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信号反常识且出乎意料,一二线城市房价即将失控

0
分享至

  一周多前,央行发布了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央行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反常识观点。

  货币增发会导致通缩

  原文我截图如下:

  

  央行的逻辑链路,是增加货币供给,会导致产能扩张,加剧供过于求,从而物价难回升。

  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我们先按下不表,但它对于指导我们未来的大类投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有很多背负着负债的炒房客,或者说持房者,放水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图腾。

  他们一直听信着网上那些自媒体,说是要放水了,准备等待放水拉升一波房价后再出货。

  然而就本月央行的表态看,央行认为增发货币只会加剧供过于求,加剧产能过剩,那么大放水就是一个概率极低的动作。

  其实央行提出的观点,也是我过去几年在思考的问题,底层逻辑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从2023年开始,就判断不会有货币超发,不会有大放水。我们也在2023年初, 告诉你坚信货币贬值的人会遭遇惨烈收割,并做出判断要坚决卖出京沪房产(点击:)。

  只是我并不敢把“货币增发会导致通缩”这样明显反常识的观点提出来。因为经济学主流认知都是,“通胀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导致。所以货币增发会导致通胀。”

  然而,东大却有东大的国情。

  在这里,我把央行的逻辑和我的思考,在这里重新梳理下提供给大家参考。

  很多人对增发货币导致产能扩张,这一逻辑不理解,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印钞”的底层逻辑。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多次提到过,任何一份被创造的货币,无论是央行的基础货币还是商业银行的派生货币,一定对应着 一份等额的债务。

  而债务,一定对应着支付目的,而支付反映了需求。

  比如个人买房贷款,贷款创造的货币用于 向开发商进行支付。需求是买房。

  再比如企业贷款扩产, 贷款产生的货币,用于向供应商支付购买机器,用于向员工支付发工资。需求是扩产。

  而当经济下滑,企业个人需求下滑, 政府部门就必须充当最后的需求者来稳住社融和信贷增速。

  这时的需求,就是投资。

  比如政府部门发债去修一座桥, 修桥这个动作,是投资,在当下需要雇佣工人,需要买机器买原材料,也就是在当下创造了需求,也创造了GDP。

  然后,“印”的钞票就通过造桥这个投资行为,通过买机器,发工资,流入到社会中,造成了货币量上升,和当期的通胀。

  但事情进行到这里并没有完。因为你投资必然要求回报。造桥在当期创造了需求,但在未来却创造了供给,也就是收过桥费。

  必须用过桥费来回收资金,并偿还债务。

  在这里我们得到结论:

  “印钞”并非凭空印的,一般是通过投资来创造需求,把“印的钞票”支付出去,拉动GDP。但投资创造的当下需求,必然会在未来变为供给。用于回收资金来还债。

  换句话说,印钞,就是需求前置,供给后置。

  也就是增加了当下的需求,增加了当下的货币,但是当下的产品并未增加,于是造成了当下的通胀;

  然后投资的项目在未来变为了产能,那么当下增加的货币就有了未来对应的产品,于是通胀在未来被平抑。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2021年之前的那么多年,只感受到通胀,没有感受到通胀被平抑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1 有的地方随意发债上投资项目,结果有的项目根本不可能产生未来的回报。

  也就是当下产生的货币,在未来没有对应的产品对冲,于是就变成了永久通胀。

  比如很多地方都在投资造古镇,结果造好后没有人来旅游,无法回收货币用于还债。那么就导致当初发债而增发的货币促成了永久通胀,也带来了债务问题,这个也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说的化债。

  2 当一个投资项目,进入回报期时,第二个投资项目,又进入了投资期。需求和供给对冲掉了。

  甚至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产能越扩越多,但需求如果总是能消化产能,那么通胀也就可以维持下去。

  但是,这一切,在2021年之后都发生了变化。

  对于上述第一点,对于不产生回报的无效投资,已被高层严控。原因是现在产能已经很充足了,如果再发债上产能,消化不掉,那么接下来又会是化债难题。

  

  对于上述第二点,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有周期的。当所有容易产生回报的基建投资项目,都被发掘完毕后,当现有的产能,都很难被消化时,就很难再增发货币去扩产能。

  这个也就是本月央行提出的新观点,如果再次增发货币,去扩产能,会加剧供过于求,从而引发通缩。

  到这里,我们讲清楚了央行新观点的整个逻辑。我们把央行的表述再给大家列一遍,也就是印钞会拉升当期需求但也会造成远期供给,加剧产能过剩。如下。

  

  另外,央行对房地产也做了判断,表述是,“库存去化周期仍然较长”。

  什么意思?你懂的。

  较长的库存去化 周期结束了,我们才可以期待房价的触底反弹。

  那么在去化周期还未恢复正常之前,如果有买房投资的想法,那么就请管住手。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说完了逻辑。

  但我们不是为了说逻辑而说逻辑,本质还是为了投资应对。因为在投资市场,本质依然是高认知者对低认知者的财富收割。

  一个在房价高位的卖房套现者,必然对应着一个高位接盘的对手盘。

  我们必须要清晰的认知周期,才能做到保护自己。周期的逻辑,我们过去说过很多遍。

  在他人扩表之前去扩表,我们称之为抄底,在他人扩表之后才扩表,我们就称之为接盘。

  反之,在他人缩表之前去缩表,就是高位套现,在他人缩表之后去缩表,就是贱卖资产。

  对此,老读者很熟悉了,但我们还是要给新读者解释下。

  在这里,扩表,就是在个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两端同时扩张,通俗的说,就是增加负债买资产,而缩表,就是卖出资产还负债。

  这里的增加负债和归还负债,就是创造货币和消灭货币的过程。债务的增减周期造就货币的增减周期,从而造就资产的涨跌周期,如果再匹配上杠杆,我们就可以在扩表期靠资产暴击来实现相对中产的财富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急速扩张。

  比如我们从数学上可以证明:

  当首付为40%时(负债率极限60%),房价每涨一倍我们的财富增长极限为6.2倍。

  当首付为30%时(负债率极限70%),房价每涨一倍我们的财富增长极限为11倍。

  当首付为20%时(负债率极限80%),房价每涨一倍我们的财富增长极限为25倍。

  讨论套利不是本文的重点,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参看财富自由系列(可以先点击第一篇: )。

  那么我们当下处于什么周期?

  企业和个人,都处于缩表周期,比如,我上周刚发布过最新的居民新增债务,为10年新低。

  

  而在企业和个人都在收缩债务时,政府部门就成了那个我们唯一寄希望于可以扩表的部门。

  所以跟踪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就成了我们决策当下买房卖房的重要因素。

  那么央行的态度是什么?

  第一,就是我们今天文章讨论的,他们认为增加货币供给会加剧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

  第二,就是他们一直在提的,货币增长必须和经济增长相匹配。

  

  综上,央行会确保货币适度宽松,确保流动性不出问题,但由于有经济增速匹配和产能过剩的约束。大家就不必对大放水有所期待了。

  在央行,企业,个人都没有大幅扩张债务预期的当下,房价会怎么走,也就是明牌了。

  后记:

  本文讨论了央行的新观点,“增加货币供给,会造成更多的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

  因此,我们判断,大放水发生的概率极低。

  在楼市下行期,很多人的亏损,都来自于抄底。抄底的缘由,来自于某些自媒体的通胀忽悠。背后,是他们要向你们推销楼盘拿返点。

  可是,通胀同时取决于M2和产能。但某些自媒体只跟你说我们的M2扩张很快,但却从来不提我们的产能也已扩张到世界第一。

  在世界第一的产能之下,还要担心个毛的通胀。

  如果你在大家都在缩表的进程中,被某些不良自媒体忽悠什么放水而逆向扩表,就会被惨烈收割。

  对于普通人,赚钱不易,请好好保护你那来之不易的血汗钱。

  对于知识星球的同学,我本周末会更新各个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居民债务增速,让大家把握自己城市的缩表进度条,以便大家更好的决策买房周期。

  当然,我也在持续跟踪最新的经济数据,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确认楼市触底,我也会及时同步,帮大家 找到那个楼市可以抄底的最佳击球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联储宣布降息!中国资产大涨

美联储宣布降息!中国资产大涨

新民晚报
2025-09-18 08:15:42
拒绝国乒安排,退役4年,丁宁如今的级别和年薪如何?

拒绝国乒安排,退役4年,丁宁如今的级别和年薪如何?

乐聊球
2025-09-18 10:36:33
小米新机突然上架:9月17日,正式开售

小米新机突然上架:9月17日,正式开售

科技堡垒
2025-09-18 12:23:17
父亲是前外交部部长,妻子是阎维文女儿,他却拒绝父辈光环靠自己

父亲是前外交部部长,妻子是阎维文女儿,他却拒绝父辈光环靠自己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9-15 12:03:42
17岁小伙深圳街头捡到近200万巨型金条,秒交交警!回应:没多想

17岁小伙深圳街头捡到近200万巨型金条,秒交交警!回应:没多想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7 21:37:59
不狠不行的中越边境:数百公里的铁丝网,这下越南人看了都老实了

不狠不行的中越边境:数百公里的铁丝网,这下越南人看了都老实了

沧海旅行家
2025-09-15 23:09:24
中国崩塌最彻底的专业,从年薪20万到月薪3千,大批毕业生转行

中国崩塌最彻底的专业,从年薪20万到月薪3千,大批毕业生转行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2025-09-11 21:25:25
站西贝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是谁错了

站西贝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是谁错了

大张的自留地
2025-09-15 09:26:38
永久停业!天津这家会员制商超也干黄了?

永久停业!天津这家会员制商超也干黄了?

天津族
2025-09-18 07:33:50
原来她早已去世,抢救11天难敌病魔,91岁老母亲坐轮椅为其送终

原来她早已去世,抢救11天难敌病魔,91岁老母亲坐轮椅为其送终

章眽八卦
2025-09-12 10:18:55
收评|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A股惊魂一跳!发生什么了?

收评|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A股惊魂一跳!发生什么了?

龙行天下虎
2025-09-18 15:12:05
跌超70%!温州阿尔勒从1.3万到3千,一套房蒸发近百万谁扛得住?

跌超70%!温州阿尔勒从1.3万到3千,一套房蒸发近百万谁扛得住?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09-18 12:06:56
特朗普亲自当说客 能否"挽救"被孤立的以色列?

特朗普亲自当说客 能否"挽救"被孤立的以色列?

看看新闻Knews
2025-09-17 23:28:02
比亚迪回怼汽车大佬

比亚迪回怼汽车大佬

后视镜里de未来
2025-09-17 16:55:19
全新问界M7陆续到店 预售价28.8万起/将于9月23日上市

全新问界M7陆续到店 预售价28.8万起/将于9月23日上市

太平洋汽车
2025-09-18 15:12:32
突然怂了?意义仍然非凡!罗永浩:决定放弃!但若失踪,或被跨省

突然怂了?意义仍然非凡!罗永浩:决定放弃!但若失踪,或被跨省

瑜说还休
2025-09-16 07:36:57
董小姐事件之后,“协和4+4”发起者王辰院士被一撸到底

董小姐事件之后,“协和4+4”发起者王辰院士被一撸到底

吭哧有力
2025-09-17 19:09:27
前掘金冠军主帅马龙加入ESPN成分析师 被解雇至今无球队邀请执教

前掘金冠军主帅马龙加入ESPN成分析师 被解雇至今无球队邀请执教

醉卧浮生
2025-09-18 08:51:30
山口百惠现身富士山脚下,低调生活惹人泪目!

山口百惠现身富士山脚下,低调生活惹人泪目!

世界探索者探索
2025-09-17 23:19:12
非常罕见:特朗普发文,用4个字来形容中国,他终于敢面对现实了

非常罕见:特朗普发文,用4个字来形容中国,他终于敢面对现实了

朝子亥
2025-09-18 15:15:03
2025-09-18 16:44:49
重远投资观 incentive-icons
重远投资观
重远投资观
149文章数 34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中企停止购买英伟达相关芯片?外交部回应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家居
时尚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家居要闻

多维交集 简意雅情结合

上年纪的女人,别总穿运动鞋和恨天高,这样穿鞋子得体又优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