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上海市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正式公布,上海杉达学院副校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瑛教授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陈瑛教授个人的肯定,更是上海杉达学院雄厚师资力量的生动写照。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位深耕教坛34年的 "育人先锋",看到的不仅是一位高校管理者的卓绝贡献,更是杉达学院以师者匠心筑就教育高地的生动缩影。
从牵头打造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到推动与华为、商汤等头部企业的深度产教融合;从首创《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等前沿课程,到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斩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陈教授还牵头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集成电路产业应用》《开源技术创新应用》微专业,助力学生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这种育人轨迹,恰是杉达师资队伍 "扎根产业需求、勇担育人使命" 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陈瑛教授的闪耀并非孤例,而是杉达学院师资建设体系结出的硕果之一。这所始终将教师发展置于核心位置的高校,正在打造着一支 "双师型"" 研究型 ""创新型" 兼具的师资铁军。
当我们深入这所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会看到这样一组亮眼数据:现有专任教师9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6%,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5%。在杉达,更有大批行业导师带着一线经验走上讲台,在金融、信息等专业形成 "校内博士导师+ 行业高管" 的黄金导师组合,真正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的有机融合。
在全国335万名学术精英激烈角逐的“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评选中,仅有3万名学者能突破31.016的严苛基线值,跻身TOP1%的学术巅峰,入选率不足 1%。而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体育学领域,最终突围者更是凤毛麟角,仅有83位顶尖学者获此殊荣。
而2025年1月,上海杉达学院体育教育部董宝林教授凭借近十年在青少年体育健康行为研究领域的持续深耕,在这场学术“华山论剑”中脱颖而出。这一突破不仅印证了他在体育科学领域的领军地位,更彰显了该校师资队伍深厚的科研底蕴。
难能可贵的是,董宝林教授并未止步于科研成果的发表,而是将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深度转化为《体教融合理论与实践》通识课程,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杉达,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镶嵌着学校发展的年轮:"储文奖教金" 的持续评选,让育人先锋走上荣誉舞台;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大赛的常态化举办,成为教法革新的练兵场……
从黄浦江畔的一间教室起步,到如今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应用型高校,杉达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强力托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沃土上,期待上海杉达学院培育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 "弄潮儿"。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