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吃喝拉撒,事事都牵动着家长的心,其中“把尿”这件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不少门道。不少家长在宝宝把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些常见事儿。
把尿不当引出的麻烦事儿
邻居张姐就有深刻体会。她家宝宝刚满6个月,听老人说早早把尿,孩子能早点学会控制排便,以后上厕所也省心。于是张姐从宝宝3个月起就开始把尿,每天定时把宝宝抱到尿盆上,嘴里还“嘘嘘”地引导。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宝宝每次把尿时都特别抗拒,一抱到尿盆那就哭闹。而且最近张姐发现,宝宝明明刚把过尿,没过一会儿又尿裤子了,好像膀胱憋不住尿。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过早把尿可能影响宝宝自主控制排尿意识的建立,还可能对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脊柱、髋关节等造成不良影响。张姐这才后悔不已,不该盲目听老人的经验。
还有刘哥家,宝宝1岁多了,一直把尿。可每次出门,刘哥就头疼,因为宝宝不在把尿的姿势下就不愿意尿尿,在外面找不到合适地方把尿,宝宝就憋着,小脸憋得通红。刘哥这才意识到,过度依赖把尿,宝宝很难养成自主排尿的习惯,在陌生环境下就会无所适从。
宝宝把尿常见问题解析
1. 什么时候开始把尿合适?
其实,宝宝在18 - 24个月左右,神经系统和肌肉控制能力才逐渐发育到能自主控制排便。过早把尿,比如在宝宝6个月甚至更小就开始,宝宝的身体还没准备好,就像让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跑步,是不合理的。在这个阶段,宝宝主要依靠本能排尿,强行把尿不仅违背宝宝的自然发展规律,还可能给宝宝带来心理压力。所以,别着急给宝宝把尿,等宝宝出现一些准备好的信号,比如能听懂简单指令、能独坐一小会儿、尿布能保持2 - 3小时干爽等,再尝试也不迟。
2. 把尿会不会影响宝宝自主排尿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长期依赖把尿,宝宝会习惯在特定姿势和引导下排尿,而不是根据自己身体的尿意信号去排尿。这样一来,宝宝自主感知尿意、控制排尿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就像前面刘哥家宝宝,因为习惯把尿,在其他环境下就不知道如何表达尿意。正确做法是,给宝宝准备儿童坐便器,让宝宝熟悉它,等宝宝有尿意时,引导宝宝自己坐到坐便器上排尿,逐步培养自主排尿能力。
3. 频繁把尿对宝宝身体有啥危害?
频繁把尿可能影响宝宝髋关节发育。宝宝在被把尿时,腿部姿势往往是分开的,若这种姿势持续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可能导致髋关节发育异常。另外,对脊柱发育也不利,宝宝脊柱还在生长发育阶段,把尿时身体弯曲的姿势,可能增加脊柱的压力,影响脊柱正常形态。
科学引导宝宝排尿的方法
家长可以先观察宝宝排尿规律,比如饭后、睡醒后可能容易有尿意,这时可以引导宝宝去坐便器。不要强迫宝宝,要是宝宝不愿意,就过一会儿再尝试。当宝宝成功在坐便器排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一个小贴纸或者一个拥抱,让宝宝知道这样做是对的。随着宝宝长大,慢慢就能养成自主排尿的好习惯。
家长们,宝宝把尿可不能凭感觉或者盲目听经验,了解这些常见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宝宝才能健康成长,少走弯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