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医院出手“代子女尽孝”,年轻人终于能喘口气了?

0
分享至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家庭记忆的载体,沉淀着岁月淬炼的智慧。

可如今,“一老”背后往往是“四二一”家庭结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以及父亲、母亲二人和一个独生子女),带来严重的养老困局。

每当家里有老人病倒入院,作为主力的年轻人不得不奔波于工作与医院之间,感觉力不从心。

不仅如此,护工不够专业,高额的护理费,更让病人家庭雪上加霜。

可以说,天下苦“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局面久矣。

正因如此,今年5月26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委共同印发了《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发众议。



首先解释下,所谓“免陪照护服务”,并不是无人陪护,而是家属过去照料病人的活,将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

简单说,就是“医院帮你陪床”。

患者住院后,家属签个字,医院就会安排专业护理员接手其生活照护,像喂饭、擦身、扶上厕所、陪做诊疗,这些事都不用家属操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员在照护患者。图片来源:湘伴

这项服务最早起源于2017年,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开始探索“无陪护”模式,成为国内较早实施全院“无陪护”管理的公立医院。

目前,“免陪照护服务”已在浙江、福建、广东,以及上海、天津等地部分城市医院进行试点。

事实上,“免陪护”病房也并非新事物。

早在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就提出“不依赖家属或家属聘护工照顾患者”。

出台这项政策也实属无奈,在医疗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国内公立医院于2003年前后开启扩张潮。

虽然近十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可直到2023年底,注册护士为563万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距离卫健委提出的“医护比达1:2左右”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没办法,护士这个职业很特殊,往往被视为“事多钱少”的苦差事,愿意干的人越来越少。

虽然家属很希望这些照料能交给专业护士,可护士们也很委屈。

人手不足,加上一对多的护理模式,很多护士要配合医嘱配药、发药,既不能分心,也无法分身,如果再兼顾擦身倒尿壶等杂事,实在勉为其难。


图片来源:《促醒者》剧照

无奈之下,老人患者的护理工作,基本都是家属聘请护工来解决。

可这些找来的护工,不仅普遍年龄较大,也缺乏必要的医护经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要价也不低。

根据城市研究室调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提供1对1服务的护工价格是300元—400元/天,有的甚至超过500元/天。

家里有老人住院,已经打乱了日常生活节奏,而高额的护工费以及医疗费,更是压得许多家庭喘不过气。



让人更揪心的是,钱是花了不少,可部分护工在院内不仅拉帮结派、哄抬价格,甚至有“黑护工”虐待患者的情况。

可即便如此,大部分家庭还是离不开护工。

毕竟需要聘请护工的家庭,很多是因为家中患有中老年痴呆或中风的患者。

与健康老年人不同,中老年痴呆或中风的老人患者,照护费时耗力,且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完全靠子女照顾,根本忙不过来,也不具备专业照顾的能力。

要知道,人都有老的时候,患有中老年痴呆(失智老年人)或中风的概率非常高。

2021年中国老龄协会曾发布《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提到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

这项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和2050年,我国认知症老年人(失智老年人)人数预计将分别达到2220万和2898万。


中国55~94岁老年人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预测。图片来源:中国公共卫

最关键是,如果得不到专业照料,上述病症的老年患者,不仅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死亡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再换个角度来看,“免陪照护服务”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想到以后还要照料那么多老人,自己工作压力又那么大,年轻人早已心生畏惧,即便结婚也往往不敢生孩子。

所以,“免陪照护”不仅事关老年人,也关系到越来越少的出生率。

既然如此,“无陪护”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免”法?



目前,各地试点医院的“无陪护”服务多采用与第三方陪护公司合作的模式,实现从“家庭责任”到“专业服务”的转变。

按照《方案》规定,护理员将分为两类:

一类是医院自身的护士,另一类是医院统一招聘的“医疗护理员”,均需接受不少于120小时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按照“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原则,护士还是主要承担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扎针、换药、密切监测病情等,医疗护理员则侧重于患者的生活照料,包括协助患者饮食、洗漱护理、定时翻身、擦身以及处理大小便等基础生活护理工作。

而患者住院时的突发状况、照护评估、健康宣教,依然需要由护士负责,相当于护理员的“督导”。

需要提醒的是,“无陪护”模式可不是免费服务,患者家属还是要掏点钱。

以广东为例,其收费标准明确:护理员“一对三”照料病人,每人每天收费140元;“一对二”时,每人180元。

若是“一对一”服务,则在主项目价格基础上加收140元/日,即每天收费280元。


图片来源:《熟年》剧照

此外,若护理员持有护士证等医学职称,还需额外加收20%的服务费。

对比市面上的护工价格,这个“无陪护”的价格,确实低了不少。

而根据《方案》内容,“无陪护”病房也不是在所有医院和科室都实施。

目前试点医院集中在重点城市和人口老龄化较深地区,确保每省、市确定1所三级医院(至少包含1所中医医院),主要针对生活不能自理、术后康复等需重点照护人群(如老年医学科、骨科、神经科等)。

而根据《方案》,所有试点医院中,要求护士与床位比不低于0.6:1。

这意味着,若某病区设置50张床位,那么按照要求,就得配备30名护士,参考如今的护士比例,可谓“豪华”了。

有人可能想问,“我交了钱,还能不能去陪老人呢?”

答案是,当然可以,这是人之常情。


图片来源:丁香园

试点医院不仅会每日向老人家属发“护理日志”, 通报照料情况,部分医院还安装了监控视频,方便子女线上查看老人状况。

因为是市场化运作,护理员将同时受护士长和科室双重监管,患者按铃可随时投诉;如果家属对护理员不满意,也可随时换人或退订服务。

或许有独生子女会好奇,自己就是之前提到的“四二一”家庭结构,“无陪护”病房政策有针对性优惠么?

很遗憾,虽然独生子女家庭确实面临赡养老人压力过大等现实问题,可国家及各地试点方案中,均未提及独生子女专属优惠。

还有一点,我们的医保也暂时不报销这项服务。

综合各地医保局信息,目前都尚未将“无陪护”服务纳入医保项目,也就是病人家属还是需要自己掏钱来购买相关服务。

不过,广东、四川等地目前已经在尝试引入商业保险,希望用各地的“惠民保”来报销部分费用,或衔接已在全国多座城市试点的“长期护理险”。

如果这项措施能够落地,意味着各地“无陪护”服务,每天140元的费用就会大大降低。

对于一直处于“野生”状态的护工来说,这项政策也是一个福音。

被纳入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后,相当于自己身份得到了认可,不再是漂泊的“游击队”状态,各方面保障也会得到配套。

而对普通家庭而言,“无陪护”病房更是一个好消息。

一方面,除了护工价格相较市场护工降低约一半,而且找到的还是经验的专业陪护;另一方面,这也为年轻人,以及难以请假陪护的双职工家庭,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经济成本。


厦心医院“无陪护”模式下,陪检员全程陪患者做检查。

有广东患者就曾做过对比,自己父亲胃癌手术住院15天,如果请假陪护,工资损失+护工费超1万元;而选医院“一对二”服务(180元/天),总花费2700元,工资也一分没少。

还有上海某试点医院,自从推行“无陪护”服务后,患者的褥疮发生率直接降低了一半,说明“无陪护”服务确实有搞头。

可问题是,“无陪护”服务果真像看上去那么“美”么?



作为一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无陪护”病房初衷肯定是好的。

可从目前实践来看,很多人依然心存疑虑。

首先是“无陪护”病房一对多的服务模式仍让人心存疑虑。

有家属就表示,“很多重症病人一分钟都离不开人,不能接受一对多的陪护”;还有家属担心护理员不够专业,“一对多的护理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

其次,“无陪护”病房与传统伦理也存在一定错位。

传统观念中,自家人照顾自家人,一直被视为亲情的体现,尤其是子女在病床前侍奉长辈,更是孝道文化的体现。


图片来源:《狮子之家的点心日》剧照

换句话说,老人被托付给医院,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既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也面临着伦理上的困境。

此外,不少医院也担心,由于家属在医疗过程中的参与度降低,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反而会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

说来说去,还是绕不开现实的成本问题。

尽管试点医院推出的“无陪护”照护费用,比病人家属找来的护工要低很多。

可细算下来,即使是最低的140/天,住半个月就是2000多,一个月要4000多,而且目前还不能进医保,这对很多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很多事情,钱的问题不解决,就难以真正推进下去。

此外,许多试点病房要求护士和护理员24小时在岗,且需“全天候、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

客观说,这个要求不仅加大了护理团队的工作强度,也让“无陪护”病房门槛过高,可能会令很多中西部医院望而却步。



而大部分护工转型来的护理员,即便接受了培训,也难以真正具备独立医学判断能力。面对不同患者需求,依然还需要护士介入。

更现实的问题是,护理员这个群体是否真正安心这份工作?

毕竟,虽然护工照顾老人很辛苦,但工资还算尚可。

反过来说,相关医院和机构如果只是将其“招安”,却不能给出期望的薪资,想让“无陪护”病房模式的长期良性运行,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

同样道理,如果只是靠行政手段推行“无陪护”病房模式,参与的护士忙得团团转,工资待遇也上不去,这项政策也很难实施和推行下去。

所以,推广“无陪护”病房,需在“人、财、管”上精准发力。

“人”即充实护理队伍,提升专业素养;“财”即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管”即优化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执行。

如此,方能破除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困境,让“无陪护”模式真正成为患者安心、家属放心的暖心工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欧盟没想到:中国大棒朝他来了,同意供货,但又一个“前提条件”

欧盟没想到:中国大棒朝他来了,同意供货,但又一个“前提条件”

娱乐的硬糖吖
2025-11-15 15:50:32
603122,14天12涨停!600829,5连板!这一概念火了,多只牛股诞生!

603122,14天12涨停!600829,5连板!这一概念火了,多只牛股诞生!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5 22:28:52
罕见大举买入!巴菲特,最新持仓曝光!

罕见大举买入!巴菲特,最新持仓曝光!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5 22:28:40
佘智江被押回消息一出,最心虚可能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外的黄有龙

佘智江被押回消息一出,最心虚可能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外的黄有龙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5 11:46:37
上海人自己的“胖东来”来了!开店现场全是人!

上海人自己的“胖东来”来了!开店现场全是人!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20:27:05
胡琏的老虎团有多猛?一个加强连血战华野一个师,死不投降撑三天

胡琏的老虎团有多猛?一个加强连血战华野一个师,死不投降撑三天

柳絮忆史
2025-11-15 09:33:15
东方网公众号因“一只鸭子”被封 总裁诉马化腾无理

东方网公众号因“一只鸭子”被封 总裁诉马化腾无理

大国老记老顾
2025-11-14 23:55:42
这表现是底薪球员?火箭侧翼大闸对于球队的作用真是太突出了?

这表现是底薪球员?火箭侧翼大闸对于球队的作用真是太突出了?

稻谷与小麦
2025-11-15 22:25:48
西方企业集体叛变?只要中国供应稀土,一切要求都愿意照办不误

西方企业集体叛变?只要中国供应稀土,一切要求都愿意照办不误

博览历史
2025-11-15 21:35:02
iPhone17突然宣布:11月14日,销量破1000万!

iPhone17突然宣布:11月14日,销量破1000万!

搞机小帝
2025-11-14 15:19:48
城管砸烂“老兵烧烤”,叫嚣让他随便告,凌晨领导急电:闯大祸了

城管砸烂“老兵烧烤”,叫嚣让他随便告,凌晨领导急电:闯大祸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2 09:48:53
爆砍41+14+11+2!抱歉伯德:你从历史第一变成了历史第二

爆砍41+14+11+2!抱歉伯德:你从历史第一变成了历史第二

篮球大视野
2025-11-15 17:36:33
小米之“惑”

小米之“惑”

经济观察报
2025-11-14 23:31:06
格拉西莫夫改变战术和方向了?

格拉西莫夫改变战术和方向了?

山河路口
2025-11-14 23:39:27
冲上热搜!孙颖莎大战王曼昱时间确定,樊振东争卫冕,CCTV5直播

冲上热搜!孙颖莎大战王曼昱时间确定,樊振东争卫冕,CCTV5直播

侃球熊弟
2025-11-15 22:33:09
加州州长选举生变:共和党人民调竟领跑,民主党或陷“票仓危机”

加州州长选举生变:共和党人民调竟领跑,民主党或陷“票仓危机”

老籣说体育
2025-11-15 10:37:53
最强帮手已出现!中国转头就对高市早苗提了终极要求,她不敢答应

最强帮手已出现!中国转头就对高市早苗提了终极要求,她不敢答应

云鹏叙事
2025-11-14 10:26:55
朴树已离婚?妻子出轨热门综艺男嘉宾章贺,朴树抑郁症加重太惨了

朴树已离婚?妻子出轨热门综艺男嘉宾章贺,朴树抑郁症加重太惨了

八星人
2025-11-15 14:25:29
骨传导耳机,拯救中年危机

骨传导耳机,拯救中年危机

Vista氢商业
2025-11-12 14:22:20
加密货币集体拉升,超13万人爆仓,比特币重回96000美元上方

加密货币集体拉升,超13万人爆仓,比特币重回96000美元上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22:37:51
2025-11-15 23:08:49
城市研究室 incentive-icons
城市研究室
探索城市的力量
175文章数 1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家居
手机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惊艳!她的造型和用色让人叹为观止!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手机要闻

荣耀大折叠新动向:阔折叠比例在路上,三折叠屏被放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