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 据英国“中东之眼”新闻网6月13日报道,“中东之眼”新闻网了解到,美国在以色列13日对伊朗发动史无前例的袭击之前,悄悄向以色列运送了数百枚“狱火”导弹。
美国被指在以色列袭击伊朗前向其运送了数百枚“狱火”导弹 资料图
在以色列发动袭击前大规模囤积物资之际,美国10日向以色列运送了大约300枚“狱火”导弹,同时特朗普政府表示准备继续与伊朗进行核谈判。
两名要求匿名的美国官员告诉“中东之眼”新闻网,转移如此大量的“狱火”导弹表明,特朗普政府对以色列袭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计划非常了解。
美国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之前交付“狱火”或其他大量武器一事,此前从未有过报道。
两名美国官员13日告诉路透社,美国军方帮助击落了飞向以色列的伊朗导弹。
“狱火”是激光制导的空对地导弹。这种导弹对以色列轰炸伊朗核设施用处不大,但可用于精确打击。
以色列军方在13日的袭击中使用了100多架飞机。这些飞机利用精确追踪技术瞄准高级军事官员、核科学家和指挥中心,杀死了数十名伊朗高级官员和核科学家。
特朗普政府几个月前就知道以色列的袭击计划。“中东之眼”新闻网本月早些时候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在4月和5月听取了以色列单方面袭击伊朗核设施计划的简报。以色列的“目标系统分析”,以及有关网络攻击叠加无需美国直接参与的精确打击行动的战斗计划,给美国政府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特朗普近几个月的行为给观察人士、可能还有伊朗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他将继续抵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要求美国支持其打击行动的公开游说。
两名美国官员说,在整个谈判过程中,特朗普政府近几个月来继续向以色列稳定供应武器。
美国无需公开通知此次转让,因为该转让已作为一项价值74亿美元的武器交易的一部分获得批准,该交易包括炸弹、导弹和相关设备。国会已于今年2月收到通知。(编译/卿松竹)
延伸阅读
国际在线专稿:"伊朗对以色列的军事报复到什么程度,其实有一个最大的变量就是美国。"田文林表示,美国对此次冲突的介入会成为此次以伊冲突的重要影响因素,后续发展将随着各方举措而发生连锁反应,但毫无疑问此次冲突必将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国防部表示,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打击。据悉,这是迄今为止以色列向其"宿敌"伊朗发动的最大规模、最有破坏性、具有毁灭性质的攻击。
国际在线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田文林,对此次以伊冲突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以色列宣布对伊朗发动打击后,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预计以色列及其平民将遭受来自伊朗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尽管已知会招致严重报复,以色列为何仍发动了此次打击?对此,田文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以色列打击伊朗与其安全战略息息相关。
"以色列往往先发制人进行军事打击,不允许对手有任何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军事能力,这在此前以色列对叙利亚以及伊拉克核反应堆进行的军事打击中已有先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伊关系持续恶化,且伊朗军事实力强劲,再加上伊朗近期其铀浓缩储备大幅增加,更激发了以色列对伊朗核问题的担忧,对以色列而言已威胁到其未来生存。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内塔尼亚胡于2018年4月30日在特拉维夫展示了伊朗所谓的核计划材料
田文林分析称,"两害相权取其轻",以色列尽管已知会面临报复,遭受重大损失,仍选择放手一搏,消灭伊朗核能力,以免未来面临来自伊朗的持续军事安全威胁。
"以色列对伊朗核能力的打击可能适得其反"
据英国《卫报》报道,内塔尼亚胡在录制的电视讲话中称以色列对伊朗的首次突然袭击"非常成功","我们瞄准了伊朗在纳坦兹的核设施,把目标对准了伊朗研究原子弹的顶尖核科学家,我们还打击了伊朗弹道导弹计划的核心。"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称伊朗的主要核设施尚未遭到袭击
田文林分析称,短期来看,以色列对伊朗核能力的打击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核人才方面都会给伊朗带来巨大的损失。然而,长远来看,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反而会促进伊朗坚定核研发的意志,扩大核研发的投入。此次袭击恰恰给伊朗领导层带来警示:如果不发展"杀手锏"、拥有核武器,就会使国家安全遭到威胁。从这一角度出发,以色列此次军事行动只会适得其反,强化未来伊朗投入核研发的动力与能力。
伊朗此次反击的规模将是"前所未有"的
![]()
图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资料图)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3日发表声明说,等待以色列的必将是"严厉的惩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当天警告说,将对袭击行为予以"坚决回击"。
对此,田文林分析表示,"去年面对以色列针对真主党领导人的猎杀,以及对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的袭击,伊朗对以色列本土发动过两次有限的袭击,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然而此次袭击规模巨大,已接近"全面战争",不宣而战。田文林推测,伊朗将对以色列采取实质性措施,进行"前所未有"的全面报复。这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至今,伊朗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如果面对以色列如此挑衅而无作为,未来伊朗在中东地区格局中的影响力会急剧下降,伊朗此前树立的国际形象也将"沦为笑柄"。
中东其他国家或将"袖手旁观"
将视线放到中东地区,田文林表示,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民兵武装以及阿拉伯国家非政府武装可能通过打击以色列海外目标、导弹袭扰等方式对以色列采取一定措施。但阿拉伯国家已基本退出地区军事力量角逐的舞台,不具备与以色列抗衡的实力与动力。
此前巴以冲突爆发后,利益相关的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并未采取军事行动或经济制裁等实质性举措制衡以色列。面对长期以来存在分歧、"貌合神离"的伊朗,阿拉伯国家更有可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美伊核谈判将"无疾而终" 美国成为以伊冲突一大变数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美国没有参与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并警告伊朗不要以美方为目标进行报复。以方官员表示,以方就这次袭击与美方进行了"完全、彻底的协调",美国已在袭击前接到通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答记者问时也提到,以色列可能会袭击伊朗,中东存在发生大规模冲突的风险。
"伊朗对以色列的军事报复到什么程度,其实有一个最大的变量就是美国。"田文林表示。美国对此次冲突的介入会成为此次以伊冲突的重要影响因素。"伊朗的军事报复会不会打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目标是未知数,打击后美国势必会‘下场’,不打击反倒会让美国意识到伊朗可能是个‘纸老虎’,进而强力支持以色列,使伊朗的处境同样更加危险。"
这是美伊之间不断试探与调整的动态博弈,后续发展将随着各方举措而发生连锁反应。但毫无疑问此次冲突必将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此外,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田文林分析,正是因为以色列在加沙几近一边倒的军事优势,使其在军事实力上"产生错觉",认定军事手段能够解决所有地区威胁,致使它有足够的底气在加沙战事未结束时就对伊朗发动攻击。(胡晓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