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印度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4.19万亿美元。以微弱的优势超越地区生产总值4.186万亿美元的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莫迪总理称这是“值得骄傲的里程碑”,并提出了在2047年前将印度转型为发达国家的目标。印度援引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印度与和日本的地区生产总值预测分别使用的是财年与自然年。印度官方将本国2025财年数据与日本2024日历年数据对比,造成“提前超越”的假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数据,印度能否超越日本需等到2026年3月财年结束后才能最终确认。
为何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印度宣布自己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背后又代表了什么呢?
印度:人口红利与产业崛起之路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接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邻印度洋,东濒孟加拉湾、西靠阿拉伯海。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接壤,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国土总面积约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是南亚次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截至2025年6月印度的人口已接近15亿人,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庞大的人口规模不仅意味着印度充足的劳动力储备,还孕育了巨大的内需市场。印度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仅为27.9岁,这一人口结构构成了其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年轻人口带来的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了零售、房地产、汽车、电子等行业的高速发展。技术工人与专业人才储备也在增长,印度每年有超过300万工程毕业生,为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与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凭借制造业与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引擎,贡献了全国40%以上的工业产值。
印度政府近年推出的“印度制造”战略,是推动经济超越日本的关键政策引擎。英语普及率高使其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进一步放大了人口优势的经济价值。印度的制造业主要与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并通过政策大力吸引制造业投资。
尽管印度经济增速亮眼,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那么又是如何得到“超越日本”这一结果的呢?
“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之争
日元贬值成为日本地区生产总值下跌的关键推手。自2023年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暴跌超20%,这一贬值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缩水12%。而印度央行通过强力干预外汇市场、稳定美元汇率,若剔除汇率波动因素,印度的实际经济规模仍比日本低约5%。
即使印度人口红利构成的基础坚实,确实坐拥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增速,但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印度南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33%,卡纳塔克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达4546美元。但是人口占全国16.98%的北部邦经济发展滞后,比哈尔邦贫困率超4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