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9.
6月3日的晚上,弥勒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王杰打电话给我,说是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他写了一个纪录片剧本《禹王山:血战塑军魂》,上级领导已经审核通过,批准拍摄了。因为我曾经写过一个电影剧本《六十军血战台儿庄》,所以邀请我参加电视纪录片《禹王山:血战塑军魂》的拍摄。我爽快的答应了。王记者说他明天早上带着剧本到我家,我们共同研究一下剧本。
第二天早上,王记者带着两份纸质剧本来到我家,我俩对剧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有的台词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12点钟。王记者告诉我,明天早上8点钟开车来接我,先到弥勒市新华书店云上乡愁书院拍一部分镜头,然后再到东山镇张冲故居拍一部分镜头。
是夜,我干干净净的洗了一个热水澡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我6点多钟就起床了,洗漱后泡上一壶茶水,就开始试衣服了。我先穿上一套毛呢制服,感觉很好,可是穿了一小会儿,浑身就出汗了,太热了,受不了,只得脱了下来,又换上一套深色西装,感觉还是有点热,没办法,我只好把白衬衣里边的白褂衣脱了,这样就舒服了。
早上8点钟,王记者他们驾车准时来到我家门口接我,我们冒着小雨来到了红河水乡钱王门旁边的弥勒市新华书店云上乡愁书院,可惜我们来早了,还没有开门。我们等了一小会儿,云上乡愁书院开门营业了,专题片的导演和营业员说明情况后,营业员表示欢迎。
对于云上乡愁书院,我并不陌生。我曾经应邀参加过它的揭牌仪式,参加过一次由市委宣传部和弥勒市作家协会在此联合主办的读书会,在此接受过两次弥勒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应邀在此参加过弥勒市新华书店一个电视参赛专题片的拍摄。
灯光和场景布置好后,导演宣布开始拍摄。先拍摄我慢慢的走向书架旁边的镜头。一次拍了不行,又来一次,还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又拍了我看书的镜头,又拍了我写字的镜头。摄影师在导演的指挥下,或俯拍,或平拍,或仰拍,或围着我转着圈拍,慢慢的弯着腰,握着摄像机,一丝不苟的进行拍摄。我被他们整个摄制组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听从导演的指挥,拿出最佳表情,拍好这个专题片。
接着是拍摄我和王记者关于抗日战争滇军六十军在台儿庄战役和禹王山阻击战的对话。我讲着讲着就进入了当年六十军浴血奋战,惨烈牺牲的情景中,完全忘记了是在拍纪录片了。讲着讲着,当我讲到近两万云南子弟兵牺牲在禹王山上时,忍不住痛哭失声,直到导演喊停,我才想起来正在拍纪录片呢。导演一连声的表扬我讲得好,讲得太好了!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给导演说我失态了。导演表扬我演的投入,真实。
接着又冒雨拍摄我从广场上进入云上书院的镜头。云上书院的工作人员把他们的雨伞借给我们打着拍摄。我打着雨伞,站在导演指定的位置。导演教我慢慢的朝云上乡愁书院走去,一路上眼睛应该先看哪里,后看哪里,然后走进云上乡愁书院。这次拍摄,还动用了无人机。
云上乡愁书院的镜头全部拍摄完后,已经11点多钟了,我们分乘两辆电视台的采访专用车,冒雨马不停蹄的赶往东山镇张冲故居拍摄。12点多钟,我们到了东山镇,分管文化口的李志海同志早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我们在东山镇政府食堂简单吃了一顿饭,饭后我们来到了张冲故居,管理员兼讲解员老方大哥已经早早的在门口等候我们了。在导演的指挥下,按照剧本的要求,或是拍我和管理员兼讲解员方大哥二人向张冲将军铜像行3鞠躬的镜头,或是拍我和方大哥在不同展厅的镜头,或是单独拍我的镜头,或是单独拍方大哥的镜头。
这时,电视台的采访车从学校拉来了10多名穿着校服,系着红领巾的男女学生。导演指挥着先拍学生们参观张冲故居的镜头。
等学生们的镜头拍完后,又接着拍我和张冲故居讲解员方大哥的镜头,然后又分段拍摄了我从大路旁边立着张冲故居牌子的地方,一路走到张冲故居大门口,方大哥在大门口迎接我,俩人热烈握手的镜头。至此,张冲故居的全部镜头拍摄完成,这时已经下午4点多钟了,东山镇的领导想留我们吃了晚饭在走,摄制组的领导说时间还早,婉言谢绝了。5点多钟,我们回到城里,王记者热情的请我吃饭,被我婉言谢绝了。
经过一天的拍摄,使我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了电视台导演、记者,摄影师以及驾驶员的工作,我深深的被他们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这也将成为我终身难忘的一次拍摄经历,撰文记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