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些天,看到一则啼笑皆非的新闻。说广州猎德村为新定制的三条坤甸木龙舟举行“神龙入水”下水仪式 ,结果行至村口时,其中两条突然失衡侧翻,队员落水。
本来翻船是件挺正常的事,但是现场视频显示船上有一名外籍面孔的队员,后被证实是本村一位黑人洋女婿。
这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因为广东龙舟活动历来要求船员为本村未婚男丁,外姓人(尤其外籍)参与被视为禁忌(俗称“忌生水”) 。所以网友调侃:“猎德无男丁,洋婿凑人头,祖宗掀桌了” 。
后来被证实:这是一则网络谣言。但我出于好奇,我还是去查了一下猎德村。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猎德村居然是广州第一土豪村,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猎德村吧。
02
前世今身
猎德村开村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村名源自西汉扬雄《法言义疏·学行》中的“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寓意追求道德完善。
猎德村位于天河CBD核心区,紧邻珠江。东与誉城苑社区居民委员会为邻,南与临江大道紧靠,西与利雅湾接壤,北与兴民路及花城大道相连。(如下图)
占地约470亩,其中发展经济用地约350亩,改造前曾是典型的“脏乱差”城中村。(如下图)
2007年启动整体改造后,通过“土地置换资金”模式,成为珠江新城高档社区的一部分,村民户均获得多套商品房性质的回迁房。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歌猛进,猎德人几乎家家都可以通过收租实现“财富自由”。
网上有猎德村民说,这边每个人平均分到3-5套房子,光收房租每个月就超过3万。按照猎德花园的租房价格,80平方两室两厅是5800,这样算有5套房的话月收入确实有3万。(如下图)
更让人艳羡的是:猎德村的村民除了房租收入之外,每年还能从村集体资产中得到分红,2024年人均分红达4万元。如果家庭人口多的话,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相较龙舟赛中的竞争对手冼村,猎德村已经形成了“耕楼经济”,物业租金、商业运营(如天德广场、K11)和金融投资成为了主要收入来源。而冼村因为旧改尚未完成,所以总体收益和猎德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下表)
那么猎德是如何从一个建筑密度奇高、脏乱差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广州第一土豪村”的呢?
03
旧改
猎德村旧改,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虽然后来“猎德模式”被广泛借鉴,但也难以完全被复制。
一、改造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空间范围大大拓展。1992年,广州出台《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新城规划》,正式启动珠江新城建设,猎德村被纳入规划待定区。
1994年因珠江新城开发,猎德村全部耕地被征收,村民利用补偿款新建三四层楼房,居住条件初步改善,但也催生“握手楼”林立的城中村问题。(如下图)
2002年为缓解广州大桥拥堵,市政府规划建设猎德大桥(新光快速路北延段),进一步推动区域改造需求。(如下图)
截至 2007 年,珠江新城经济发展留用地和置换到的商业地块已基本开发完毕,旧猎德村的约474亩村民居住留用地占珠江新城用地面积的4.9%,成为市场上一个“诱人的蛋糕”。
为了实现广州规划中的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黄金地带的真正成形,对猎德的改造势在必行。
而猎德村对于改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也为猎德顺利改造打下基础。此外,适逢亚运盛会,猎德的改造也是改善广州城市面貌的重要举措。
二、改造方案
猎德村改造工程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约23万平方米。村中建3条规划路,共有37栋高层住宅建筑,还有会所、祠堂、池塘等配套。(如下图)
根据地理环境条件,以猎德大桥和新光快速路为界,猎德村域被分为桥东、桥西和桥西南三部分。
桥东区:村民回迁安置房(37栋住宅+文化设施)
桥西区:70万㎡土地拍卖融资(富力、合景泰富46亿竞得)
桥西南区:村集体物业(酒店、商业体)
西部地块转化为国有土地,按商业用地进行市场化拍卖,所得土地拍卖款用于支付旧村改造项目资金;东部地块仍保留为集体土地,作为复建安置小区;南部地块也是集体土地,建设五星级酒店等集体物业,作为集体经济支柱。(如上图)
三、改造模式
猎德村的改造摒弃了政府单方面主导拆迁的做法,通过整体改造、拍卖部分旧村土地融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以“村民得到实惠、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城区面貌得到提升为原则”,按“拆一补一” 原则进行补偿,并为村集体经济预留了经济发展用地,充分考虑到了大多数村民拆迁补偿和长期稳定分红的切身利益,尊重历史和现状,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
坚持“保护和延续岭南水乡传统文化”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确定“六保留、六改造”规划要点。整个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精细的设计,将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景观进行了有机结合。
四、改造成效
改造前的猎德村原有总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都为高密度的农民自建住宅,安全、消防隐患多。虽然保留着部分古民居、古祠堂等历史建筑,但因年久失修,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而改造后的新猎德村总建筑面积为:93万平方米。减少了居住用地,增加商业、绿地、公益性设施用地;建筑密度也由原来的60%降低到28%,更加的宜居了。
在经济效益方面,村民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 村民房屋出租收益从改造前的每月每户800元提高到4000元,增长5倍;
- 村民自有房屋价值从改造前的4000元/平方米提高到30000元/平方米,增长7倍多;
- 村集体年收入从改造前1亿元提高到5亿元,增长5倍;
- 村民每年人均分红从改造前的5000元提高到30000元,增长6倍。
整个改造建设工程历时3年,至2009年底基本完成,全体村民2010年春节前搬入新居。
经过旧改之后,猎德村是真正富起来了,而珠江新城CBD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04
结束语
通过猎德龙舟“翻船”事件,我们有幸一睹了“广州第一土豪村”的风采,也了解了猎德村改造前后的林林总总。
有机会去广州,我一定要去实地看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