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信号反常识且出乎意料,一二线城市房价即将失控

0
分享至

  一周多前,央行发布了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央行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反常识观点。

  货币增发会导致通缩

  原文我截图如下:

  

  央行的逻辑链路,是增加货币供给,会导致产能扩张,加剧供过于求,从而物价难回升。

  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我们先按下不表,但它对于指导我们未来的大类投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有很多背负着负债的炒房客,或者说持房者,放水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图腾。

  他们一直听信着网上那些自媒体,说是要放水了,准备等待放水拉升一波房价后再出货。

  然而就本月央行的表态看,央行认为增发货币只会加剧供过于求,加剧产能过剩,那么大放水就是一个概率极低的动作。

  其实央行提出的观点,也是我过去几年在思考的问题,底层逻辑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从2023年开始,就判断不会有货币超发,不会有大放水。我们也在2023年初, 告诉你坚信货币贬值的人会遭遇惨烈收割,并做出判断要坚决卖出京沪房产(点击:)。

  只是我并不敢把“货币增发会导致通缩”这样明显反常识的观点提出来。因为经济学主流认知都是,“通胀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导致。所以货币增发会导致通胀。”

  然而,东大却有东大的国情。

  在这里,我把央行的逻辑和我的思考,在这里重新梳理下提供给大家参考。

  很多人对增发货币导致产能扩张,这一逻辑不理解,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印钞”的底层逻辑。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多次提到过,任何一份被创造的货币,无论是央行的基础货币还是商业银行的派生货币,一定对应着 一份等额的债务。

  而债务,一定对应着支付目的,而支付反映了需求。

  比如个人买房贷款,贷款创造的货币用于 向开发商进行支付。需求是买房。

  再比如企业贷款扩产, 贷款产生的货币,用于向供应商支付购买机器,用于向员工支付发工资。需求是扩产。

  而当经济下滑,企业个人需求下滑, 政府部门就必须充当最后的需求者来稳住社融和信贷增速。

  这时的需求,就是投资。

  比如政府部门发债去修一座桥, 修桥这个动作,是投资,在当下需要雇佣工人,需要买机器买原材料,也就是在当下创造了需求,也创造了GDP。

  然后,“印”的钞票就通过造桥这个投资行为,通过买机器,发工资,流入到社会中,造成了货币量上升,和当期的通胀。

  但事情进行到这里并没有完。因为你投资必然要求回报。造桥在当期创造了需求,但在未来却创造了供给,也就是收过桥费。

  必须用过桥费来回收资金,并偿还债务。

  在这里我们得到结论:

  “印钞”并非凭空印的,一般是通过投资来创造需求,把“印的钞票”支付出去,拉动GDP。但投资创造的当下需求,必然会在未来变为供给。用于回收资金来还债。

  换句话说,印钞,就是需求前置,供给后置。

  也就是增加了当下的需求,增加了当下的货币,但是当下的产品并未增加,于是造成了当下的通胀;

  然后投资的项目在未来变为了产能,那么当下增加的货币就有了未来对应的产品,于是通胀在未来被平抑。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2021年之前的那么多年,只感受到通胀,没有感受到通胀被平抑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1 有的地方随意发债上投资项目,结果有的项目根本不可能产生未来的回报。

  也就是当下产生的货币,在未来没有对应的产品对冲,于是就变成了永久通胀。

  比如很多地方都在投资造古镇,结果造好后没有人来旅游,无法回收货币用于还债。那么就导致当初发债而增发的货币促成了永久通胀,也带来了债务问题,这个也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说的化债。

  2 当一个投资项目,进入回报期时,第二个投资项目,又进入了投资期。需求和供给对冲掉了。

  甚至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产能越扩越多,但需求如果总是能消化产能,那么通胀也就可以维持下去。

  但是,这一切,在2021年之后都发生了变化。

  对于上述第一点,对于不产生回报的无效投资,已被高层严控。原因是现在产能已经很充足了,如果再发债上产能,消化不掉,那么接下来又会是化债难题。

  

  对于上述第二点,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有周期的。当所有容易产生回报的基建投资项目,都被发掘完毕后,当现有的产能,都很难被消化时,就很难再增发货币去扩产能。

  这个也就是本月央行提出的新观点,如果再次增发货币,去扩产能,会加剧供过于求,从而引发通缩。

  到这里,我们讲清楚了央行新观点的整个逻辑。我们把央行的表述再给大家列一遍,也就是印钞会拉升当期需求但也会造成远期供给,加剧产能过剩。如下。

  

  另外,央行对房地产也做了判断,表述是,“库存去化周期仍然较长”。

  什么意思?你懂的。

  较长的库存去化 周期结束了,我们才可以期待房价的触底反弹。

  那么在去化周期还未恢复正常之前,如果有买房投资的想法,那么就请管住手。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说完了逻辑。

  但我们不是为了说逻辑而说逻辑,本质还是为了投资应对。因为在投资市场,本质依然是高认知者对低认知者的财富收割。

  一个在房价高位的卖房套现者,必然对应着一个高位接盘的对手盘。

  我们必须要清晰的认知周期,才能做到保护自己。周期的逻辑,我们过去说过很多遍。

  在他人扩表之前去扩表,我们称之为抄底,在他人扩表之后才扩表,我们就称之为接盘。

  反之,在他人缩表之前去缩表,就是高位套现,在他人缩表之后去缩表,就是贱卖资产。

  对此,老读者很熟悉了,但我们还是要给新读者解释下。

  在这里,扩表,就是在个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两端同时扩张,通俗的说,就是增加负债买资产,而缩表,就是卖出资产还负债。

  这里的增加负债和归还负债,就是创造货币和消灭货币的过程。债务的增减周期造就货币的增减周期,从而造就资产的涨跌周期,如果再匹配上杠杆,我们就可以在扩表期靠资产暴击来实现相对中产的财富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急速扩张。

  比如我们从数学上可以证明:

  当首付为40%时(负债率极限60%),房价每涨一倍我们的财富增长极限为6.2倍。

  当首付为30%时(负债率极限70%),房价每涨一倍我们的财富增长极限为11倍。

  当首付为20%时(负债率极限80%),房价每涨一倍我们的财富增长极限为25倍。

  讨论套利不是本文的重点,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参看财富自由系列(可以先点击第一篇: )。

  那么我们当下处于什么周期?

  企业和个人,都处于缩表周期,比如,我上周刚发布过最新的居民新增债务,为10年新低。

  

  而在企业和个人都在收缩债务时,政府部门就成了那个我们唯一寄希望于可以扩表的部门。

  所以跟踪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就成了我们决策当下买房卖房的重要因素。

  那么央行的态度是什么?

  第一,就是我们今天文章讨论的,他们认为增加货币供给会加剧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

  第二,就是他们一直在提的,货币增长必须和经济增长相匹配。

  

  综上,央行会确保货币适度宽松,确保流动性不出问题,但由于有经济增速匹配和产能过剩的约束。大家就不必对大放水有所期待了。

  在央行,企业,个人都没有大幅扩张债务预期的当下,房价会怎么走,也就是明牌了。

  后记:

  本文讨论了央行的新观点,“增加货币供给,会造成更多的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

  因此,我们判断,大放水发生的概率极低。

  在楼市下行期,很多人的亏损,都来自于抄底。抄底的缘由,来自于某些自媒体的通胀忽悠。背后,是他们要向你们推销楼盘拿返点。

  可是,通胀同时取决于M2和产能。但某些自媒体只跟你说我们的M2扩张很快,但却从来不提我们的产能也已扩张到世界第一。

  在世界第一的产能之下,还要担心个毛的通胀。

  如果你在大家都在缩表的进程中,被某些不良自媒体忽悠什么放水而逆向扩表,就会被惨烈收割。

  对于普通人,赚钱不易,请好好保护你那来之不易的血汗钱。

  对于知识星球的同学,我本周末会更新各个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居民债务增速,让大家把握自己城市的缩表进度条,以便大家更好的决策买房周期。

  当然,我也在持续跟踪最新的经济数据,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确认楼市触底,我也会及时同步,帮大家 找到那个楼市可以抄底的最佳击球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被报道的伊拉克,现在究竟怎么样?

不被报道的伊拉克,现在究竟怎么样?

难得君
2025-11-16 12:23:41
流感H3N2毒株严重可致呼吸衰竭,专家提醒:须在48小时内吃奥司他韦

流感H3N2毒株严重可致呼吸衰竭,专家提醒:须在48小时内吃奥司他韦

东方豪侠
2025-11-16 11:45:45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郭柱国履新延安市政府党组书记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郭柱国履新延安市政府党组书记

澎湃新闻
2025-11-16 22:00:29
单反时代谢幕!双十一销冠仅卖100台,万元镜头白菜价

单反时代谢幕!双十一销冠仅卖100台,万元镜头白菜价

商悟社
2025-11-15 23:03:04
伊朗军官号召民众起义推翻神棍政权

伊朗军官号召民众起义推翻神棍政权

金召点评
2025-11-16 04:00:02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十三级台阶
2025-11-15 18:14:37
大基建高潮已退,农民工无工作,农业部: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

大基建高潮已退,农民工无工作,农业部: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6 20:06:14
“公园”成“私园”背后:委托管护解除后,南京二桥公园仍被私人占有十年,“看管人”如何成为“占有人”

“公园”成“私园”背后:委托管护解除后,南京二桥公园仍被私人占有十年,“看管人”如何成为“占有人”

红星新闻
2025-11-16 15:13:16
指责裁判判罚!中国篮协:朱松玮领衔江苏三人男篮球员禁赛1个月

指责裁判判罚!中国篮协:朱松玮领衔江苏三人男篮球员禁赛1个月

狼叔评论
2025-11-16 21:58:43
雷军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雷军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6 14:58:06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一个败家子毁了全家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一个败家子毁了全家

林轻吟
2025-11-14 09:20:39
樊振东战胜林诗栋卫冕冠军,赛后没想到小石头这样做,不开心

樊振东战胜林诗栋卫冕冠军,赛后没想到小石头这样做,不开心

小染说台球
2025-11-16 15:36:47
高市一刻也等不了了!一架专机飞抵中国,这次派的高官,很有讲究

高市一刻也等不了了!一架专机飞抵中国,这次派的高官,很有讲究

寻墨阁
2025-11-12 21:14:07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6 01:55:20
香港失业率创过去3年新高!失业人数已超15万,或将继续恶化

香港失业率创过去3年新高!失业人数已超15万,或将继续恶化

港港地
2025-11-02 15:25:41
李春来同志突发疾病逝世

李春来同志突发疾病逝世

新京报
2025-11-16 19:20:24
央媒:“迎头痛击”有多痛?日本该睁眼看清楚了!

央媒:“迎头痛击”有多痛?日本该睁眼看清楚了!

澎湃新闻
2025-11-16 17:01:02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29 07:55:03
一夜损失40000亿美元背后,这位18岁中国少年轰动世界!

一夜损失40000亿美元背后,这位18岁中国少年轰动世界!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15 06:36:19
比苏联和中国更庞大,美战争部长谈美国真正敌人:就在眼皮子底下

比苏联和中国更庞大,美战争部长谈美国真正敌人:就在眼皮子底下

通文知史
2025-11-15 21:35:03
2025-11-16 22:59:00
重远投资观 incentive-icons
重远投资观
重远投资观
163文章数 35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头条要闻

日高层:高市早苗今后应该不会再有此类发言

头条要闻

日高层:高市早苗今后应该不会再有此类发言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手机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手机要闻

手机周报份额再次出炉:苹果份额微降仍第一,小米vivo等谁能突围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