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来看这张图——这是新服役的歼16。这张图猛一看看不出什么,但如果放大了看,就会发现:
![]()
进气道舱旁边的“1501”的编号。懂的会知道,这代表,这是歼16第15编号批次的01架。
由于歼16是从00批开始的,所以,这已经是歼16的第16批了。
除了00批歼16比较少外,其他批次,歼16的数量,基本接近24架。而且,类似这种图片,为了安全,一般会被拍照者捂一段时间。所以,这张图片出现,也就意味着,这一批,基本要满了。
所以,只是这16批的话,目前,歼16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60架左右。
再考虑到,歼16还有电子战型歼16D,而歼16D是另开批次算的,在几年前就已经到了02批次:
![]()
所以,目前歼16D的规模,恐怕会接近50架左右,甚至更多。
所以,目前,歼16系列的总规模,恐怕要达到400架左右,甚至更多了。
![]()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两年,沈飞在批产歼15的系列4.5代改型,比如歼15B、歼15的电子战型歼15D等,但似乎并没有影响歼16系列的批产速度。
前几年,歼16一直保持着1年2批的速度在生产。2023年的时候,歼16公开了编号第11批;2024年,歼16公开了编号第13批;如今,歼16已经公开到了编号第15批。
这说明,这几年,沈飞在批产歼16D、歼15系列改进型的同时,依然保持着一年2批歼16的产量。这说明,目前,沈飞一年的战机生产量,恐怕达到了70架左右,甚至更多。要知道,沈飞大几年前,一年的产量,也就40来架。这说明,这几年,沈飞的产量,接近翻倍了。
![]()
![]()
而成飞这边,歼20一年的产量,已经近百架;再加上数量不多的歼10C,一年总产量也达到了百架左右。而成飞,大几年前,一年的产量,也就60架左右。这说明,这几年,成飞的产量,也接近翻倍了。
这样的话,目前我们战机每年新服役规模,已经达到了170架左右,甚至更多。
![]()
而美方这边,基本上每年服役80来架F-35系列,以及20架左右的F/A-18E/F系列和F-15EX,每年战机总服役数量100架左右。
这就意味着,目前中方每年新服役的战机规模,已经达到了美方的1.7倍左右;而且,质量还是同一个档次的。
美方这个生产规模是正常的——其总3000多架战机,按照30多年的平均寿命,每年100来架,正好维持3000多架的规模。
而我们这边,就不正常了。我们战机总规模才2000多架,几年前甚至只有2300架。这每年服役170架,即使按照30年的寿命,这也是奔着5000架的总规模去的。这不正常。
![]()
联系到,近10年,我们海军,在每年舰艇下水吨位方面,在大部分的年份里,就超过了美方。
要解释这种现象,我只能找到一个理由,那就是备战。
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呼吁——虽然这几年,我们在海军、空军,每年新服役的装备规模,也就是增量方面,已经超过了美方。但是,在现役装备规模,也就是存量方面,与美方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比如空军在隐身战机规模方面,海军在航母、核核潜规模方面。
![]()
如果我们要以2027为时间节点,如果我们要做好与美方大战的准备,我们就要尽快的拉平我们与美方在现役装备规模方面的差距。也就是说,虽然目前我们在增量方面,已经超过了美方,但是,还不够——由于只剩几年,所以,这个生产速度,要翻倍,而且要提前几年就要翻倍。我们不能舍不得这点钱——如果这点钱都舍不得,那就不要谈什么与美方大战的准备,作战意志什么。
而目前这种情况,似乎证实了我们分析,响应了我们的呼吁——虽然从表面看,我们的国防支出,增长还算正常,但从实际产量看,怎么看都不正常。莫非,这里面有一些隐藏的?
作者:晨曦防务的唐志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