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王一,是画家,也是设计师。多年前,在西安城久居的他把家搬到了终南山下的新北村。最近,他把小院收拾一新,小编闻讯后,和朋友一起造访了王老师的家。
![]()
![]()
推开白色大门,迎面而来是一面老砖砌成的“照壁”;院落两侧是风格不同的景色,一半“秦岭野”,仿佛终南山里的峪口;一半“日式禅”,伴随着惊鹿和石灯,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
脚下是瓦片铺地,台阶由砖石砌筑,高高低低,缝隙间冒出花草,置身院落,仿佛这里是一栋老宅。
![]()
![]()
走进房间,南侧空间是茶室、客厅;北侧空间高挑、明亮,欧式家具点缀。楼上的大露台,可遥望终南,垂落的葡萄架令人创想其未来郁郁葱葱的样子……
![]()
下楼,我们几人临窗而坐,落地大窗外就是郁郁葱葱的“秦岭峪口”……
王一老师的家,既有欧风,也有日风,还有中国风……他说,院子会持续地变化,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朋友们来了,喜欢抽烟斗的、喝咖啡的、喝茶的,都能找到适合的地方。”
![]()
“院子原来都是水泥地,改造的时候,我把水泥全都砸掉了,用收来的老瓦铺地,天热的时候,我就在地面上洒洒水,这样,院内的温度会比院外低上两度。”
![]()
![]()
“‘照壁’的前身是农宅老屋的‘砖雕墙’:这些砖大、厚,有的已经破损,如何砌筑,事先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想法。
砌的时候,我就蹲在池子边,我说放这里,工人就放这里,我说放那里,他就放那里,‘边挑边看’,期间,把之前收来的一尊‘文财神’也嵌了进去……墙做好之后,灯光打上去,那个手工感、肌理感,自己站在那里都陶醉了……”
![]()
“‘自然’是我对造园的追求,砖阶都是高低错落、深浅不一,因为自然界就是这样:这两块石头,一块麻石、一块青石,太沉,五六个人都抬不动,只能事先摆好‘基座’,铲车直接进院,把石头落在位置上,两块石头不一样,但拼放在一起,好像又是自然形成。”
![]()
“水池,一开始的想法是,用砖砌好,上面再做个防水,但是朋友来了说不行,到了冬天,砖一下沉,防水会裂掉,所以整个池子,我们用混凝土打着钢筋现浇了一遍,做完之后又做了一遍防水。
我和爱人经常爬山,喜欢峪口的景色,所以院子里的景色就是‘峪口’的样子:石头取自峪口里的鹅卵石,水从坡上来,不是直接冲下,而是‘模仿’着峪口的样子,流经‘自然的叠石’,最终汇入池中……
红枫、竹子、栀子、络石等随山势点缀,不刻意修剪,允许‘自由’生长……”
![]()
![]()
![]()
“与‘峪口’对应的是‘日式庭园’:与庭园对应的房子,原本是一间炕房,改造成榻榻米茶室,推窗可见石灯、小径,惊鹿敲击石盆发出“叮咚”声,由此也在院中形成了动静转换的空间节奏——
南侧‘峪口’水流不息、北侧庭园‘静中有动’,中间的水池被水草覆盖,鱼潜水底,静静地游……”
![]()
“室内,原本都是高窗,统一改成落地大窗,房间色调是‘橄榄绿’,我喜欢房间的的色调暗一些,深色的背景可以把夜晚的光影衬托得更漂亮。楼上的四间房原本就是老屋的样子,结构没动,全部设计成卧室,朋友们来了,可以留宿。”
![]()
身兼画家和设计师双重身份的王一老师,学画出身,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拿着两本台湾杂志《摩登家庭》,请他“照猫画虎”。
他在研究了几天杂志照片之后,答应给朋友帮忙装饰房子,条件是“把这两本杂志送给他”。结果,房子装修好,成了当时那个城市的“王炸”,连副市长都去慕名参观,而王一老师也从此开始了他的设计师之路。
![]()
▲王一老师空间美术作品
辗转了多个城市,最终,王一老师选择了西安。“当时,看到城墙,感觉特别好,算下来也在西安呆了20多年了。
做了这么多年设计,我觉得设计要去‘设计化’,有一些朋友并非专业设计师,但做出来的东西很有味道,因为没有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每个人都在追求风格,但风格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苛意追求的。”
![]()
“我一直认为‘设计是整体’:设计师有责任把一体化的东西做出来,而不是硬装先做出来,再找人做软装,不能分得太开。
我这个人朋友很多,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不同朋友的需求:室内南侧空间的大长桌方便聚会、抄经,茶桌是原来村民放面瓮的长桌,50公分宽,做茶桌刚合适;对面的空间,也可以做茶室,就是放个八仙桌,喝个大碗茶那种,朋友们来了,每次会收获不同的感受。”
![]()
![]()
![]()
“我小时候学过国画,后来学了油画,我喜欢尝试新的东西,从来不限制自己,只要和美有关,所以古典、写实、浪漫等都有涉猎,山水、花鸟、人物都能画,经常有一些设计师朋友,项目后期的配画,都请我来画。
一层最西侧的空间,我改造成了画廊,将来画廊会挂上自己真正想要创作的东西。”
![]()
![]()
▲王一老师作品
据王一老师介绍,早在六年前,他就把家从城里搬到村里。
“当时,我和爱人去山里找一个朋友玩,觉得他的生活很有趣,忙完了手头的活,还能去山里放羊……受朋友启发,我们俩就开始找院子,‘选址原则’就是距山不远,进城也要方便。
最初,来到村里,就租了两个院子,现在住的院子,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室内,生活很方便,之前住的院子做画室。”
![]()
![]()
▲新北村村景
现在,王一老师已经成了“小村名人”,朋友来了,说找那个白头发的画家,村民们都能精确指路。疫情期间,王老师的爱人投身公益,给新北村、新南村以及临近的关家村,生活困难的家庭送去米、面、油,给退役军人赠送军装……
“这一来二去,和村民们都很熟悉了,有时,一大早开门,就看见门栓上挂捆菜,都是乡亲们放的,有时是凉皮、浆水面,连汁子都调好了。”
![]()
![]()
![]()
“住村以后,其实一直很忙,业务不断,本来想把这个院子尽快收拾好,结果各种事情耽搁着,最近终于拾掇出样子。
闲下来,我们俩就坐在窗边饮茶,从午后一直聊到灯影亮起来:‘听水’是我们特别享受的事情,水声一直都在变化,一开始,水流打在硬石上,随着时间的变化,声音就变了,‘水滴可以穿石’,石头不仅湿润了,而且也柔软了……
花草都是陆陆续续栽种的,植物需要适应,院子需要养,一时一季都不一样……”
![]()
联系微信:Z13991863192
PS:朴里会定期推出线下社群活动,欢迎成为朴里群友,不过,我们有二个要求:第一,热爱生活;第二,坚决不能在群里乱发广告。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可以扫码入群: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