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土儿女赤子心—记广东省原文联副主席、深圳市原文联主席张俊彪

0
分享至

  庆阳融媒记者 丁艳 陈思

  他出生在陇东农家,一路以笔为犁,成就30余部1000多万字的辉煌著述;他是中国传记文学的拓荒者,《刘志丹的故事》《最后一枪》《血与火》《鏖兵西北》等,藏着无数历史过往;他执掌深圳市文联期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一举摘掉深圳“文化沙漠”的帽子。如今,出走半生的他,心中的故园,还在陇东老家的窑洞院落里。他就是广东省原文联副主席、深圳市原文联主席张俊彪。



  春末时节,“走南闯北庆阳人”采访组一行南下深圳,采访了张俊彪先生,古稀之年的张俊彪看起来清瘦而矍铄,言笑间带着西北人的爽朗和耿直。见到故乡人,张俊彪显得格外亲切,说起那片熟悉而遥远的黄土地,他用一口地道乡音深情地说:“ 陇东大地生养了我,也塑造了我,我与庆阳有着血脉相连的牵绊,庆阳是我的根,是我的魂。”

  黄土地上走出的作家

  1952年,张俊彪出生于甘肃正宁县永和乡王家寺村的农家牛圈。作为陕甘交界的“外来户”,张家常年生计窘迫,父亲日夜劳作难解温饱,母亲操持家务饥寒早逝。为让张俊彪拥有成才的机会,他未满9岁,父亲就将他送至正宁罗川镇的罗川小学住校读书。11岁时,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正宁县第二中学,刚上初二,千辛万苦得来的读书机会,就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被中止。他在校园里悄悄捡起造反派丢在树下的书,带回家中,白天下地干农活,夜晚在煤油灯下读书,就这样偷偷读完了《红岩》《红日》《青春之歌》……动荡、贫瘠的岁月里,文学的种子在心中渐渐萌芽。高三的那年冬天,17岁的张俊彪从学校应征入伍,当上了工程兵,在陕西汉中的深山老林里开始从事三线建设。



2023年夏,张俊彪(中)专程拜谒陕甘边南梁苏维埃政府旧址

  1970年寒冬,夜里执勤的张俊彪即兴写下人生中第一首诗作《毛主席和咱心连心》,竟意外发表于《勉县文艺》,后经《陕西日报》《陕西文艺》转载,由此叩启文学之门。此后几年,这名“会写诗的战士”成了军旅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一路从连部调到营部,直至团部。有了更好的读书学习和写作环境,5年间先后写下14篇小说及诗歌。

  然而,命运未因军旅生涯而发生转折,1975年转业前夕,他的档案竟被提前退回原籍。

  一切似乎回到了“原点”,写作之笔却不曾停下。在麦收时节的陇东高原,张俊彪白天下地收麦,晚上在煤油灯下写作,小麦割完的那一天,甘肃日报整版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丰收》。之后“社员张俊彪”的人生也开始出现真正的转折——他接到了庆阳地委宣传部的通知,参加为期3个月的通讯员学习班。

  这一去,他就出村进城,正式参加工作,一步步走向省城,再一路南下扎根。

  “苦难也是一种成就,过往的,对于人生,都是一种生命的际遇。”回忆往昔,张俊彪认为,自己的创作根系深扎西北沃土,故乡生活的真实经历给了他无数感悟,为他提供了写作素材,也形成了他的叙事风格。在其笔下,少年困顿化作《牛圈娃》《张家沟》的质朴乡景;家族迁徙凝成《没有陨落的太阳》的生命礼赞。这片浸润高原文化与革命星火的土地,既赋予他体察民生的敏锐目光,更孕育了他深沉浓厚的精神情怀。从省府秘书到南下选调干部的仕途经历,给了他全新视角,转化为创作源泉,熔铸为《省委第一书记》《幻化》(三部曲)《曼陀罗》等巨著的史观与人性的交响。

  中国传记文学的拓荒者

  多年来,张俊彪始终主张“作家须对脚下土地负责,以笔为苍生立命。”为重现历史真貌,他踏遍陕甘寻访刘志丹遗迹,沿河西走廊追溯西路军征程。1978年秋冬,张俊彪辗转兰州至西安,循西北陕甘游击大队、红二十六军战斗足迹,踏访延安、正宁、旬邑,采集革命故事。“当时陕甘交界林密路险,我背着行军壶,带着干粮,在深山老林里寻访流落合水、华池的老红军。那些用脚步丈量的路途、亲笔记述的事迹,铸就了我的创作根基。”

  谈及与传记文学的缘起,张俊彪表示,他从骨子里敬仰为革命奋斗的英雄们,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他们鲜活生动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命运却被渐渐湮灭,而党史资料极少有大众读者阅读。“写小说, 搞文学, 走一条比较轻松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之路, 写起来省心顺手, 然而, 这又违背了自己的写作初衷。可否在正传与文学二者当中另辟蹊径?”张俊彪不断思索, 终于在脑海里闪现出了”传记文学”的名称,并且以西北的革命战斗历史为主要素材, 以真实的人物与事件为传记的圭臬,以文学的语言与手法来记述真实的人物与事件,融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将真实性与可读性高度结合起来,这就是我寻觅和需求的文学形式——我的传记文学。”

  这样的文学思想让他在传记文学创作中坚持“秉笔直书”,务求做到文学与艺术的真实。张俊彪最先写出长篇传记文学《刘志丹的故事》,随即又一气呵成写下《血与火》, 1979年, 《血与火》作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部长篇传记文学开始接稿编辑, 中国青年出版社将原红旗飘飘编辑室正式更名为传记文学编辑室。时隔不久, 解放军出版社也将星火燎原编辑室更名为传记文学编辑室,中国现当代传记文学这一崭新的文体应运诞生。

  1985年起, 张俊彪先后出版了《刘志丹的故事》《血与火》《最后一枪》《红河丹心》《黑河碧血》《刘志丹》《董振堂》《鏖兵西北》等十余部传记文学作品, 共计数百万字。填补西北革命史叙事空白,开创“史笔与诗笔交融”的文学范式。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提出并撰写传记文学的人就是张俊彪。”1985年,张锐和张恩奇二位青年作家,写了一篇专访《碧血·丹心·黄土——记传记文学作家张俊彪》,发表在当年的《文艺报》头版醒目位置,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当文坛困于历史叙事窠臼时,张俊彪已高擎“史实为骨、文学为魂”的旗帜,在传记文学领域开疆拓土。

  “文化沙漠”的“引水人”

  1992年,张俊彪奉调南下深圳,担任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兼主席。他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深圳由宝安县三万人口的边陲创建为特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开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改革风潮席卷江河南北,但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一度被国人称之为“文化沙漠”。在他调任市文联主席时,当时文联副主席中已有王子武、祝希娟等文艺名人,他开始成立、健全文联下属十多个文学艺术家协会和文艺创作室,在全国首创建立文艺评论家协会并纳入体制,陆续建立各区文联及其协会,建章立制,组建文艺队伍,设立文艺奖励机制。

  到深圳任职的第三年,深圳市文联下属各文学艺术家协会换届,张俊彪向深圳市作协、市音协、市剧协的主要领导推荐了一批青年接班人,在这次换届中,长篇小说《花季·雨季》的作者郁秀正式担任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曾获国际肖邦钢琴大赛金奖的青年钢琴演奏家李云迪担任深圳市音协副主席,作家从容担任深圳市剧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当时他们都二十多岁,能在深圳作协、音协、剧协任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大家都认为,深圳文学艺术界在培养使用青年人才方面开了年轻化的先河,走在了全国文艺界的前列。”也正是在那一年,深圳产生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获得常设性大奖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国内以及港澳台产生了不凡的社会影响,全国文联工作会议上,好评如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以重要位置发表题为《深圳从“文化沙漠”到“文艺绿洲”》的长篇通讯,深圳从此摘掉了“文化沙漠”的帽子,文艺进入健康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5年,深圳新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列举:深圳市从12年前全市获省级以上文学奖的100项左右,跃升到2004年底的20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和国际常设性文艺大奖500多项,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学艺术门类的文学和艺术重大奖项。

  在深圳大芬油画村,艺术与商业形成交响,这座“全球油画第一村”以年产500万幅、行销120国的产业奇迹,书写“艺术惠民、产业富民”的中国故事。鲜为人知的是,其繁荣背后有着张俊彪的文化远见,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市政协委员的他力主“文化需与城市发展同步”,推动大芬村纳入《文化产业促进条例》重点扶持对象,一系列政策设计令大芬村从无名小村蜕变为年产值45亿元的产业绿洲,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艺术减贫”鲜活样本。

  心向故乡的文学赤子

  2019年6月,张俊彪将毕生珍藏捐赠故乡原籍旬邑,在旬邑县城的文化广场,旬邑县设立了张俊彪文学艺术馆,永久免费向社会开放。对出生地甘肃正宁县,张俊彪同样深怀热爱。2022年7月,正宁县在罗川古城文庙大殿举办了“守望乡愁、繁荣创作、传承文明”文艺工作座谈会,“回家”参会的张俊彪重游故地,畅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写作感悟,为现场的正宁县文艺工作者代表答疑解惑。他寄语正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担负起历史使命,牢牢把握正确的文艺创作导向,多用正宁题材,讲好正宁故事。”

  2023年7月,在庆阳市融媒体中心,一场名为“守望乡土:与庆阳籍著名作家张俊彪文学对话”的专题访谈,让庆阳市乃至陕甘两省的文学爱好者为之沸腾,畅谈文学之余,张俊彪对故乡饱含祝福:“我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从这片土地上走向外部的世界,这片土地养育了我,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不仅养育了我,也培养了我,教育了我,让我懂得怎么做人,所以我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情感,现在能回来,我觉得是落叶归根、游子归乡,我相信我们正宁县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2024年,张俊彪散文集《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正式出版,书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个作家的社会担当与文化使命,他把工作视为高尚的事业,他的品德和作风深得领导和同志们信任与尊重。在《灰烟散去》《发票轶事》《灯光星光》《我的第一位领导》等文章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他言行处世的思想作风与工作态度,更映照出他隐在心中的这些高山大河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

  今年73岁的张俊彪仍没放下手中的笔,从《我的第一位老师》的师道温情,到《没有陨落的太阳》钩沉祖辈“特情员”身份,他以新历史主义视角重述西北革命记忆,在家族史与红色史诗的交织中弥合乡土文学裂隙。他的人生历程、文学情怀、文学精神和“史诗品格”,就是一部情真意切、意韵悠长的人生经卷。

  2025年6月9日于甘肃庆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喻恩泰离婚大战!老婆偷情“大”男生,聊天记录露骨又大胆

喻恩泰离婚大战!老婆偷情“大”男生,聊天记录露骨又大胆

叶公子
2025-11-19 19:04:02
知名平台人去楼空,涉案金额或超亿元,CEO被带走

知名平台人去楼空,涉案金额或超亿元,CEO被带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09:57:42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麦杰逊
2025-11-19 15:31:05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称其介入导致离婚,暧昧聊天记录曝光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称其介入导致离婚,暧昧聊天记录曝光

萌神木木
2025-11-19 17:09:01
100个张家界“野人”,要断了全国减肥营的财路

100个张家界“野人”,要断了全国减肥营的财路

金错刀
2025-11-19 10:03:00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不掉线电波
2025-11-19 16:31:08
近一年5.1万家咖啡店倒闭!刚入冬就有大批门店“阵亡”

近一年5.1万家咖啡店倒闭!刚入冬就有大批门店“阵亡”

赢商网新媒体
2025-11-18 21:19:09
曾经年入15亿的水饺巨头,如今却一落千丈,全是因为被外资收购?

曾经年入15亿的水饺巨头,如今却一落千丈,全是因为被外资收购?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0-18 15:34:56
21天13板!翻倍“大牛股”,停牌核查

21天13板!翻倍“大牛股”,停牌核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22:43:05
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发人深省)

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发人深省)

霹雳炮
2025-11-18 20:38:34
100米栏悲喜夜:3人打开13秒!吴艳妮第2夏思凝第4,广东名将夺冠

100米栏悲喜夜:3人打开13秒!吴艳妮第2夏思凝第4,广东名将夺冠

球场没跑道
2025-11-19 21:33:01
出乎意料!继王曼昱后,陈梦也避开跟孙颖莎打比赛,放弃女单一号

出乎意料!继王曼昱后,陈梦也避开跟孙颖莎打比赛,放弃女单一号

侃球熊弟
2025-11-19 17:44:51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八卦南风
2025-11-18 11:15:09
朝鲜代表联大发言炮轰日本:日本没有资格和理由觊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此前高市早苗在日本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屡触碰红线

朝鲜代表联大发言炮轰日本:日本没有资格和理由觊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此前高市早苗在日本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屡触碰红线

极目新闻
2025-11-19 13:18:23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37:00
15号模特广东冠军后续:一身赘肉是何来头?最新回应:会给交代!

15号模特广东冠军后续:一身赘肉是何来头?最新回应:会给交代!

阿纂看事
2025-11-19 09:07:36
国足受邀!俄罗斯将在美举办12国“小世界杯”:六大洲参赛

国足受邀!俄罗斯将在美举办12国“小世界杯”:六大洲参赛

邱泽云
2025-11-19 17:59:42
中国一邮轮放弃日本靠岸,取消乘客下船

中国一邮轮放弃日本靠岸,取消乘客下船

极目新闻
2025-11-19 17:58:05
大批中国人依然执意去日本旅游,被日媒追问后,他们的回答太扎心

大批中国人依然执意去日本旅游,被日媒追问后,他们的回答太扎心

以茶带书
2025-11-19 12:26:38
日官员沉默离华,日媒称中方一个举动罕见,这次会谈信息有点多

日官员沉默离华,日媒称中方一个举动罕见,这次会谈信息有点多

之乎者也小鱼儿
2025-11-19 15:50:30
2025-11-19 23:00:49
东方视野
东方视野
为网民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239文章数 1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头条要闻

日媒:中方官员双手插兜 暗示"14亿中国人都很愤怒"

头条要闻

日媒:中方官员双手插兜 暗示"14亿中国人都很愤怒"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本地
数码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数码要闻

华为擎云将发布鸿蒙电脑企业版及新一代鸿蒙电脑专为企业而生

手机要闻

一加Ace 6T外观图曝光:大底双摄、自定义按键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