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作者激励计划##俄罗斯24小时内3起爆炸案释放何信号#
官方确认:6月3日当天,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对外宣称,该机构通过水下攻击方式成功破坏了克里米亚大桥。这是这座桥第三次遭到袭击。
就在两天前的6月1日,俄罗斯境内的多个核心空军基地同时遭遇突袭。这次袭击直接摧毁了包括战略轰炸机在内的众多高价值军事目标,迅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令人意外的是,仅仅过去不到48小时,也就是在6月3日,克里米亚大桥再次发生爆炸事件。据乌方透露,这次行动经过数月精心策划,由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亲自监督执行。他们提前在桥梁支架上安装了约1.1吨TNT当量的水下炸药,并在预定时间引爆。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爆炸位置正好位于桥梁的关键承重部位,导致桥梁结构严重受损,瞬间陷入“危急状态”。
一次袭击可能属于偶然现象,但连续两次成功的袭击显然不能单纯用运气来解释。
而且这次爆炸竟然发生在俄罗斯严密监控的范围内,而俄军对此却毫无察觉。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感到非常奇怪。
很难想象,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俄罗斯,防御体系竟然被渗透到这种程度?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从整体局势来看,俄罗斯在战场上占据明显优势,战线不断向乌克兰境内推进。乌克兰发起的多次反攻行动始终未能突破俄军防线。
深入分析原因,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综合实力和军事力量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尽管北约持续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但这恰恰反映了双方实力的巨大悬殊。俄罗斯虽然无法短期内结束这场冲突,但一直牢牢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相比之下,乌克兰尽管士兵士气高涨,但在实际作战中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短短几天内,乌克兰接连实施了两次效果显著的特种作战行动。
首先,乌克兰利用无人机对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群发动袭击。根据乌方的说法,共有41架轰炸机在这次袭击中受损,现场视频也清楚地显示至少有10架飞机被击中。紧接着,乌克兰又通过爆破手段使克里米亚大桥暂时无法通行。
这两次行动并没有依赖高科技武器或创新战术,而是依靠渗透和破坏手段实现作战目标。尽管这些方法看起来简单直接,但却实实在在增加了俄罗斯的战争成本。
但在我们看来,类似机场、桥梁这样的战略要地,别说携带超过一吨的炸药进去,就算是带个水瓶也要经过严格检查;就算几辆卡车停在那里远程启动,也会很快被发现并处理掉。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会允许乌克兰成功实施这样的行动呢?
克里米亚大桥再度遭袭——第三次遇袭事件
2014年,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
作为连接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大陆的重要通道,克里米亚大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稳定运行不仅直接影响克里米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对战略物资和战术物资的运输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地区实际控制力的象征。
自2023年起,克里米亚大桥的安全保卫工作完全交由俄罗斯安全局负责。按照规定,即使俄罗斯“克格勃”人员也不允许携带弹药、油料等敏感物资通过大桥,而是必须改走轮渡。
克里米亚大桥规模庞大,铁路桥长达18.1公里,公路桥也有16.9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桥梁之一。由于其跨度大、暴露面广,防护工作难度极高。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克里米亚大桥已经经历了两次爆炸袭击。
2022年10月8日,乌克兰安全局策划了一次针对大桥的爆炸事件。一辆载重汽车在桥上发生爆炸,不仅损坏了公路桥的部分路段,还波及了旁边的铁路桥,导致一列货运列车上的七个油罐被点燃。这次事故造成了4人死亡,影响深远。
大约一年后,2023年7月17日凌晨,大桥再次遭受袭击,且这次是连续两次爆炸,间隔时间极短。爆炸发生在凌晨3点左右,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公路路面部分受损,交通拥堵数公里。
针对这两起爆炸事件,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将其定性为恐怖袭击,凸显了事件的严重性和恶劣性质。
前两次袭击主要针对桥面进行爆破,修复起来相对容易;而这次,竟然是潜入水下,在支撑结构上固定炸药,这对桥梁基础造成了致命打击,堪称伤筋动骨的大动作。
乌克兰方面声称,此次袭击使用的炸药量达到了1000公斤。按照常理推断,这样的炸药量足以对桥墩造成毁灭性破坏。不过,也不排除乌方虚报的可能性。此外,也不能完全排除使用无人潜艇实施袭击的可能,但通常情况下,无人潜艇难以携带如此大量的炸药。即便如此,这样一座意义非凡且防护严密的大桥,还是在无声无息间被人放置了相当于一吨TNT当量的炸药。这不禁让人怀疑,俄罗斯的防御体系似乎存在不少漏洞,仿佛被渗透得千疮百孔。克里米亚大桥此前已经多次遭到袭击,但俄罗斯当局在安保措施上似乎仍未做到万无一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需要从俄乌局势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俄罗斯面临的渗透与反渗透挑战
无论是战略轰炸机被偷袭,还是克里米亚大桥被攻击,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些事件背后都能看到乌克兰安全局的身影。
乌克兰安全局并不是直接参与前线战斗的军事部门,而是一个专注于特工管理和情报工作的机构。因此,那两次看似“成果斐然”的行动,并非是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而是乌克兰安全局在隐秘战线上精心策划的结果。
从这一情况可以推断,俄罗斯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就是内部渗透问题极为严重。
以轰炸机那次事件为例,被确认受到攻击的最远目标——贝拉亚空军基地,其地理位置极其偏远。这绝不是偶尔有敌人潜入前线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深入俄罗斯腹地的大规模渗透行动。如果没有任何当地人的协助,这样的隐秘行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战场上,乌克兰虽然难以占得便宜,但通过非对称战争模式,用低成本无人机打击昂贵的轰炸机,用廉价炸弹摧毁昂贵的大桥,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如果只是一次偷袭成功,或许可以归结为侥幸,但如今接二连三的成功偷袭,说明问题相当严重。
距离前线4000公里的空军基地都不再安全,多次加强防护的大桥桥墩仍被超过一吨的炸弹击中,这不仅给后勤带来了巨大挑战,更极大提高了俄罗斯内部运营的成本,比如是否需要加强物流审查、增加内部巡逻、排查重要建筑和设备附近的民房等。
俄罗斯难以彻底反渗透乌克兰,因为乌克兰在守土战争中士气更高。但俄罗斯可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反制,继续打击乌克兰境内的目标。总体而言,如果俄罗斯希望战争持续下去,就必须做好反渗透工作,毕竟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