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江苏,称得上是十分火热。“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苏超联赛,成功将江苏的“散装”文化转化成了全民狂欢。
“十三太保”里,南通一连拿下三连胜,一句“全体起立,叫南哥”,直接贴脸开大南京,“嚣张”出圈。
在出圈之前,南通的标签是“长寿之乡”,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没有南京的古韵厚重,也没有苏锡常的精致典雅。这是一座常常被旅游者掠过的城市。
最为人所知的,大概是这里学霸真的很多。从清末状元张謇开始,一直到现在,放眼整个江苏,或许也只有拥有多所超级中学、高考成绩常年排名省内第一的南通,才有自信对江苏其他城市说:“我以为在座各位,只是成绩不行。”
江海交汇处是南通。
长江奔涌向东、黄两海,自上游裹挟的泥沙,在入海口处逐渐淤积成陆。5000余年前,南通先民居住在扬泰岗地(今江苏扬州至泰州一带)外缘,此时并无“南通”之名。2000年间海中沙洲逐步涨接,连点为线,画线为陆。
隋朝以前,此地逐渐演变成州,五代时终有“通州”的名号。直到清时,为避免与河北通州重名,于是将南方的“通州”更名为今日的“南通”。
▌南通紫琅湖日出 | ©视觉中国
南通于清雍正时升为直隶州,后在1912年改称为县。严格算来,诞生于清末的“南通”,历史并不悠久,但也正因此,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像南通一样有近代气息。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个公共博物馆、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第一所气象站……南通的近代就是中国的近代。20世纪初的无数个第一在南通上演。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座城市的灵魂人物——张謇。
▌南通谯楼 | ©图虫
1853年,张謇出生于江苏南通的海门常乐镇,祖上几代以农商为生。为了改变家庭命运,张謇也走了科举这条路。读书生涯漫漫,直到41岁他才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但彼时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张謇在日记中留下血泪字句,然后拂袖转身,毅然投身于民族工业。
▌张謇像 | ©图虫
张謇的事业和南通牢牢绑定,南通的近代的起点是1895年的大生纱厂。当时,在研究清政府的外贸单据后,张謇发现中国进口的最大宗的商品是棉纺织品和钢铁,于是“棉铁主义”四字,便成为他经商的秘诀。
他取《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中的“大生”二字为工厂名——天地间最大的事,在张謇看来就是国计民生。
从一家纱厂开始,到拥有四个纱厂的纺织企业系统。张謇和他的“棉铁主义”承载了南通的发展和希望。
▌南通狼山风景区 | ©视觉中国
如今,大生纱厂的厂房、钟楼、公事厅、纺织专科学校旧址……被保留在通扬运河之畔的唐闸古镇。这些由张謇自己主导设计的建筑,有着中式房檐和近现代工业建筑的基本结构。最特别的是,纱厂门楼上都有一个显眼的12小时报时钟,中西结合的碰撞下,纱厂留存住了旧日中国的模样。在今天,又给予建筑行业无数的近代参考样本。
除了大生纱厂,100年前,张謇还以南通城区为主体,构建“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近代城市区划的要素被合理涵盖,生产、生活、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各有分工,同时还开辟新工业区、港区、商贸区和休闲旅游区。直到今天,南通城市的布局依然有百年前的影子。
▌南通城市天际线 | ©视觉中国
因着张謇,南通引领着中国城市的近现代化转型。著名建筑规划大师吴良镛院士,曾对南通留下一句关于“第一”的赞誉:“张謇在南通建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第一所师范学校……说了这么多第一,未及我送你一个第一——‘中国近代第一城。’”
这座城市的气质由此定型——近代化的教育、公共设施镶嵌在民族工业中,笔墨纸砚的香味夹杂着纺纱机械的气味,在新与旧交替之际,兼容并蓄。
▌南通狼山的青瓦白墙 | ©视觉中国
南通不是一个“旅行城市”。它不够有特色,不够活泼,甚至某种程度上,它像是一个跟不上时代的老人。
南通的“老”是双重的,它是国际自然医学会认证的“世界长寿之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22.67%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街头巷尾的脚步总比别处慢半拍。
南通的老也来自年轻人才的流失。南通南临长江,又经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公铁大桥3条通道,分别与苏州市、上海市跨江相连。交通虽然便利了,但也让南通受困于周边大城市的“虹吸”,较高的物价和平均薪资的差距,让年轻人用离家的距离来弥补。
年轻人沿着跨江大桥奔向上海、苏州,留下南通慢慢老去。
▌沪苏通长江大桥 | ©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平原地形使南通少了一些巍峨和险峻的惊奇,历史经历也没有让它拥有王朝兴衰的厚重。这座城市叠加了太多“不适合旅游”的因素。
但打开视频网站搜索“南通”,越来越多的vlog博主发现这座城市,镜头下的街道和小店虽然陈旧,但也极具生活气息。
“南通是旅游的荒漠,但也是生活的绿洲。”每一条慢节奏的纪录都在给游客透露这样一个信息。这里不需要“打卡式”暴走,最适合用“日常生活”的节奏解码。来南通不需要你是一个多会做计划的“J人”,只需像生活一样旅行,像老年人一样慢生活。你可以把南通旅游的行程拆解成晨练、午休、散步的碎片,在菜市场的吆喝声里听几句方言,从老店老板的絮叨中拼贴城市性格。
▌菜市场内,老板正在整理菜苗等待顾客光顾 | ©视觉中国
南通人最爱散步。沿着紫琅公园的步道,绕湖一圈大约6公里,这是本地人早晚必去的休闲胜地。老年人占用湖边的清晨,快走和慢步是他们的“长寿”秘诀;本地年轻人,则会选择在下班后来此享受夜晚。
作为一座有名的骑行友好城市,一到夜幕降临,紫琅湖畔的骑行道便充斥着骑友大部队。湖面倒影着剧院的金光,人们在水边安居乐业,回到最初的“生活”样态。
▌电视塔下的沿江步道 | ©视觉中国
江海门户当然最不缺江景,原本衰落的汽渡现今也挤满了有着生活情调的居民。“留一个傍晚去通沙汽渡”是本地人口口相传的“幸福秘籍”。随着江上汽渡来一个往返,看上一场江河上的纯粹日落,真实还原了“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壮阔。
感受完江河之后,如果还想体验赶海,园陀角最适宜。找上一家海鲜加工店,用实惠的价格饱餐一顿。往海边再走走,这里“碧海银沙”集结了度假客,租下附近并不高价的民宿,花上几天躺躺玩玩,也能复刻简单易得的海滩假日。
▌沿着海滩散步的当地人 | ©视觉中国
在饮食上,南通本地人没有统一标准的“家常便饭”,不同区市的人,对于必吃菜的标准也都不同。
崇川区必推火饺和跳面、通州区偏爱西亭脆饼泡糖水、海安县最爱唐闸牛肉、如皋市人爱吃白蒲茶干、如东县则推荐饭菜里都加点条斑紫菜......如果想要吃到最高标准复刻的口味,那还是首选西亭脆饼,单吃酥脆,泡糖水后层层分明,入口焦香满溢。
董糖或者嵌桃麻糕这类糕点适合自己独享,或者当作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而在菜肴领域,山羊肉、油饼、斜角儿、醉泥螺、文蛤……各有风采,也各有受众。在南通吃饭是一件“慢”事,得在不同地方逛逛走走,才能吃全这一圈的特色。
▌除南通本地小吃外,还有很多苏式糕点供游人选择 | ©视觉中国
严格来说,南通并没有供人打卡的“景点”,而是一座需要住下来、慢下来,才能读懂的生活之城。
在南通旅行,你只需跟着本地人的节奏:早上去菜市场买刚出炉的油条烧卖,午间在公园看大爷下棋的时候,顺便打个盹。傍晚沿着河滨步道散步、骑行。当暮色漫过濠河,路灯次第亮起,巷口的烧饼摊飘出麦香时,也记得抬头看看绝美的日落。
依托大生纱厂打下的坚实基础,家纺业成为了南通的地标性产业,号称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可以说,南通承包了中国人的床上四件套。从大生到叠石桥,柔软多样的织布托起这座城市大半的经济。
更新兴的经济则在咖啡中显现。尽管火遍全国的Manner并没有在南通留下门店,但它所有的咖啡代工厂都设立在此,由南通发货,咖啡香也由此飘向全国。
连锁咖啡店之外,南通的精品咖啡近几年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从医校巷到启秀路,几百米的距离,零散地分布着咖啡店、古着店……配上两侧的梧桐,被人称是翻版的“武康路”,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在南通,咖啡文化绝非是年轻人的专属,小城工作远离一线城市的竞争内卷,生活惬意闲暇。中年人的子女教育负担已逐渐减轻,作为品质生活的代表,咖啡首当其冲渗透进了更高年龄层中。
▌南通咖啡店的设计和质量并不输上海 | ©视觉中国
借着慢生活,南通想要逆袭“老龄化”的宿命。除了咖啡,南通还举办了3届紫琅音乐节,这也是它给出的年轻化答案。去年,音乐节集合了二手玫瑰、棱镜、旅行团、痛仰……年轻的声音回荡在这座城市,席间不乏中年“老炮”高喊“Forever young!”,流行曲目的跟唱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
▌紫琅音乐节 | ©视觉中国
在歌声之外,南通的“年轻化”还布局在音乐节外围的文创市集和餐饮市场上。“音乐节+区域旅游”的模式让更多人爱上这里,“188元日料吃到撑”的低消费,也打破了这座城市“老人味”的刻板印象。
动起来的南通在音乐之外,还尝试与其他城市联合举办啤酒嘉年华。“烧烤+啤酒+歌舞”,让游客尽情感受他乡的海风拂面、蛤蜊飘香。
与别处不同,南通的年轻化并非是让整座城市更适合年轻人,而是让中老年群体也有享受年轻的自由。
▌音乐节也让周边的市集发展更盛 | ©视觉中国
南通,有喜悦也有忧愁。它够慢,慢得让人陶醉;但也太慢,跟上时代的速度和方法十分有限。但幸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它太知道怎么保持自己的节奏,在向前走的过程中,也没有抛下过去。
这些奔向重返青春的尝试是否足够?
▌南通城市掠影 | ©视觉中国
回应其实早就已经写在南通市中心的钟楼和谯楼上,它们一西一中,一高一低,一前一后。这是当年张謇亲笔题下的对联:“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对联委婉地讲尽南通的变革——从州到县的时代变更里,江海之端的南通从来不缺少新的机遇。
从近代到今天,“今是县”于新旧交替、中西交汇间艰难“诞生”,张謇早就奠定了南通的城市理念,这里向来“危机就是机遇,困境就是新生”。
编辑/Tasia
设计/April
文/十一月
图/图虫、视觉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