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命运的轨迹出现离奇的弯折,当一个家庭的平静被彻底打破,“女硕士失踪被找回时已生育两孩” 的事件,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社会上激起了千层浪。
2024 年 11 月,一次偶然的寻亲,让失踪多年的卜女士重见天日。寻亲志愿者朱玉堂接到线索,在晋中市和顺县见到了卜女士。那时的她,已与村民张某育有两个孩子。朱玉堂看到的场景令人心酸,“家里特别困难”,电线随意垂在墙边,天花板被报纸糊满。可卜女士吐字清晰,会看报纸,看到香蕉还能说出 “banana”,并在纸上写出家人名字,逐渐想起初中和班主任的名字。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有着高学历的女子,竟在走失后历经如此变故?
![]()
2024 年 12 月 10 日,山西省和顺县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还原了部分事实。2011 年 5 月 26 日,卜女士从晋中市榆次区家中走失。同年 8 月,被和顺县村民发现时精神异常,后被张某带回家中并生育子女。张某明知卜女士有精神疾病,仍与其发生关系并生育,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如今,时间来到 2025 年 5 月 25 日晚,当事人的哥哥卜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该案已移送至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民检察院,处于审查起诉阶段。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或包括强奸罪,先前该案还被退回补充侦查过一次。如果不二次退侦,该案或在今年 6 月中旬前移送法院起诉;若二次退侦,则或在今年 8 月左右移送法院起诉。
而卜女士呢?她目前仍在住院,精神状态虽有所好转,但也仅能处理上厕所、吃饭等基本需求。相关部门也在一直关注着她两个孩子的生活状况。
![]()
这起案件,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更关乎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不禁要问,张某的行为究竟该受到怎样的惩处?卜女士未来的生活又将何去何从?两个孩子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家庭变故?这些问题,都亟待答案。
随着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更多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据医院精神科评估报告显示,卜女士被找到时存在明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其认知功能虽保留部分学术记忆,但社会适应能力仅相当于10岁儿童水平。这种"碎片化认知"的特殊状态,令医学专家震惊——她既能拼写英文单词,却无法理解"离婚"这样的法律概念。
两个孩子目前暂由当地福利机构照料,工作人员透露,大女儿在绘画中反复涂抹黑色漩涡,小儿子则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这种成长环境造成的心理创伤,可能需要长达数年的专业干预。而更令人揪心的是,在亲子鉴定报告尚未出炉前,两个孩子的法律身份仍处于灰色地带。
法律界对此案量刑标准展开激烈讨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李明指出,若嫌疑人利用被害人精神障碍发生性关系,根据刑法第23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可能面临十年以上量刑。但辩护律师提出的"事实婚姻"抗辩,也让案件出现复杂化趋势。与此同时,社会福利系统正面临两难:是将已建立情感联结的母子强行分离,还是维持现状?
![]()
该案暴露出农村精神卫生管理的巨大漏洞。据悉,张某所在村庄近十年共有3名精神障碍妇女"婚嫁"入户,但均未在派出所备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调研组发现,某些偏远地区仍存在"收留精神障碍者成家"的陋习,往往以"帮扶"之名行侵害之实。
当正义的齿轮开始转动,我们更应思考:如何织密社会保护网?怎样建立更有效的失踪人口联动机制?在追求个案正义的同时,或许该推动《精神卫生法》与《反家暴法》的衔接适用,让每个"卜女士"都能生活在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您认为除了法律惩处,我们还能从哪些层面预防此类悲剧?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如果你身边也有类似的失踪案例或者寻亲故事,也可以分享出来,让我们一起感受人间的悲欢与温暖。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图文打卡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