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场总监,深耕母婴行业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时和13岁的儿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儿和教育的路上,咱们一起切磋吧~
01
去年春节前,有一天晚上我和糖球正在看书,糖球突然问我:
“妈妈,咱家有钱吗?”
我放下正在看的书,看着他说:“也就够吃够喝吧。”
糖球显然不满意,追着问:“那能不能给我看看,咱家到底有多少钱啊?
我笑着打趣,说:“不行,那是我和你爸的隐私,不能随便告诉你。”
这个问题我之前就想过,总有一天他会问,但是我好奇是什么触发了他问这个。
于是我问他:“为什么突然这样问?”
“我同学说他家前段时间卖了一套房子,卖了一千万,所以我想问问咱家有多少钱。”
。。。。。。同学之间都能聊这些了吗?
幸亏没告诉他家里有多少钱,不然寒假结束是不是他们全校都知道了?
关于家里的财务情况,说“有钱”,怕孩子心里生出优越感;
说“没钱”,又怕孩子自卑、焦虑。
糖球这次提问除了好奇心外,恐怕还有那么一点“对比心理” 在作祟,一定得好好对待。
我斟酌了一下,认真地回应他:
“咱们家不是特别富有的家庭,但咱家能让你吃得好、穿得暖,支持你学习等等,这些正常开销都没问题。爸爸妈妈也一直在努力工作。我们不算多有钱,但咱们的生活是稳定的。”
这番话给了他一个“安全的心理锚点”。他点了点头,似乎安心了许多。
02
借着聊到财务话题的契机,我干脆决定对糖球的零花钱进行“改革”。
“这马上过年你又要收压岁钱了,”我说,“今年我们试试新方法。压岁钱我们拿出三分之一给你作为全年的零花钱,剩下的三分之二我帮你理财,你觉得怎么样?”
糖球每年会从长辈那儿收到一些压岁钱
“你帮我理财,利息会给我吗?”
我笑了:“当然,你的压岁钱一直在你自己的银行卡名下呀,产生的利息自然也是你的。”
糖球有一张属于他自己的银行卡
“好,那可以。”
我接着补充:“还有三分之一的压岁钱给你当零花,这个妈妈要提前和你说好,这个钱是你一年的零花钱,包括买学习用品,给家人或者同学买生日礼物什么的,都要从这里面出,如果你提前花完了,妈妈不会再多给你钱了。到时候你和小马(糖球的朋友)他们出去玩,你就啥都不能买了。”
他紧张地看着我说:“啊?那要是不够花怎么办呀”
“你可以先想一想自己做个规划,我帮你把关,我们一起分析下这个零花钱怎么合理的花。”
03
说起来,在这之前,我们给糖球零花钱都是每周给一次,每次给的钱不多,他花钱基本也没太多的计划。
今年我决定升级难度,试试把一整年的零花钱一次性给他,让他练习“年度预算”这个更高阶的理财能力。
糖球想了一会儿说:“首先我要知道我三分之一的压岁钱是多少,分到每个月是多少?我准备留出每个月的零花钱,其他的钱我准备存在余eb里。”
我很惊奇的看着他问:“你知道余eb?”
他说“知道呀,我之前就有钱放在里面了,只不过利息很少,也就几毛钱。”
“你怎么知道这个的?”
“我们很多同学都这样。”
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看来他已经稍微有了点理财的小想法。
我对糖球能想到把钱按月划分很欣慰,但我还是继续提醒他:
“你有没有想过,有可能某个月的开销比别的月份更高呢?比如家人和朋友过生日,或者假期你们几个孩子出去玩?”
糖球有几个关系很好的发小
一般他们出去玩时,糖球的花销就会变多
“是有这个问题,其实我平时天天上学也花不着什么钱,最多就是买点小零食。”
“是啊,所以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当‘月光族’,适当缩减一下每个月的开销,留出一些钱当做你的‘应急资金’。等到特殊的时刻拿出来用。”
“那我觉得我可以把钱分成15份,每个月拿出十五分之一作为零花钱,剩下的作为应急资金。”
“很好呀。”我听完忍不住笑了,感觉糖球已经开始理解“计划、余地、风险”这些抽象的理财概念了。
我还告诉他:“其实爸爸妈妈处理家里的钱,也会分成三份。一份日常花,一份投资理财,一份留作备用。这样就算遇到什么大事,比如生病、工作变动,咱们家也不会慌。”
图源:unsplash
通过我的解释,糖球这次显然对家里的财务情况理解得更清楚了,看起来整个人放松了许多。
但是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糖球还是个孩子。
刚实操没一个月,就出问题了。
当时正好是寒假,他手头又有钱,跟朋友们一起去看电影、抓娃娃、买奶茶,还请朋友吃饭,很快一个月的钱就花完了,他就想去动用“应急资金”,跟我说:“妈妈,这钱好不经花呀,这也没花几天呀,钱怎么就花完了!下周同学好叫我去玩剧本杀,我能不能动用应急资金呀?”
和朋友出去钱花的很快
我说:“这就是花钱如流水,但是现在才第一个月,如果你就开始用应急资金了,那后面这一年你的钱够花吗?如果没有节制,那以后同学生日邀请你参加,你难道要空手去吗?”
紧接着我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妈妈说了让你自己控制,所以掌控权在你自己手上,我只是提个醒,最终还是你说了算。”
糖球不说话了,估计这家伙在权衡利弊。
过了一会跟我说:“妈妈,我下周不去跟同学剧本杀了,但是我想从应急资金里买本书,在家看书吧。”
“可以啊,这个你定。”
通过这次,他也算长了记性,后面花钱就更有计划了。
04
直到今天,压岁钱使用已经过去接近半年,他基本按计划执行。钱没乱花,也没有哭穷来找我“补贴”,甚至经常每月还有剩余。“家里到底有多少钱”的问题,他也没有再提。
但是我知道,它不会就此彻底消失,未来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个问题还会以不同的方式浮现出来——可能是在同学间的攀比里,可能是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犹疑中。
因为“家里到底有多少钱”,对孩子来说,从来都不只是个简单的好奇问题。
它背后藏着他对安全感的确认,对家庭位置的感知,也是一种初步踏入社会的方式。
他在问:“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是否拥有足够的底气面对未来?”
从这个角度看,糖球的这个问题,其实正是一种“成长的信号”。
图源:unspalsh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们家长真正需要做的,从来不是回避、不是敷衍,而是回应——有温度、有边界地回应。
不是说“我们家有钱,你别管了”,也不是“我们家没钱,你别想了”,
而是坦诚地告诉他:
我们家的钱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
我们做了怎样的计划,来保障这个家的稳定,
而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如何管理好你自己的人生。
理解了这些,孩子的安全感才会真正建立起来。他才会明白:钱是让人活得更从容的工具,但从来不是定义你价值的标准。
我希望孩子知道:
你能管理好钱,是因为你能管理好自己。你不乱花钱,是因为你心里有目标、有分寸。你不必和人比较,因为你已经掌握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真正希望留给孩子的财商教育。
它不是一门一蹴而就的课程,而是一场长长的陪伴,是父母一点一滴地示范、引导与信任。
这是一个始终“在路上”的过程。
与所有正在努力教孩子学会“和钱好好相处”的老母亲们共勉。
你可能还喜欢读
原创不易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支持
让孩子学会和钱好好相处
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
姐妹们有商品、育儿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大管家”,她贴心又靠谱,包解决,包满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