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书影史,有你更精彩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及第后宿平康里》
唐·裴思谦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又是一年高考马上就要到了,相信很多人都有忐忑。同时也期待高中后的喜悦。
确实,直到如今,还有很多人对于高考有所期待。因为,这代表了人生的一个转折, 或则 会说是人生的分水岭。考上的高兴,甚至得意忘形;没考上的沮丧,可能还郁闷不已。
高考的钟声即将敲响,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都将在这场考试中迎来答案。但无论结果如何,都该明白,高考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节点,而非终点。那些金榜题名的喜悦固然值得庆贺,但暂时的失利也绝非世界末日。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高考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弯道。
有人在这里加速,有人在这里调整步伐,但最终决定人生走向何方的,是持续的努力与坚定的信念。考场上的一张试卷可以衡量知识储备,却无法定义一个人的全部价值。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那些不被分数记录的瞬间——比如面对挫折时的坚韧,比如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未来的路还很长,高考之后,会遇见更广阔的天地。大学校园里的自由探索,职场中的实践磨砺,甚至是自主创业的冒险挑战,每一种可能都在等待着自己。无论结果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深呼吸,放松心态。高考只是人生众多考验中的一个,而自己,永远拥有重新出发的权利。
02
唐朝诗人裴思谦之古代的高考-科举考试中及第后,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庆祝的方式有些特别,并且写下了一首《及第后宿平康里》记载了自己的这一个行为。
裴思谦生活在唐中晚期,此时的大唐已经腐朽不堪,外藩作乱,朝中太监势力横行。可谓风雨飘摇。而裴思谦出身名门,伯父裴垍曾做到了宰相,父亲裴坰也是大理寺卿。
可以说他从小就拥有比寒门士子优越的学习条件,但这位贵公子偏偏不肯扎实读书,而是寻思着走终南捷径,活脱脱一个二世祖。
他巴结当时的宦官仇士良,深得其欢心,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他直接拿着仇士良的举荐信去找主考官高锴,高锴被逼无奈,只好答应让他中进士。
结果,他不满足,要主考官定自己为状元。高锴抗争无效,只好憋屈地同意了,放榜那天,围观群众见状元是裴思谦,都吃了一惊,面面相觑,谁不知道他?自然是没几个人相信裴思谦是靠实力考取的状元。
明目张胆要状元也就算了,他还张扬得很,天天往当时最有名的青楼“平康里”跑。跑也就算了,他竟然还写下这首诗作证据,还把逛青楼放在标题上,一点都不避讳!
03
这首炫耀诗,语句非常直白,谁都一看就懂,“折桂”本就代表科举及第,其中充满了遮掩不住的喜悦之情。特别最后一句“夜来新染桂枝香”更成了后世经典,有意思的是,这首诗虽然看着句句俗气,却流传千年,成了“及第诗”中的代表作。
裴思谦这首《及第后宿平康里》,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新科进士的春风得意。当银缸灯影斜映着解下的玉佩,当耳畔私语裹着对"玉郎"的恭贺,诗人用"偷声"二字精妙捕捉了平康坊夜色的旖旎与暧昧。后两句更是将金榜题名的精神愉悦物化为嗅觉体验——功名带来的沉醉,竟使兰麝的珍贵香气都黯然失色,而夜风中的桂枝清芬,恰似皇恩浩荡在衣袂间流转不散。
这种以感官体验隐喻人生境遇的手法,在唐代科举诗中颇具代表性。诗人故意模糊了现实中的脂粉香与象征性的功名香,让平康坊的夜宴与金銮殿的恩荣在香气中交融。值得注意的是"桂枝"的双关意味,既实指秋夜庭院的花木,又暗用"蟾宫折桂"的典故,将风月场与科举路并置,暴露出当时士人"十年一觉扬州梦"的集体心态。
诗中"从此"二字尤见功力,一个时间状语便划开了人生的分水岭。昔日寒窗苦读时需"焚膏继晷",而今功成名就后竟可"不知兰麝贵",这种夸张对比背后,藏着多少举子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集体幻想。裴思谦以举重若轻的笔法,记录下了这个让无数唐人魂牵梦萦的瞬间。
04
裴思谦这首《及第后宿平康里》及第诗,尽显炫耀,同时也抛出了问题,人生得意要张狂还是谦虚?
裴思谦金榜题名后纵马长安的蹄声尚未远去,这个古老的命题仍在历史的回音壁上震荡。中举士子醉眼乜斜着题写"银缸斜背解鸣珰"时,或许不曾想到,他泼墨挥毫的狂态竟成了后世反复研磨的砚台。
千年科举制度孕育出独特的功名美学,那些朱笔圈点的姓名在黄榜上晕染时,往往连带激发出人性深处的光晕与暗斑。
北宋宰相吕蒙正"破窑赋"里"食粥度日"的谦卑,与唐朝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恣肆,恰似铜镜正反两面,照见中国文人面对成功的两种面相。
明代大儒王阳明在龙场驿丞任上悟道时,将"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刻进石壁,而三百年后龚自珍却以"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孤傲,在万马齐喑中劈开一道惊雷。
当代社会将这道选择题演绎得更为吊诡。
镁光灯下的成功者倘若过分自抑,往往被解读为虚伪的表演;而真诚的喜悦稍不节制,又容易沦为众矢之的。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放榜诗》残卷里,有句"虽登龙虎榜,犹自念鹑衣",这种得志时仍能触摸到往日粗布衣衫纹理的自觉,或许正是我们遗失的智慧。
就像苏东坡在《满庭芳》中勾勒的意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那支在功成名就后仍能蘸着自省墨汁的笔,或许才是真正值得炫耀的珍宝。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