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生产队的夜晚没电没手机,可日子一点不冷清。
![]()
那会儿家家户户靠工分吃饭,每晚都得聚在大队部记工分。汽灯把屋子照得透亮,队长扯开嗓子念一天的劳作情况。男人们吧嗒着旱烟袋,妇女纳着鞋底,孩子满屋子疯跑。
工分票得盖两个章才作数,可那时候没人动歪心思。
劳作强度不一样,工分也分三六九等,大伙都心服口服。记完工分常开会,上级讲政策,队长安排第二天的活儿。
百来号人挤在一块儿,听着政策唠着家常,气氛热乎得很。要说最盼的,还得是县里的电影队来放电影。一听说隔壁村放《地道战》,大人小孩扒拉完饭就赶路。
发电机突突响,胶片在放映机里转,银幕前围满了人。胶片卡带是常事,大伙也不恼,等着修好了接着看。
换胶片时有人往灯前凑,影子投在银幕上,惹得一片笑。
![]()
除了电影,剧团巡演也热闹,河北梆子一唱就是半宿。老人们现在听见戏台子响,还挪不动步,就好这口老腔调。
没电的屋子全靠煤油灯撑着,灯光昏黄却暖乎乎的。
扫盲班就在这样的灯光下开课,年轻人争着学识字。男男女女借着学习的由头,悄悄拉近乎,暗送秋波。牲口棚是闲时的好去处,草垛上一坐,故事就来了。
![]()
饲养员躺在草堆里说评书,荤段子逗得人直拍大腿。孩子们在牲口棚捉迷藏,稻草粘在头上,笑得停不下来。有些人家后来有了黑白电视,全村人挤破门槛等着看。
天线歪歪扭扭支在房顶上,信号不好时满屏雪花点。最让人脸红的是听房,新婚夜窗根下总蹲着几个调皮蛋。
纸糊的窗户一戳就破,第二天新房里的事传遍全村。当事人又气又羞,可大伙嘻嘻哈哈,日子就这么热络。
![]()
那时候物质穷得很,可精神头足,人心也齐整。工分把大伙捆在一块儿,累归累,却有股子盼头。
如今电灯电话啥都有,可总觉得少了点从前的滋味。那些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的夜,在草垛上听故事的夜。在银幕前跑十里路的夜,都成了一代人抹不去的回忆。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没手机的晚上咋熬得出。可那会儿的人偏就把日子过出了热闹,过出了人情味。是现在的生活太便捷,还是从前的时光太难忘?
![]()
那些生产队的夜晚,藏着多少人的青春,多少人的乡愁?
你家里还有没有关于生产队夜晚的老故事?
在评论区说说,让大伙一起唠唠那段岁月。天气多变影响农事,关注我,每天早知天气事。
文中场景基于回忆整理,不同地区或有差异,仅供交流。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向我提供其他话题,我会努力理解你的需求并为你提供相应的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