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夜郎西
编辑|夜郎西
审核|烨 Lydia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日晞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2025年春夏之交,尖牙咧嘴的“丑萌”精灵LABUBU正席卷全球,从曼谷富婆的百米长队,到香港名媛的爱马仕包挂,再到纽约潮人为限量款的争夺战。
一场由中国泡泡玛特掀起的消费飓风,正精准地“掏空”着年轻一代的钱包。
这只源于绘本的小怪兽,如何蜕变为全球顶流IP?
破圈之路
LABUBU的故事始于2015年香港艺术家龙家升的童书《怪兽族》,一个“善良却总搞砸事”的精灵。
2019年与泡泡玛特签约,是其命运的转折点。
但真正的全球引爆点,是2024年4月——韩国顶流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在Instagram晒出LABUBU包挂。
这张随手拍如同按下核按钮,泰国公主、蕾哈娜、杜阿·利帕等巨星迅速跟进,明星带货的核爆效应瞬间点燃全球社交网络,让这个沉寂近十年的IP一跃成为现象级顶流。
从绘本纸面跃入现实,再借力全球明星社交圈层,LABUBU完成了从本土艺术形象到国际潮玩符号的华丽蜕变。
抖音拆盒直播间里,官方99元的隐藏款被标价2548元,利润率超20倍——比贩毒还暴利的灰色产业链悄然成型。
盲盒机制下的情绪经济与社交货币
五年前,没人能预料到这个表情古怪的小家伙未来会掀起一场消费飓风。
而如今,这只小家伙不仅做到了,更以饥饿营销为利器叩开全球市场的大门。
通过人为制造稀缺性,泡泡玛特将每次新品发售都变成一场“饥饿游戏”式的生存。
在洛杉矶门店,粉丝科琳·里斯凌晨4:45赶到时,队伍已排成长龙,有人甚至提前六小时带着折叠椅驻守。
在伦敦Westfield门店,顾客因争抢LABUBU爆发冲突,迫使泡泡玛特暂时下架英国全境该产品。
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LABUBU对当代年轻人心理的精准拿捏。
经济学家朱迪斯·沃纳的研究表明,Z世代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决策疲劳是前人的3倍,这种背景下,泡泡玛特的盲盒机制成为精妙的情绪调节器。
每个盲盒开箱过程都是微型的多巴胺实验室:手指触碰包装的瞬间,海马体开始分泌期待激素;撕开包装时,杏仁核对未知结果的预判产生紧张感;当隐藏款出现的刹那,伏隔核释放的愉悦感堪比赌场老虎机的奖励机制。
这种神经科学驱动的情绪设计在LABUBU身上达到巅峰。
产品开发团队发现,人类大脑对"可爱又诡异"的矛盾美学反应强烈——当消费者凝视LABUBU标志性的锯齿笑容时,前额叶皮层会同时激活"恐惧"与"喜爱"的双重情绪,这种微妙的情感震荡如同社交传播的催化剂,促使消费者主动在社交媒体分享开箱体验。
TikTok上#labubu开箱话题累计80亿次播放量,正是这种情绪设计威力的鲜活注脚。
更深层的文化密码藏在社交场景的肌理中。
首尔弘大旗舰店的三层空间化身潮玩朝圣现场:年轻人在霓虹墙前精心摆拍,将拆盒过程剪辑成ASMR视频。
小红书#泡泡玛特开箱#标签下,日均新增超2万条沉浸式体验笔记。
在这个兴趣即身份的时代,拥有同款LABUBU不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而是获取圈层准入的密码——当东京涩谷的街头青年背着联名款LABUBU擦肩而过,无声的社群认同已在潮玩符号中完成建构。
这种现象印证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预言: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阈值,文化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美国用好莱坞输出梦想,丹麦以乐高构建童话宇宙,而中国正通过LABUBU等潮玩IP,完成文化出海的柔性着陆——从东京秋叶原到巴黎玛黑区,这些毛绒躯壳承载的东方美学,正在重新书写全球潮玩市场的文化坐标系。
在跨文化征服的征程中,LABUBU展现出惊人的文化翻译能力。
泡泡玛特为其量身定制"全球本土化"策略:在曼谷机场,LABUBU身着泰国传统服饰亮相。
在欧洲,与卢浮宫联名推出蒙娜丽莎咧嘴版等世界名画系列。在沙特,镀金打造中东特供版。
当贝克汉姆背着女儿送的LABUBU出街,当中东土豪直言"挂在包上很酷",这个中国IP完成了从商品到身份符号的质变——它不再是简单的潮玩,而是跨文化社交的通用语言。
这场静默的消费革命,本质是后物质主义时代的情感基建。
当物质需求被充分满足,为情绪价值付费成为新刚需。
LABUBU的尖牙刺破的不仅是传统审美边界,更是现代性困境中年轻人的精神茧房——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至少每次拆开盲盒时,指尖触碰的实感能确证多巴胺分泌的真实存在。
这种确定感,或许正是数字时代最珍贵的心理锚点。
泡泡玛特的三维IP矩阵法则
LABUBU的现象级成功,本质是泡泡玛特系统化、工业化IP运营体系的胜利。
这套体系如同精密的分子结构模型,在艺术家原创、本土化改造、商业化开发三个维度构建起稳定的三维架构——既保留艺术基因的原生力量,又注入商业市场的适配逻辑,最终形成固若金汤的IP金字塔。
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在绘本《怪兽族》中创造的"精灵家族",为IP开发埋下天然伏笔。
超100个角色的庞大设定,如同未开采的矿藏,天然具备多元延展可能。
当泡泡玛特将LABUBU从纸面转化为潮玩时,精准抓住尖耳、锯齿笑容等核心视觉符号,同时赋予"善良却总搞砸事情"的拟人化性格,让每个角色成为承载情感的故事容器。
这种"保留灵魂,赋予血肉"的开发策略,在Molly身上得到更极致演绎:自2016年获得授权起,泡泡玛特建立三重筛选机制——审美测试、话题模拟、用户画像匹配,如同工业流水线般对IP进行商业化校准。
当艺术创作与市场调研碰撞,诞生的是兼具艺术辨识度与商业爆发力的IP矩阵。
2024年财报显示,MOLLY、DIMOO等头部IP生命周期持续延长,TOP5IP收入占比稳定在55%-62%,印证着这套工业化体系的有效性。
在商业化开发层面,泡泡玛特展现出"品类炼金术"般的创新能力。
从基础手办出发,横向拓展至MEGA收藏系列、毛绒玩具、跨界衍生品等多元领域,每个品类都精准锚定特定消费场景。
MEGASPACEMOLLY1000%兰博基尼定制版,将潮玩与汽车文化熔铸为收藏级艺术品。
坐姿毛绒LABUBU则以柔软触感切入"治愈经济",成为都市白领的桌面情绪陪伴。
这种"IP+场景"的矩阵式开发,如同多棱镜般折射单个IP的商业价值,使其从单一商品升维为跨场景的情感载体。
当传统零售困于坪效计算,泡泡玛特已将门店重构为情绪疗愈场域。
北京朝阳公园城市乐园内,AR寻宝游戏让消费者在5公里步行中寻找LABUBU隐藏款,将购物转化为兼具运动与探索的游戏化旅程。
全息剧场每日上演的IP光影秀,则以沉浸式体验完成用户情感充值。
南京德基广场旗舰店采用"艺术画廊+零售空间"的混搭模式,艺术家签售会的文化气息冲淡商业感,店员那句"祝您心愿达成"的仪式化呼喊,更将抽盒瞬间升华为充满期待的情感仪式。
数据显示,这类沉浸式门店的顾客停留时间比普通门店长2.3倍,连带消费率提升40%,印证着空间叙事的商业魔力。
在元宇宙赛道,泡泡玛特也展现出超前布局意识。
《梦想家园》游戏构建起虚实交融的消费闭环:玩家在虚拟世界培育专属LABUBU,为其购买数字皮肤的行为,反哺现实中实体玩具的情感价值。
当数字化生活催生对实体触感的渴望,这种"线上养成-线下收藏"的双向联动,恰好击中后物质时代的情感刚需。
那些深夜挂在爱马仕包上的LABUBU玩偶,既是全球化浪潮中本土化叙事的胜利,更是数字化生存里实体情感载体的注脚——它们用圆睁的双眼,见证着这个时代的深层悖论:越是追求效率的理性社会,人类越需要非理性的情感锚点;越是同质化的全球市场,具备文化根脉的本土符号越具穿透力量。
参考资料:
1.第一财经《Labubu爆火粉丝花20万买货,“辣布布”们蹭流量暴富》
2.零售商业评论《泡泡玛特LABUBU“一娃难求”,千亿蓝海的“潮玩热”?》
3.SocialBeta《为什么富婆都爱 LABUBU?》
一点想法(北京)旗下矩阵公众号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中美网友“账本大公开”: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中美网民开启民间外交》
《“病来如山倒”,造车开始大退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