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资本市场正经历一轮深刻变革,地方国资与产业方联手入主上市公司的新模式日渐兴起。这种"国资+产业"式并购打破了传统单一主体收购的格局,通过构建多元化合作架构,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开辟了全新路径。
![]()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地方国资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积极寻求专业机构和产业资本的协同支持。启明创投收购天迈科技实控权的案例中,苏州国资以LP身份参与交易,同时委派管理人担任GP,形成了复杂的"双GP+关联方管理人委托管理"架构。这种创新模式既保证了交易的透明度,又为后续规范运作奠定了基础。
产业协同成为并购新动力
地方国资与产业方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并购市场格局。汇纳科技的控制权变更案例展现了典型的"国资+产业"特征,江泽星通过金石三维的产业背景,与上海宝山国资委形成联合收购体。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本层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也成为这轮并购浪潮中的重要参与者。鸿合科技收购案中,合肥瑞丞作为奇瑞资本控股的私募基金,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深厚积累,为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这种产业资本CVC模式的兴起,标志着并购重组正从单纯的财务投资向产业整合转变。
地方国资之间的竞合关系也在这轮并购中得到充分体现。通用股份控股权的争夺战中,广州国资最终让位于江苏国资,体现了属地化资源配置的优势。江苏等地推出的并购重组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地方国资的并购热情,形成了区域间的良性竞争态势。
招商引资模式的深刻变革
传统的"土地招商"和"补贴招商"模式面临政策约束,地方政府正在探索"以投带引"的资本招商新路径。衢州国资连续收购新湖中宝和东峰集团的操作,充分展现了这种模式的实践价值。通过控制上市公司平台,地方政府能够更直接地导入优质产业资源,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合肥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借鉴。通过政府主导的产业创投基金,精准选择符合发展导向的企业进行投资,不仅实现了资产增值,更重要的是培育了集成电路、新兴显示等多个产业集群。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资本运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循环。
地方国资的并购活动正在从单纯的股权增值向产业协同转变。无论是与私募机构合作,还是与产业资本联手,背后都体现了对专业化管理和产业整合能力的重视。这种变化不仅降低了并购风险,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