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头和李大妈为了早晨喝水这事,差点在小区广场吵起来。老张说凉水提神,李大妈说温水养胃,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把问题抛给了路过的社区医生。这事儿啊,还真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先说说喝凉水的。夏天天热,一大杯凉水下肚,确实像给身体里装了个小空调。我有个跑运输的表弟,常年备着冰镇矿泉水,说这样开车不容易犯困。但社区王大夫提醒过他:"你这胃又不是铁打的,天天用凉水激它,迟早要罢工。"去年体检,表弟果然查出了慢性胃炎。
中医有个说法挺形象:早晨的肠胃就像没热车的发动机,直接浇凉水容易"熄火"。邻居赵阿姨就是活例子,坚持喝凉白开三十年,现在天一凉就胃疼,吃个苹果都得拿热水泡。她说现在懂了,年轻时贪图那口爽快,现在遭罪的是自己。
温水派也有自己的道理。对门退休教师刘叔,每天雷打不动一杯40度左右的温水,说这是给肠胃"热身"。他打了个比方:"你看过冬泳的人不?下水前都得活动开了,谁直接往里跳啊?"这话在理,人体经过一夜休眠,确实需要温和唤醒。
不过这事儿也分人。楼下健身房的小伙子们就爱喝凉水,说这样能加快新陈代谢。教练老周说得实在:"二十岁的身体和六十岁的身体能一样吗?年轻人火力旺,喝凉水就当降温了。"但转头他又叮嘱那些减肥的学员:"要是本来就怕冷,就别跟着瞎凑热闹。"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去北方澡堂子看看,出来的人都捧着热水喝;南方大排档上,冰啤酒却最受欢迎。这说明什么?喝水这事儿得看环境。大冬天早晨爬起来就灌凉水,跟三伏天喝烫嘴的热茶一样,都是跟自个儿过不去。
现在流行的那种"每天八杯水"说法,其实没说清楚该喝什么样的水。我认识个养生馆的按摩师,她建议客人根据舌头颜色来判断:舌苔发白就喝温水,发红可以稍凉些。这法子虽然不科学,但胜在简单实用,比那些复杂的理论好记多了。
说到温度,有个折中的办法:室温水。不烫不凉,喝着不刺激。我家楼上住着个老中医,他家的水壶永远放在茶几上,倒出来正好二十多度。老爷子说:"喝水不是吃药,没必要那么较真,让身体觉得舒服就行。"
最近看到个研究说,早晨喝水温度影响血管健康。太凉的水会让血管收缩,太热又可能损伤食道。理想的温度在35-40度之间,跟人体温差不多。这数据听着专业,其实试试就知道——手摸杯子不觉得烫也不觉得凉,就正合适。
有个误区得提醒:别以为喝热水就能包治百病。前楼王大娘天天喝滚烫的茶水,结果查出了食道炎。医生说她这习惯跟某些地区食道癌高发有关联。现在她总算改过来了,还编了句顺口溜:"温水入喉,健康长寿;烫水急饮,病痛缠身。"
其实喝水这事儿,关键在"舒服"二字。身体是最诚实的,喝下去不难受就是好水。见过不少人为这个较劲,又是量温度又是看时间,喝个水比做实验还认真。隔壁李婶说得好:"你喝凉水打哆嗦,喝热水直冒汗,那不就是身体在抗议吗?"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经验。年轻时跟风喝冰水,现在过了四十,自动改成了温水。倒不是看了什么养生文章,纯粹是发现凉水下肚会隐隐作痛。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身体比大脑更懂该怎么照顾自己。
说到底,早晨这杯水就像给身体发的起床信号。温和的信号让人舒畅,突然的刺激难免惊吓。至于选温水还是凉水,不妨学学前人智慧——冬饮温,夏饮凉,春秋时节取中道。记住一点就行:喝下去的是水,不是仙丹,舒服比规矩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