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如何区分伪证罪中的“伪证”与“误证”的界限?
应当准确判断“伪证”和“误证”的区别,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是否故意作伪证和有无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意图。如果行为人是因记忆错误而证词失实,或者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因业务水平低或因粗心大意导致鉴定、记录、翻译出错,又没有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意图,就不能构成伪证罪。
![]()
资深刑事辩护律师、从事刑辩业务十多年的要永辉律师【15824811815】解答:
二、知道案件情况而拒不作证的,构成伪证罪吗?
虽然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如果知道案件情况但拒不作证,即使具有隐匿罪证的意图,也不能认定为伪证罪,因为不作证并不符合“作虚假证明”的构成要件。但是,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或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构成拒绝提供间谍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
![]()
三、证人按照司法工作人员的要求作伪证的行为如何认定?
司法工作人员出于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目的要求证人作伪证的,若证人明知是伪证而作出,则应以伪证罪论处,反之则不应以伪证罪论处。同时,对于司法工作人员,应当同时构成伪证罪的教唆犯与徇私枉法罪的正犯,从一重罪处罚。
四、被害人报案时故意夸大犯罪事实或改变报案时陈述的构成伪证罪吗?
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对于被害人是否属于伪证罪中所称的“证人”,学界存在赞成说与否定说的分歧。赞成说认为应对证人作广义理解。“证人”并不限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狭义的证人,还应包括被害人与鉴定人,并认为从用语的本来含义来说,“证人”概念原本就可以包括狭义的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将被害人、鉴定人等称为证人,不会侵犯国民的预测可能性。
![]()
否定说则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切入,认为“根据现行刑法规定,不应将本罪中的证人扩张解释为包括被害人、鉴定人”。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并列为两种证据,并且证人和被害人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诉讼角色,因此,“将证人理解为包括被害人、鉴定人超出了‘证人’的可能文义范围,违背了国民可预期性原则,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嫌疑”。笔者认为,否定说的观点是合理的,即伪证罪中的证人,不包括被害人。被害人在报案时对于案件事实做适度的夸大或隐瞒,不构成伪证罪。但如果被害人故意编造不存在的事实去报案,意图使被告人受到刑事追究的,则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