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狮一直以造型好扎实著称,
就好像我们做人一样,
稳打稳扎,
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佛山狮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
佛山狮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
我爸爸那边是三兄弟分别开了三家店铺,当时武馆的师傅出狮的时候,经过我们爸爸店铺,都会敲锣打鼓,代表我们现在出去舞狮,争取拿第一,这么个意思。其实有一个顺口溜,就是赞美我们黎家狮,“黎家狮历史悠久、款式最优,用过满意、买过回头”。
清道光年间创号的黎家狮,至今已经传承两百年,造型上有额高、眼大、背宽、杏鼻、面颊饱满、口阔带笑、明牙震舌、双龙腮、竹笋角的特点,而且参考戏剧脸谱的妆扮,特别精神。
佛山狮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
我们狮头是以三国时期的人物为主, “刘关张”就是代表性人物,彩色是“刘备”,红黑色是“关公”,黑白色是“张飞”,传递了我们奋发向上、积极向上的精神。
奋发向上的精神,既藏于狮头,也见于扎狮头的匠人。黎老师幼年丧父,母亲言传身教的除了狮头扎作的技艺以外,还有对生活永不低头的奋发精神和坚持传承的匠心。
佛山狮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
我自己小的时候也曾经想过,算了,不干了,会弄伤手,但是我妈妈会鼓励我,她说你不要轻视做狮头这一件事,其实就是一件“烂棉袄”。其实,当时我还不理解什么是“烂棉袄”。后来我下岗后,也是因为有这门技术,重新再上岗。
黎家狮作为家族传承的传统技艺,现在也传到了黎老师的女儿手上,也因此带来了符合新时代潮流的创新尝试。
黎婉珍女儿-周嘉欣:
她(妈妈)一个快退休的老人家都可以开一家工作室去做狮头,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有责任陪她一起传承狮头文化。我觉得会更加坚定将这个文化传承给更多的小朋友、青年人,将这个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佛山狮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
从这个三十多平方米的地方,到这边这个地方,这个狮头也有一个故事。这个是和张国立老师拍摄《非凡匠心》时制作的一个狮头,这张照片是晚上十二点后拍摄的,加班加点赶制这个狮头。
这只狮头也很有来头,曾经在故宫展示,它里面的花纹是根据广东省博物馆金漆木雕大神龛上面的如意吉祥花纹写上去的,竹子就是节节高的意思,千松仙鹤图是长寿的意思。
坚持做好扎、扑、写、装四大传统工序,以传统为骨骼,以当下流行的审美为外壳,让狮头文化传统而不过时。
黎婉珍女儿-周嘉欣:
比较多创新的空间。因为我们狮头除了传统狮头,也可以根据顾客要求搭配颜色,根据标志去搭配,可以“写”现代一些的多巴胺颜色,或者是传统的花纹都可以,所以它的变化比较多。
如今作为佛山狮头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老师对于传承有了新的思考,认为未来黎家狮将作为一个文化的符号,除了下沉到学生的活动,还应该结合各种表现形式,让醒狮走进千家万户。
佛山狮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
我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做狮头,我觉得狮头绝对是我的使命,也是责任,有责任把它传承给下一代,还有更多的年轻人。
在十九世纪,大家将“瑞狮”改名为“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现在雄狮已醒,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代代传承。因此狮头文化作为民族的一种图腾也将走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
为粤文化发声
我地要“骆骆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