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西安,有一位名叫张振华的农民,看似平凡的他,却守护着家族传承数百年的惊人秘密 —— 九道清朝皇帝的诰封圣旨以及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两块牌匾。这些珍贵的文物,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也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
然而,一段意想不到的经历,让这些圣旨在世间掀起了波澜。
1993 年 4 月,张振华决定将自家的 “宝藏” 公之于众。消息传出,瞬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有人好奇围观,有人则带着寻宝的心思而来。一时间,“陕西省西安市一个农民家里藏有九道圣旨” 的消息传遍全国。
要知道,在当时,文物专家们踏遍西安,也不过才找到四道圣旨。而张振华家一下出现九道,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那么,这些圣旨究竟从何而来?面对众人的疑问,张振华的父亲缓缓打开了家族记忆的闸门。他翻箱倒柜,从一个极为隐蔽的角落取出一个箱子,打开外层包裹的布,九道圣旨呈现在张振华眼前。
张振华一一展开,细细端详,发现这九道圣旨均为诰封圣旨。其中,雍正皇帝敕封两道、乾隆皇帝敕封三道,嘉庆皇帝敕封两道,道光皇帝敕封两道。接着,老父亲又拿出《清河家谱》和《长安县志》,向张振华讲述了这段尘封的家族历史。
原来,张家祖上曾获皇帝诸多嘉奖,这些圣旨便是荣耀的见证。但岁月无情,1927 年,刘镇华率领嵩军围困西安城,曾驻扎在张家,期间就有四道圣旨不翼而飞。
时光流转,到了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张振华上演了一出 “瞒天过海”。当时,他佯装将家里的珍贵文物付诸一炬,对外宣称是响应 “破四旧”,而实际上,他早已偷偷将圣旨和牌匾埋在了地下。正是这份小心与智慧,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得以幸存。
随着张振华家藏圣旨的消息传开,《西安晚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将这个隐藏了 300 多年的秘密彻底公之于众。随后,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找上了门。他们提议,张振华可以把圣旨放到文物馆珍藏保管,期间文物局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张振华经过思考,同意了这一建议。五年后,经过专家的严格鉴定,这九道圣旨均被确认为真品。文物局再次与张振华沟通,希望在他允许的情况下,对外展出这九道圣旨,并提出将展出的收益五五分成。
张振华拿着这笔钱,没有选择挥霍,而是秉持着对家族和文物的责任感,召开了家族会议。他提议,这些展物属于张家祖上传承,属于张家所有人,所以这笔钱将用于对文物的修复和对张家老宅的修缮。
2002 年 12 月 25 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晏园向张振华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带着祖传的九道圣旨,前往淮安参加展出。张振华想着能让更多人见识到家族的珍贵文物,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展出期间,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天都有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领略这些古老圣旨的魅力。然而,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
展出结束后,按照惯例,由张振华父子负责锁门。2003 年 2 月 25 日下午,张振华像往常一样去查看展品,却惊恐地发现,展览的九道圣旨中,有两道不见了!他瞬间慌了神,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当地公安局接到报案后,迅速立案侦查。警方来到现场仔细勘察,却发现盗窃现场并没有明显的撬痕。这一情况让警方陷入了困惑,没有撬痕,难道是有钥匙的人作案?而展厅的钥匙,一直由张振华父子保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警方展开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工作。由于盗窃很可能发生在只有张振华父子守卫的夜间,且钥匙在他们手中,张振华父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警方怀疑的对象。
这让张振华父子感到无比委屈和愤怒,他们一直尽心尽力地守护着这些圣旨,如今却被无端怀疑。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张振华父子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四处寻找证据。经过长达四年多的漫长等待,警方经过反复排查和核实,终于排除了张振华的嫌疑。
然而,圣旨被盗的责任认定却成为了新的难题。清晏园方面回应称,圣旨被盗的时候,正是由张振华负责看管,所以他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张振华怎么可能认同这样的说法?
在他看来,自己一直严格履行职责,而且双方当初约定是共同负责展品的安全。在多次与清晏园交涉无果后,2008 年 6 月 24 日,张振华一纸诉状,将清晏园告到了淮安市清浦区法院。
他以清晏园未尽到确保产品完好和安全的合同义务为由,要求对方赔偿 40 万元,将清晏园推到了被告席。
案件进入审理阶段,清晏园当然也表示不服。他们坚称无法确定两道圣旨是真品还是赝品,并且主张圣旨是在张振华看管期间被盗的。
清晏园方面认为,圣旨之所以被盗,是因为张振华疏忽大意,没能及时给展厅上锁,这才酿成了大错,张振华在这件事上存在明显过错,所以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案件陷入了僵局。
为了确定两道圣旨的价值,法院到徐州圣旨博物馆进行咨询。专家们综合考虑圣旨的年代、尺寸、工艺以及保存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后,给出了估价意见:这两道圣旨每道价值不应超过 10 万元,总计为 18 万元。
2009 年 12 月 11 日,法院最终作出认定:圣旨被盗双方各有责任。
一方面,张振华没能及时锁门,疏忽大意确实是导致被盗的一个因素;
另一方面,清晏园作为展览的合作方,同样有责任保障展品的安全。
按照合同责任划分,双方各承担 50% 的赔偿责任,也就是清晏园和张振华两人,共同承担圣旨被盗的损失 18 万元。最终法院判定清晏园赔偿张振华 9 万元。
清晏园对这一判决并不满意,选择上诉。但淮安中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过严谨的审理,驳回了清晏园的上诉,维持了一审原判,作出了终审判决。这场历时八年的纷争,也随着法院的最终判决落下了帷幕。
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这两道遗失的圣旨仍然未被找回,下落不明。从这件事之后,张振华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在任何展览馆和博物馆中,对这几道圣旨进行展出。他只想将剩下的圣旨好好保存,守护家族的这份珍贵遗产。
这一事件,不仅是张振华个人的遗憾,也是文物界的一大损失。它提醒着我们,在文物展览和保护的过程中,各方都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让珍贵的历史遗迹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而对于那些承载着家族记忆和历史文化的文物,我们更应以敬畏之心去对待,让它们能够跨越时空,继续向后人诉说那段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