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张雯博 郭芳
端午时节的范水大地,麦浪与粽香交织出独特的农时韵律。作为中原粮仓重要的小麦产区,范县以中央一号文件“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紧扣“三夏”生产与传统节日叠加节点,将基层党建深度融入粮食安全保障与民生服务体系,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冲锋、群众参与” 的治理新格局。
责任田地里的“丰收密码”
近日,范县栖凤楼办事处榆林头村74岁村民刘春菊家的3亩早熟小麦在党员服务队的帮助下提前归仓。望着金黄麦粒堆成小山,刘春菊难掩喜悦:“孩子们在外打工,要不是党员们带着收割机到地头,还帮着晾晒归仓,这麦子真不知道咋收。”刘春菊家的麦收帮扶行动只是范县“党员责任区”服务三夏的一个缩影。为保障党组织将服务单元精准嵌入田间地头,范县各村党支部,通过“党员责任人 + 网格员”双轨摸排机制,将麦收服务需求进行收集,建立台账,并从联系收割机到协调晾晒场,全程跟踪服务。据栖凤楼办事处组织委员陈晓太介绍,为做好三夏生产,“红色服务链”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范县组织部门要求每个网格明确1名党员责任人牵头,搭配2-3名网格员实施分户包联,实现特殊群体麦收需求‘ 发现一户、登记一户、解决一户’真正让群众在丰收季切实感受到组织在身边、党员在眼前。
范县将动态服务机制与群众利益无小事直接关联,确保三夏生产的全天候待命,麦田收割工作的无死角。在榆林头村南两公里的杨庄村,“镰刀突击队”则展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应急响应能力。面对村民于传省家的三分地块机械难入,本人在割麦子过程中的腰伤复发,只能站在麦田望麦兴叹,三夏服务巡逻队的党员王志刚和马伟伟在了解情况后,立即接过镰刀弯腰就帮群众开始收割。
粽叶清香里的“治理温度”
“粽子里裹着的不仅是糯米红枣,更是党组织对我们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怀。”杨庄村80岁残疾老人李衍文在品尝完村干部带来的“暖心粽”感慨的说到。
当三夏抢收撞上端午佳节,范县党员干部用“双服务”书写为民答卷。据了解,在端午佳节到来之际,范县14个乡镇(办)以“我们的节日 情暖端午”主题活动,为老人们送上关心关爱。陈庄镇杨吴庄村党支部更是在村日间照料中心与群众共话家常,为60余名全村70岁以上老人摆上“爱心家宴”;陆集乡吴夏庄村党支部面对面向老人了解麦收需求,将村两委亲手煮好熟的粽子赠与老人。范县顾城社区党员、志愿服务者一起为留守老人制做艾草香包送去暖心粽子,让传统节日成为党群连心的“治理加油站”。
金黄的麦浪辉映党徽,飘香的粽子传递温情。范县以“农时+节日”双线服务淬炼“五基四化”治理成色,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丰收保障与民生温度,在党建与治理同频共振中铺展乡村振兴的新“丰”景。
审核:张松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