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基本概况
渔湾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以南11公里处,隶属城关镇,总面积3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0亩,林地9820亩。辖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57户1010人(2024年数据)。
1.自然环境与特色
村庄地处秦岭腹地,北纬33°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天然太极八卦图”地形闻名(宁陕八景之一),河流蜿蜒分割田地,形成独特景观。生态环境优越,朱鹮、白鹭等珍稀鸟类栖息,稻田与荷塘湿地交相辉映。
![]()
![]()
![]()
![]()
2.经济发展与荣誉
原为“空壳村”(2016年仅剩53人留守),后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实现蝶变。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较2020年增长33.3%。主要产业为田园综合体、民宿集群、农耕体验等,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荣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4年)、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安康市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案例等。
![]()
![]()
![]()
![]()
![]()
![]()
3.基础设施与旅游亮点
村内建有柏油马路、仿古亭、环山步道、稻田小火车、天空下自然书店、鹿柴山集民宿等设施。温泉钻探项目(深度1800米,水温50-57℃)正在推进,计划打造“医养康养旅居”特色。
![]()
![]()
![]()
![]()
二、历史沿革与地名由来
1.历史建制
1958年设渔湾大队,属关口公社;1984年改设渔湾村,隶属城关区汤坪乡;2011年划归城关镇。2003年与桐麻村合并,沿用“渔湾村”名称至今。
![]()
![]()
![]()
![]()
![]()
2.地名起源
说法一:明崇祯初年(1628年),湖北黄姓移民迁居河湾,以捕鱼为生,故名“渔湾”。说法二:清康熙年间,因雷击地形变化形成太极状河湾,鱼类丰富,黄、曹两姓迁入定居,得名“渔湾”。
![]()
![]()
![]()
![]()
3.发展历程
2016年前:人口外流严重,土地撂荒,房屋废弃,经济萧条。
2018年后:引入“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项目,盘活闲置资源,恢复水田120余亩,发展民宿、研学、康养等产业,形成“三产融合”格局。
2022-2024年:通过“三拆三清三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村容焕新,获评省级典型案例。
2024年入选国家3A级景区,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三、文化与社会治理
乡风文明: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通过“红黑榜”激励村民参与环境维护,形成“诚孝俭勤和”的民风。
生态保护:实施“鹮田复耕计划”,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种植,吸引朱鹮栖息,打造生态循环体系。
渔湾村从昔日的“空心村”蜕变为宜居宜业的生态旅游名村,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