没人能想到,特朗普强硬移民政策引起的洛杉矶骚乱,居然呈现出一幅“美墨战争”的景象。
就当人们还在讨论本次洛杉矶暴动会不会演变为“美国内战”的信号之时,抗议民众却已经扛着墨西哥国旗奔波在了洛杉矶的街头。
![]()
面对“四面‘墨’歌”的境况,白宫自然愤怒震惊,于是,官员们充斥着“叛乱”、“暴徒”等关键词的评论文章一篇接一篇地发出,特朗普甚至表示要“采取一切行动‘解放’洛杉矶”。
可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立刻就对此事做出了回应,不仅批评了联邦政府搜捕移民与部署军警的做法,更是力挺墨西哥移民“不是犯罪”。
毕竟,在美国移民相关的抗议活动中出现别国国旗并非新鲜事,而白宫所做的,却是想要通过将移民“污名化”,来为自己激起民愤的行动找寻开脱借口。
事实上,针对加州的移民逮捕行动,无非就是特朗普为转移自己与马斯克决裂的公众视线而抛出的一记“烟雾弹”,试图挽救“大而美”法案面临的争议。
![]()
我们并不知道反抗者们能否读出白宫“叛乱指控”背后的政治深意,但带着自己祖国的旗帜冲上前线的行为,还是反映出了他们对政府宣言中针对“种族主义潜台词”的深切控诉……
“强兼”墨西哥
在当今美国的舆论宣传中,我们似乎已经听惯了“墨西哥非法移民对美国渗透”的相关言论,但实际上,两国之间最先玩儿起“移民渗透”把戏的还真不是墨西哥。
1821年,墨西哥政府批准30个美国家庭定居得克萨斯(当时属墨西哥领土),打开了移民墨西哥的先河。
此后,大量美国人持续涌入,截至1835年,德克萨斯的美国移民人口已经超过墨西哥裔居民。
![]()
美国既然会允许本国的人民迁移邻国,自然是有着自己“小算盘”,早在1825年,美国就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收购得克萨斯,只是由于墨西哥的严正拒绝而就此作罢。
但是,美国看上的东西又怎么会轻易放过?当移民群体与墨西哥政府在土地政策、奴隶制度及关税等问题上的矛盾加剧之时,美国果然趁机“添了一把火”。
1835年10月2日“冈萨雷斯战役”爆发,美国移民武装直接夺取了墨西哥的军火库,德克萨斯叛乱就此爆发。
在美国的支持下,移民武装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斗争,到1836年3月,59名代表汇聚华盛顿镇签署了《得克萨斯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墨西哥的掌控,得克萨斯共和国就此成立。
![]()
一年后,美国“爽快”地承认了得克萨斯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即使墨西哥政府对此表达了抗议与反对,但美国并没有予以理会,而这,就为两国后续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其实,美国一开始就是冲着吞并德克萨斯的目的,才持续不断地向墨西哥进行“移民渗透”。只是,德克萨斯的独立毕竟争取了英法等欧洲列强的支持,再加上这里作为“蓄奴州”,美国北方的反奴隶势力担心打破南北平衡而强烈反对,因此,美国只能转向观望策略等待时机。
直到1844年总统选举,扩张主义者波尔克胜出并提出“天定命运”的政策,具备了军事优势的美国才正式下定决心,开启大规模的领土扩张。
![]()
于是,在1845年美国正式吞并得克萨斯后,立刻了提出了以1500万美元购买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地区的要求。
墨西哥政府对这种无理诉求自然予以回绝,只是,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大背景下,此次拒绝注定无法妥善收场。
1846年5月13日,美国以墨西哥军队进入得克萨斯边境的争议地区为借口,向墨西哥正式宣战。
配合战争的进行,加利福尼亚的美国移民也趁机发动叛乱,成立“加利福尼亚共和国”,并于同年8月17日宣布加入美国,直接形成了对墨西哥的“两面包夹之势”。
外战不平,内乱便起,被搞得晕头转向的墨西哥彻底陷入了被动局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
1848年2月2日,战败的墨西哥终于还是被迫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哥条约》,将美墨边境划定在格兰德河。
墨西哥直接割让了包括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亚利桑那、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在内的约2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直接“缩水”为原国土面积的一半。
美国的军事扩张,虽然短时间内就扩大了相当范围的领土,但这种强势兼并必将留下深刻的裂痕。
被吞并的南部诸州,本就是墨西哥人聚居地,美国移民才是“外来者”,战争则直接将二者的关系做了对调,这种身份反转,就奠定了得州、加州等地长期作为“移民州”的身份认同。
![]()
而这种身份认同,间接塑造了相关诸州的文化底色,美国政府绝对不会想到,这些“外来者”们,将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震撼……
“外来者”争权
其实哪怕是移民,只要能平衡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朴素心理需求,未必就不能让这一群体彻底融入新的文化社会,只是,这恰恰是资本主义国家从来都没考虑过的。
从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到《排华法案》后取代华工对美国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是被吞并的墨西哥裔,因为大量的工作机会,甚至就连墨西哥人也纷纷赴美参与其中。
建设南太平洋铁路的墨西哥工人数量一度高达5万人,制糖业兴起后,墨西哥人更是凭借技术优势成为了加州制糖业的主力。
![]()
作为加州的工业中心,洛杉矶地区一度成为墨西哥移民和墨西哥裔的聚居区,他们更是在这里构建起了自己的“文化飞地”,通过教堂、西语学校和传统庆典维系母国文化。
随着社会参与的不断加深,这一群体也逐渐做出更多贡献,两战的爆发,让美国面临着不得不放下种族歧视、联合起国内所有的力量共抗外敌的难得机遇,这本该成为一个改变的契机。
但美国政府全然未顾及30多万墨西哥裔士兵对国家的支持,战争结束后,仍然没有在平等权益等问题上做出任何改变,这就引发了移民群体的觉醒。
尤其是战后还兴起了黑人民权运动与反战平权运动,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墨西哥裔的学生就开始组织校园活动,形成了民族认同意识。
![]()
墨西哥裔首先针对“英语能力不足而被剥夺教育机会”这一现状发起了改革的诉求,并一举组织了200余场学生罢课活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来自少数族裔社区的国会议员开始推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语言支持服务,最终促成了1968年《双语教育法》的落地。
同时,“墨西哥美国人合法保护和教育基金会”也宣告成立,墨西哥裔学生随即展开大规模游行,提出新的认同术语来取代“墨西哥裔美国人”的称谓,“奇卡诺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
运动者们在1969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奇卡诺青年自由大会”,推动阿兹特克文化遗产的共同认知,抵制同化政策,并成立“种族联盟党”,积极推进政治参与。
在“奇卡诺运动”的推动下,墨西哥裔参众议员人数从1960年前的9人直接增至1996年的61人,随着地方公职的显著增长,墨西哥裔的政治代表性也愈加明显。
而这种社会地位的上升,更是带动了更多墨西哥移民的到来与扎根。
由于美国的移民政策存在结构性漏洞,许多赴美打工的季节性流动移民渐渐转化为永久定居,这就造成了如今遍布美国南部诸州的非法移民问题。
而随着墨西哥裔与墨西哥移民数量的增加,他们也将成为美国社会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
“攻陷”洛杉矶
今天的洛杉矶,已经很难说是“美国白人文化的城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洛杉矶的公共学校里,说西班牙语的学生人数就开始超过英语学生。到了今天,整个洛杉矶一半的人口都被拉丁裔占据,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墨西哥裔。
从餐厅到广播,从街头广告到学校课程,西班牙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墨西哥人不仅填满了加州的工地、农场和厨房,还开始进入企业、法庭和议会。
凭借人口数量优势,墨西哥裔也开始为同胞提供保护,在联邦政府试图遣返非法移民之时,越来越多的墨裔政治家公开反对移民打压政策,主张“庇护城市”制度。
![]()
此举一度招致保守派怒斥“墨西哥人已经控制了这座城市”,些右翼媒体甚至渲染出“墨西哥人要夺回美国西南部”的恐惧情绪。
当然,大多数墨西哥裔并没有真正的“复国幻想”,他们想要的更多是为自己争取生活、教育和身份的相关权利。
但这种政治层面的“成功”,在某些美国白人的眼中却实打实地构成了“威胁”。
一方面,墨西哥裔的出生率远高于白人,美国人口结构正在被深刻改写,有报告就曾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拉丁裔或将成为美国最大的族群。
另一方面,墨西哥人对美国历史的认同感相对较低,他们往往不认同“美国例外论”,而更倾向于强调自身的历史和族群背景。
![]()
在这两种美国观念冲突的张力下,洛杉矶骚乱中飘扬的墨西哥国旗,在美国政客们的眼中自然就不再是单纯的在为少数族裔群体争取权益,也就难怪他们会频出“过激”举动。
只是,他们恰恰忘记了,墨西哥人延续至今的精神脉络,是从历史失地的积怨,到对现代不公的宣示,再到争取平等与尊严的现实努力。
或许只有当美国的政客们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用包容与正义填平历史遗留的创伤之时,洛杉矶这座移民城市,才能在多元中站稳脚跟,迈向更加公正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美国西裔移民研究:古巴、墨西哥移民历程及双重认同》[M]钱皓
[2]《美國神話的終結:從擴張的邊疆到美墨邊境墻,直視美國歷史的黑暗根源》[M]葛雷·格倫丁 著;夏菉泓、陳韋綸 譯
[3]《美国海:墨西哥湾的历史》[M][美]杰克·E.戴维斯 著;丘梦晨 译
[4]《美国的墨西哥移民及其影响》[D]王昆
[5]《美国的墨西哥移民问题——以20世纪中期美墨季节工计划为中心的考察》[J]孙晨旭
[6]《美国墨西哥裔的政治参与研究——以奇卡诺运动为研究视角(1968-1996)》[D]刘嘉凯
[7]《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历程》[J]宋鸥
[8]《墨西哥移民在美国的地域分布模式》[J]宋鸥
[9]《奇卡诺的创生:美国加州墨裔学生的权利追求和身份建构(1968-1975)》[D]罗浩
[10]《1965年以来英国的墨西哥非法移民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D]罗瑞
[11]https://www.news.cn/world/20250610/dfe2925c8f734211a5573cd524c444f6/c.html
[12]https://www.census.gov/newsroom/press-releases/2024/population-estimates-characteristics.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13]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12/05/17/explaining-why-minority-births-now-outnumber-white-births/?utm_source=chatgpt.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