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ype="normal"SectionTitle="01" Type="normal"@@
5月25日,46岁女星高圆圆的一段采访对话,冲上热搜。
高圆圆说:“我是一个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社交的人,也不需要社交,90%以上的社交对于我来说都是消耗。
就是只有回家,没有社交,我就能歇过来。比如说拍戏工作以外的社交,我几乎是没有的。
也不是说没有朋友,但是我们就是线上社交,完全也不需要线下社交。
就是你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分配给那么多人,对于我来说是。”
高圆圆,1979年出生于北京市。
2003年,她因出演古装武侠剧《倚天屠龙记》周芷若一角,而受到关注,被网友称为“国民女神”。
2014年与台湾演员赵又廷结婚,2019年生下女儿。
此后,她将生活重心转向家庭,与丈夫共同育儿的生活常态被多次拍到,如带女儿逛超市、玩滑板车等。
![]()
02
高圆圆对社交的态度,瞬间引发了网络热议,褒贬不一。
支持者认为,社交的本质是能量交换,内向者或高敏感人群在社交中更容易感到疲惫不堪。
甚至有人说:“独处是充电,社交是耗电。”
反对者认为,社会角色不同,社交性质不同。
明星的社交语境与普通人差异显著,不能一概而论。
作为知名演员,高圆圆已经无需通过频繁曝光来维持事业,她可以选择性接戏。
高圆圆的资源与地位,使得她不必通过社交来换取生存空间,而普通人则需要依赖社交拓展机会。
还有人认为,社交的价值因人而异。
职场新人需通过社交来积累经验,而成熟个体更注重筛选关系。
![]()
![]()
03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欣赏高圆圆的社交态度。
我不内向,但也不属于社牛。
年轻时,还比较喜欢呼朋唤友。
记得刚上班时,我比较喜欢做饭。一到周末,家里总有一桌人来吃饭,非常热闹。
生了孩子后,忙不过来,就再也不喜欢在家里招待客人。
即使有客人来,也是去餐馆吃饭。
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
喜欢一个人逛街、游玩、看书、写作、追剧、看电影等等。
一个人觉得特别自在,不用考虑几点出发,几点回家,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必把时间都浪费在等人上面。
也不用考虑太多别人的感受,只要自己感觉舒适就好。
当然,偶尔也会和朋友聚聚。但是这种频率越来越少,偶尔聚聚很开心,多了就是累赘。
04
对于社交,我有几点看法:
1.社交因人而异,取悦自己最重要。
喜欢社交的就社交,不喜欢社交的也不必强迫自己,不必所有人都变成社交达人。
每种性格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
不喜欢社交的人,可以多培养一些个人爱好,尤其是输出性爱好,比如写作、画画、摄影、乐器等。
有些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是思想深邃,可以通过这些输出性爱好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平衡点。
2.社交因年龄而异,年轻时做加法,年长时做减法。
年轻时需要广交朋友,打开社交面,为自己增加机会,否则你也不知道哪些是有效社交,哪些是无效社交。
年长后就需要精简朋友圈,从追求人脉广度转向维护核心关系,减少无效社交,学会取悦自己。
年轻时做加法,年长时做减法,减法都是在加法的基础上做的。
3.社交是否有效具有相对性,适度社交更健康。
有些社交,当时觉得是有效社交,但是后来发现是无效的。
就像酒肉朋友,相聚时其乐融融,但是事后发现并无用途。
反之亦然。
有些关系,当初迫于应付,后来发现,当你遇到困难时,有时反而是那些并不看好的关系,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
另外,大量的无效社交为有效社交提供了筛选的基础。没有无效社交,也就没有有效社交。
过度社交,耗时耗力耗财,消耗自己,也不利于长远的个人成长。
屏蔽社交,封闭自己,也会丧失许多机会,而且对心理发展也不利。
不盲目推崇社交,也不盲目排斥社交,适度社交更健康。
郭沫若说过:“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
好友贵精不贵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好的社交,如虎添翼;坏的社交,雪上加霜。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