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教育部、中科院直属高校陆续公布部门预算,在部属高校预算“千帆竞发”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同样折射出区域教育战略布局——福建理工大学2025年预算经费达12.59亿元,较2024年增长39.42%,增幅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同期全国地方高校平均增幅,更标志着福建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该校建设:作为省内唯一以“理工”命名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福建理工大学在全省高等教育版图中的“工科重镇”地位愈发凸显,其经费增速与规模,正是地方政府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期许与赋能。
事实上,福建省对福建理工大学的重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在工科领域的强劲崛起。学校前身福建工程学院深耕工程教育百余年,2021年更名后加速向研究型大学转型,202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福建高等教育布局的关键突破。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构建了“大机电、大土木、大海工”的工科矩阵,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排名全球第4069位,成为福建省属高校中少数拥有多个国际高水平学科的院校之一。2023年8月成立的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是学校响应“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落子。该学院瞄准福建“海上粮仓”“丝路海运”等海洋经济支柱,获批福建省首个“智慧海洋技术”“海洋机器人”本科专业,填补省内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空白。
2024年,学院承担的“船舶智能避碰预警技术”等3项“揭榜挂帅”重大专项,直接服务于全省45%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与132条“丝路海运”航线安全,科研成果转化率较2022年提升60%,展现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产业应用”的高效联动能力。
福建理工大学的发展始终与福建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在数字经济领域,学校牵头建设的“丝路云展会研究院”,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串联“一带一路”46个国家145个港口资源,助力福建外向型经济突破地理局限,2024年促成跨境贸易对接项目超200个,涉及金额逾30亿元。在智能制造领域,与华为、紫金矿业等龙头企业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构建“课程嵌入、实训介入、就业接入”的三螺旋培养模式,近三年向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输送毕业生1.2万名,其中60%扎根福建本地企业,成为产业转型的“技术储备军”。
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福建理工大学成为福建省仅有的4所入选高校之一,国际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省第8名,稳居“区域高水平大学”行列,工科综合实力仅次于福州大学,形成“省会双雄”引领福建工科教育的格局。
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推进,福建理工大学有望跻身全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行列,而此时大幅增加的预算,更是福建省对这所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视和看好。也是考生可以参考和关注的重点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