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蒋介石看来,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凭借才华才能够取代他,第一个人自然是毛主席,而这第二个人,蒋介石曾经因为爱惜过他的才华,没动过要杀了他的念头。
但这个人为人实在是正气,蒋介石拿他着实没有办法,如果再不杀,以后必然会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出色的才华
这能够取代蒋介石的第二个人就是“邓演达”。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出生在广东惠阳的一个贫穷山村,就是因为生活在底层,自小就知道底层人民生活不容易,他想要改变现实,可不知该怎么做。
不过在当初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倒是让邓演达知道他作为一个普通人,该如何去为国家做贡献了。
少年的邓演达,别看年龄小,胆子却很大,也很沉稳,他曾经跟随着姚雨平等革命党,参加了反清活动。因为他年龄小,不会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就让他做了一名交通员,从广州到佛山,这一带都是由邓演达在中间进行情报传送的。
邓演达14岁时,在身边人的劝说下,考取了广东陆军小学,不读书是不行的,想当军人更要读书识字。
邓演达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在学校期间,邓演达学习努力,人也聪明,成绩好的同时,人缘也好,在快要毕业的时候,还加入了同盟会。
1911年,毕业了的邓演达参加了学生军的北伐活动,隔年离开了军队返回了广东,又进入到了广东的陆军速成学校学习。
两年后,又到了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继续学习,毕业后去到部队见习,期满后因表现出色被推荐到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工兵科第6期学习。1919年,邓演达毕业后到西北防军见习。
由此可见,邓演达的军事素质很高,不仅掌握了许多军事理论知识,还有较高的军事才能,和广阔的见识,让他登上了好的平台,后来更是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欣赏,也得到了能够进入黄埔军校的机会。
不过他这回进入黄埔军校可不是学习的,而是去当的教练部副主任与总队长的,他之前那么多年学习的知识和积累下来的经验,都为他的今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为了给国家培养出军事人才而创办的学校,蒋介石后来成为了校长,因此邓演达和蒋介石相识了。
深受孙先生重视
在和邓演达共处谋事的过程中,蒋介石也发现邓演达的才华极高,而且对孙中山先生以及国民党都十分忠诚。
邓演达刚正不阿,心里有一杆秤,他知道如何做正确,如果做会有损国民党利益,且都是直言不讳,因此很多人都是服气他的。
1922年6月16日,陈炯民突然叛变,孙中山先生处境危险,紧急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邓演达秘密受命也赶到上海与孙中山先生会面。
期间,孙中山先生下达给邓演达指示,让他去联络滇、粤、桂三军,组成为“西路讨伐叛军”,邓演达是总指挥,可见孙中山也是十分看重并信任邓演达。
事实证明,孙中山没有看错邓演达,邓演达率领部队,身先士卒,对叛军发动了激烈还击,最后重新拿回了广州,很快,他就把孙中山先生护送了回来。
此时此刻,邓演达在孙中山先生心中的分量更重了,邓演达仕途肯定会步步高升,可谓是年轻有为。
之后的日子里,只要有重大艰巨的任务,孙中山都会想起邓演达,用他,孙中山先生很安心。
孙中山先生认为,邓演达身上的那种赤胆忠心,在乱世中很是珍贵,身上那股劲儿很像他年轻的时候,一心一意为国家。
于是他有意将邓演达提携到更广阔的革命舞台上来,想要授予邓演达少将参军的职务,为此还特意为邓演达举办了隆重的仪式。
看到邓演达如此深受孙中山的看重,其他人说不出来什么,都认为邓演达的实力的确是没什么好质疑的,实至名归,对此蒋介石也是如此看待。
同在孙中山身边做事,蒋介石和邓演达之间也互相熟悉了,不过他们再熟悉,蒋介石的一些政治决定,邓演达认为不对时,依然会直言说出。
邓演达为人公平公正,他在黄埔军校任职时,学校里不仅仅会有国民党的学生,也会有共产党的学生,黄埔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学生们对孙中山先生是没有任何质疑声的,但是对蒋介石可不就这么看待了。
在学校里,后者自然会遭受到一些排挤,也因此出了事端,当情况反应到邓演达那里时,邓演达能够完全做到不差别对待,公平公正,深受学生们的好评。
不夸张的说,邓演达在学生们心中的位置,甚至比蒋介石都高,对此,蒋介石也说不出什么二话来,因为连蒋介石也很欣赏邓演达,也希望拉拢到他。
与蒋介石产生嫌隙
北伐战争的时候,蒋介石也如孙中山一般重用了邓演达,此时他们两人所走的方向还算是一致,邓演达也愿意为蒋介石做事。
可是两人的关系随着事情的发展,立场政见逐渐不同,对彼此的不满也产生了,但蒋介石因为爱才并未对邓演达下手,然而随着“迁都之争”的发生,两人的矛盾发生了质变。
北伐战争后,蒋介石决定“迁都”到武汉,对此无人有异议,邓演达都开始着手准备了,谁知蒋介石后来又反悔了。
蒋介石反悔原因是他十分介意邓演达被选为“临时联席会议宣传委员会的主席”,为了保障迁都之前政府日常工作正常,这个委员会将会在短期内执行最高职权,邓演达担任主席,权力在短期内的确很大。
蒋介石多疑,他对此有些恐惧,害怕会威胁到他的位置。其实蒋介石也知道邓演达是很忠诚的,可是他就怕那个“万一”发生。
他害怕迁都到武汉后,自己的势力会受到牵制,万一有人趁此搞小动作约束蒋介石,蒋介石对此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于是,蒋介石突然改变了主意,说要“迁都”到南昌,南昌有蒋介石信任得过的部队,到那里了,蒋介石会绝对的放心。
不过,这个决定遭到了邓演达的反对,蒋介石突然改变主意,邓演达顿时就反应过来蒋介石想干什么,他直接指责蒋介石眼前的做法是不正当的行为。
蒋介石一早就知道邓演达会反对,他也只能强硬的说“国民政府、中央党部在中央全体执行委员未开会前暂住南昌。”
双方都无法说服彼此,眼看都吵红了脸,蒋介石更是寝食难安,其他人都好说,邓演达可不好对付。
英勇就义
之后又开了几次会议,还是没有让支持迁都武汉的人改变想法,其中邓演达的声音最大,蒋介石这个时候还是没有起要杀了邓演达的心思,因为他知道邓演达的心思都是为了国民党好,于是他就把矛头对准了鲍罗廷,说要驱逐鲍罗廷。
让蒋介石更恼火的是,其他人看蒋介石将注意力放在了鲍罗廷的身上,觉得事不关己就行,可偏偏邓演达再次站出来为鲍罗廷说话,蒋介石彻底怒了,记恨上了他。
1927年2月,武汉掀起了一场党权运动,目的是为了遏制蒋介石的个人军事独裁计划,领导者就是邓演达。
此外,为了配合这次运动,邓演达还发表了文章,思路清晰,言语犀利,将自己对于如何正确的让党带领大家走得更远的看法说的很清晰明了。
其中,最应该要做到的就是“树立党的权威,军事指挥必须要服从党的领导。”
邓演达还罗列出了蒋介石的六大罪状,他认为蒋介石违背了总章、把持了中央,还操纵了党务,又妄用职权,会袒护反动,最后是认为蒋介石反对决议。
意思是,蒋介石有意要将国民党私有化,为他个人利益服务,导致不能让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常行使权力。
蒋介石彻底怒了,但还是爱才,不忍心直接杀了邓演达,给邓演达封了个高官,想给他拉拢过来,但邓演达拒绝了,他也知道拒绝的后果,但他为了心中的正义无所畏惧。
见状如此,蒋介石认为不杀了邓演达将会是个大患,412“清党事件”爆发后,邓演达流亡欧洲。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回国,学识又增加了不少,看到国内情况,邓演达直言要推翻蒋介石,蒋介石无法忍受威胁,在这一天,将邓演达抓捕了。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杀害,年仅36岁。
宋庆龄得知蒋介石杀了邓演达后,愤怒不已,直接将眼前的茶杯砸到了地上,以表对蒋介石的不满。
信息来源:
邓演达 发布日期:2019-02-28 来源:人民英雄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