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米想让自研芯片起飞,小米15S Pro或许是错了对象
手机刚发没几天,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降价信号,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魔幻?
但这就是小米15S Pro的现实。
尽管这是小米第二款搭载自研玄戒O1芯片的旗舰产品,话题有了、热度不低,可销量反馈却没有拉开理想的大幕。
说实话,小米这次的思路让人有些摸不透。在这样一个高端竞争惨烈、价格日益透明的市场环境下,用一款升级点不突出的“过渡旗舰”来首发自研处理器,既冒险又不讨巧。
尤其是这款手机的定价策略和实际市场反馈之间,落差相当明显。
你看看京东自营上架没几天,网友那边二手市场就开始抛售了——而且很多是全新未拆封版本,龙鳞纤维款512G直接挂到了4300元,比原价足足便宜了1199元。
国补完都没这个低,这说明什么?说明渠道商根本不打算等官方降价,提前“跑路”止损。
这款机器并非没有亮点,比如自研的玄戒O1芯片确实是个突破,3.9GHz高主频、190亿晶体管,纸面参数相当能打。
而且UWB超宽带加持、UFS4.1的存储规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体验。
但可惜的是,这些更新并没有对用户感知造成足够冲击。更关键的体验维度,比如屏幕、影像、电池、快充,几乎跟上代小米15 Pro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如果你拿着小米15 Pro,体验上和15S Pro并不会有本质差异。那问题来了:在当前消费趋于理性的市场氛围下,用户凭什么要为这点微调买单?
更何况,小米16系列已在排队,第二代骁龙8至尊版都已官宣登场,届时性能体验、能耗比又会迈出一大步。明摆着:大家都知道该等等再买。
从品牌布局来看,或许小米应该认真考虑一个问题——自研芯片到底该不该背着旗舰压力首发?
其实,如果单独做一条“探索系列”,用来试水玄戒O1的表现和优化空间,说不定会更接地气、接受度也更高。
高端旗舰要的是“全方位无短板”的体验,而不是为了讲故事,牺牲核心稳定性的试验品。
所以总结来看,小米15S Pro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出现“破价”苗头。
原因有三:一是体验升级不够明显,二是价格对比上一代无优势,三是产品战略模糊不清。
而这些,其实都源自一个根本问题——当下的小米,还没有找到自研芯片与商业化落地之间的平衡点。
当小米玄戒O1这类自研核心真正具备独立拉动销量的能力时,它才值得被放进旗舰级别的位置。
而在这之前,一款性能中等、价格激进的副线产品,或许才是真正能打动用户的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