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辣子鸡之乡
要说山东人能吃辣,估计很多人都会摇头,这其实是因为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有太深入的研究。实际上,2016年6月、山东某地曾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辣子鸡之乡”。这个地方就是被称为“齐鲁第一辣城”的枣庄。
在枣庄、除了辣子鸡以外、还有辣豆腐、辣椒炒肉等诸多辣味美食;有说法称,枣庄的当地菜中,很难找出一道不带辣味或者配料中不带辣椒的。
在大家的印象里,吃辣是云贵川渝、楚湘赣桂、或陕甘宁一带的口味,怎么在山东菜盛行的齐鲁大地上,出现了这么个爱吃辣的城市呢?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话长了。
先和大家就一个问题达成一致,那就是尽管我国很多地方并不属于传统的餐食嗜辣地区,但当地人的吃辣潜质也许不容忽视,一旦辣味美食流传过来,就会很快风行。
枣庄辣子鸡
枣庄辣豆腐
举个较近时期发生的实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的人成为越来越庞大的一个群体。作为出省务工人员最多的省份之一,劳务川军在走向全国的同时,也把川菜带向了全国。
从那时开始,很多城市中都出现了夫妻档性质的“川菜馆”,并以其味美价廉而迅速征服各地食客的味蕾,火遍全国。山东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枣庄、辣味传入的年头更早。
在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战役中,参战的中国部队,除了中央军以外,还有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滇军、桂军等。其中的桂军、川军、滇军、西北军,都是来自于传统的嗜辣地区,他们的饮食习惯对于台儿庄(现属于枣庄)本地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再往前说,1880年、枣庄当地有了中兴矿局,当地的煤矿开采就此开始。矿上的人来自天南地北,同时带来了风味迥异的各地美食。井下潮湿,而食用辣味有利祛湿,于是、很多矿工养成了吃辣的习惯。
那个时候,有很多菏泽过去的矿工,菏泽人本来并不太吃辣,但是在矿上就养成了吃辣的习惯。曾有文章描述当时的矿工生活:井下干活非常危险,每次下井都可能是走向生命的尽头,因此每次下井前、升井后,工友们都会往地摊一坐,打上一壶酒、来份辣子鸡、喝碗羊肉汤,让自己酒足饭饱。
如果再往前、追溯到明朝,那时的京杭大运河除了漕运官船,开始允许商船使用;于是大运河就成为一条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而台儿庄的位置正处于大运河的中间,这里曾设有八处水闸、每处水闸都要等河道蓄满水才能开闸放船。
由于等待蓄水的时间较长,船工、客商、旅人等在等待期间,往往都要下船游览、闲逛。为满足南来客商的饮食需求,台儿庄的饮食市场上也就汇集了来自各地的风味美食,辣味美食当然也必不可少。
枣庄辣椒炒肉
除了上面的原因,辣味美食在枣庄的普及,据说还和一个叫做徐子华的人有关。清朝晚期,临城县(现枣庄市薛城区)城北有一个叫徐子华的厨师,曾在清皇宫中当御厨。晚年告老回家后,他开了一家饭馆,利用当地的出产、创造出了“辣子鸡”等系列辣味美食。
无论枣庄的辣味美食究竟从何而来,有一点当地人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枣庄的辣味美食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使用了当地出产的一种品质非常好的辣椒;如果不用这种辣椒,是做不出来原汁原味的“枣庄辣”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