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官方通报了一起考试舞弊案件……
![]()
当时,考生走进考场后表现得特别规矩,双眼紧盯着试卷一刻也没离开过,可就是迟迟没有动笔。
结果仅仅过了14分钟,一百多道题居然全都答完了,并且每一道都正确无误。这当然不是什么玄幻现象或者奇迹,而是精心策划的作弊行为!
2025年,石家庄警方突然接到一条实名举报线索,举报人反映在石家庄某驾照理论考场内存在作弊情况。
不过举报人自己也不太清楚具体细节,只知道作弊者的身份证前六位数字,以及她正在考C2驾驶证,是个女性。
依据这些有限的信息,警方对整个石家庄市的C2考生进行了排查,最终锁定了名叫于某花的考生。
但当警方调取了于某花考试时的监控录像后,却没发现任何作弊迹象。
然而举报人依然非常坚持,认定于某花就是那个作弊的人。
![]()
经过警方多次细致查看于某花考试监控视频,终于发现了可疑之处。
于某花答题的时候,手一直稳稳地放在鼠标上没动过,可神奇的是,电脑屏幕上的题目就像有了生命一样,一个接一个自动选择了正确答案。
单凭这段视频,警方虽然无法明确于某花是如何作弊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作弊行为。
![]()
于是警方迅速传唤了嫌疑人于某花。
于某花来到警局后很快交代了自己的作弊过程。
原来,她在2024年夏天打算考取机动车驾驶证,可是又担心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怕无法通过理论考试。
就在这时候,于某花刷抖音短视频时偶然看到了“汽车博主”侯某。
侯某是某驾校的主播,经常通过直播在网上招募考生,而这所驾校提供的服务远不止普通的教学那么简单……
![]()
“他们承诺包过,不用我做任何事,只要交钱就能轻松过关。”
侯某得知于某花正为理论考试发愁后,向她推荐了驾校的一项特殊服务。
文化程度不高的于某花也因此萌生了“走捷径”的念头。
![]()
临近考试,对方安排于某花到一辆车里,对她进行了作弊方法的培训。对方告诉于某花,考试当天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在身上绑一个振动器,根据振动次数判断正确答案;
第二种更简便,由作弊团队内部人员在线答题,于某花完全不用操心。
最后,于某花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考试当天,于某花坐在考场内,右手紧紧握着鼠标,眼睛死死盯着屏幕,装作一副认真答题的模样。
最终,在“枪手”的远程协助下,于某花成功通过了理论考试。
![]()
警方了解了于某花的作弊过程后,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作弊团伙所为。
问题是,考场的网络是物理隔离的独立网络,理论上杜绝了黑客和远程作弊的可能性。
怎么看都觉得防护措施天衣无缝,那黑客是怎么做到的呢?
内鬼!警方立刻察觉到,可能是考场内部管理人员出了问题。
![]()
事情重大,警方第一时间传唤了于某花考试当天的相关管理人员。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涉案考场的负责人黄某竟然是这个作弊团伙的核心成员之一!
考试中使用的信号接收器和振动器都是他一手准备的。
原来,黄某利用专用网络设备接入了考试专用网络,从而实现了远程操控考生电脑。
接着,“枪手”在作弊过程中通过振动器传递答案给考生,或者直接在考生电脑上完成答题。
这些“枪手”都是经验丰富的“题霸”,看到题目瞬间就能反应出正确答案。
![]()
也正是由于这些“枪手”极快的答题速度,成为了正常作弊中的漏洞。
于某花考试时几乎一动不动的状态和屏幕上题目飞速切换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最终,这个涵盖招生、培训、技术支持、“枪手”等环节的作弊团伙被警方彻底摧毁。
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
这起案件给所有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敲响了警钟:你以为是抄近路,实际上却是通向牢房的绝路。
而且就算这件案子侥幸得逞,用这种方式拿到的驾驶证,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既害己又害人。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