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浙江有个村子,村里的家户如果资产不足500万,那就属于当地困难户,一年收入能做到786亿,简直富得流油。
为了致富,这个村子甚至直接吞并另外18个村庄,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村长身价已经高达165亿。
这个村子是怎么做到的?村长在中间又干了什么?
团结起来一起干
七十年代末的花园村,光听名字好听,日子却苦得掉渣,那会儿一年到头,村里人均收入才87块,啥概念?吃饭都得掰着指头算,一年下来基本没剩。
遇上天灾收成不好,饿肚子是常事,村子被几座小山围着,地又少石头又多,指望种地能翻身,那是白日做梦。
住的地方更是寒酸,多是土墙茅草房,一下雨屋里接水盆就得排排队,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路基本是泥巴路,别说做买卖运东西,走个路都怕摔跤。村子就像个被困住的小岛,没啥像样的营生,也没啥奔头,日子过得只有“熬”。
就在这份绝望里,一股子不安分的气息冒头了,1976年,邵钦祥才22岁,硬是咬着牙挑起了大队长的担子。
他没讲大道理,就看着眼前的困境,心里铆足劲儿:靠天靠地靠不住,这条穷根必须得想法子挖掉,得找出一条路,带着村里人一起活下去。
咋干?手里没钱,没技术,啥都没有,邵钦祥看准了当时农村经常停电这点,觉得蜡烛是硬需求,总有人买。
1981年,他东拼西凑了几百块钱,就决定办个蜡烛厂,这买卖现在听着不起眼,但在当时,没资金没经验,这是冒了多大风险的事。
真干起来才知道难,没机器就靠手搓,工人就是村民,哪懂啥规模化生产,没销路邵钦祥就带着人拉着板车,一根根蜡烛去乡里、去镇上跑推销,低三下四求人买,那会儿的路又烂,常常走得一身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就凭着这股子不要命的劲儿,拼了命往外闯,没想到,第一年,厂子竟然真赚到了钱!虽然不多,但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尝到了甜头,劲头就来了,接着又盯上了服装,村里本来就有几台老缝纫机,会裁缝的妇女也不少,就靠接外面的订单做衣服,这个更挣钱,钱袋子一下就鼓起来了。
眼瞅着邵钦祥带着大家搞副业赚了钱,其他村民坐不住了,大家一看,原来在家门口办个小厂子、小作坊真能活,能改变穷日子,一下子冒出了几十家家庭小企业,花园村,就这么有了最早的“创业村”模样。
可小打小闹毕竟成不了大气候,几十个小厂就像零钱一样散,抗风险能力弱,也搞不出啥技术含量高的东西,邵钦祥看得远,他明白,要真正强大,得把这股散力拧成一股绳,打造成一支正规军。
九十年代初,他果断拍板成立了花园集团,这不是简单换个名字,是告诉大家,咱要玩“集团军作战”了,目标是更大的市场,更难啃的骨头。
集团化后,他们开始瞄准那些门槛更高、利润更厚的产业,头一个大动作是红木家具,东阳本身就有木雕的底子,邵钦祥看准了当时正在兴起的高端红木市场,觉得有机可乘。
2009年更是大手笔,砸钱建了个巨大的红木城,不光自己卖,更是个大平台,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红木客商都往这跑,这一下,“中国红木第一村”的名号打响了,成了集团一条重要的印钞机。
但最厉害、最显魄力的一步,是跨界搞生物医药,具体是维生素D3,世纪之交那会儿,这东西对一个村子来说听着像天方夜谭,技术太难,投入像无底洞,很多专家都觉得疯了。
可邵钦祥就是敢想敢干,顶着所有人的压力和质疑,硬是拿出2000万买断了这项生产技术,要知道当时这笔钱对花园村是天文数字!
结果呢?三年后,他们的产品成功做成了,凭着技术优势和规模,硬是冲到世界第一,构筑了一道别人难以超越的技术护城河。这才是花园集团真正最值钱、最稳固的硬核资产。
不独富:把周边村也带上
花园村靠着蜡烛、服装、红木、生物医药这些产业富起来后,邵钦祥又开始琢磨一件事:光自己村好不行,怎么把周边的村子也拉一把?他觉得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整个区域都好起来,花园村才能发展得更稳更远。
从2004年开始,他们做了一件在其他地方看来不可思议的事——通过示范效应和发展带动,周边的18个村陆陆续续都主动申请并进了花园村。
这堪称一场乡村的“超级大整合”,但合并不是简单把地盘划到一起就完事,最要紧、最难的是怎么把人心和条件拉平。
花园村二话不说,先是把巨额资金投了下去,新并进来的村子,路重新修好,水管、电网全部升级,垃圾处理、绿化等等都按照花园村的高标准改造,让原来条件差的村民,也能一步跨进现代化。
更难的是人心的融合,把不同村子的人变成一家人,文化背景、习惯都不一样,得打消疑虑,得让大家相信并村是真正的共赢。
据说光村里为这事开的大小会议、做思想工作,就有260多场!得花多大功夫去沟通、去解释、去承诺、去兑现啊。
但最终目的明确:并进来的村民,从此就是花园村的一分子,不仅能分享花园集团发展的红利,还能跟老花园村人一样,享受同样的、超高标准的福利待遇。
花园村挣了那么多钱,真是毫不手软地往村民身上撒,那福利,听着都像天方夜谭,活生生把一个村子过成了高福利小社会。
教育先说,从幼儿园到高中,整整16年全免费,考上大学有高额奖学金,考上博士?那给的奖金据说能让你直接买套房,鼓励你使劲往上爬。
养老是他们最下本的地方,也是最让人羡慕的,80岁以上老人每年有补贴,年龄越大越多,100岁以上老人一年据说能领一万块钱。
村里还建了高标准的老年公寓,硬件条件不输养老院,60岁以上老人申请就能免费入住,水电暖啥费用都不用交。
每年重阳节的尊老爱老福利金更是雷打不动地发,十几二十年下来,累计都数千万元了,让村里的老人真正老有所养,活得有尊严,有底气。
住更是不用说,花园村的村民家家户户住上了统一规划的别墅,很多家庭标配电梯,小汽车停在门口两辆更是寻常事,日常生活,逢年过节各种福利礼包不断,过年过节都有钱拿。
据说每个月村里还能免费给村民发放米、面、油、肉等生活物资补贴,基本吃喝不愁,加上建房补贴、奖学金、水电煤气、电话费补贴等等,大大小小算起来有三十多项福利,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衣食无忧。
而且,这村子里的配套设施完全是城市级别,超大的购物商场、现代化的电影院、宽敞明亮的图书馆、设施齐全的体育馆,甚至连肯德基、瑞幸咖啡这些城里常见的商业配套一应俱全!
出了家门,村内免费公交随叫随到,连共享汽车都有,这哪是村子,分明是个缩小版的现代化城市社区,而且福利还好到令人发指。
结语
从当年穷得叮当响的87块钱,到如今财富和福利爆棚的“天下第一村”,浙江花园村的故事,真不是一般的传奇。
这一切最终还是得益于邵钦祥那敏锐的眼光加上胆子够大,才带领几个村子的人走向了致富道路。
金融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文章可能会有些润色,请广大条友理性观看,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