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放弃美国优渥待遇,毅然回国造火箭,成为了多少科学家的榜样。
但很少有人知道钱学森的女儿钱永真在80年代去美国留学,最后选择了定居美国,儿子也入了美国国籍。
为什么父亲立下归宿就在中国的誓言,女儿却选择在异国扎根?
![]()
父亲光环下的自我突破
1982年秋天,23岁的钱永真拿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录取通知书去了旧金山国际机场。
她从小就在父亲的光环下长大,钱永真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家里时常有穿着中山装的科研人员来来往往,听着他们嘴里面说着卫星轨道,火箭那些陌生的词。
钱永真觉得他们很值得尊敬,但也一直想在父亲的光环下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到了美国之后,同学们听说钱永真是钱学森的女儿,就打趣的问她:你们中国的火箭数据是用纸算出来的,还是用算盘算的?
![]()
那个时候的她想到了1935年,只有24岁的父亲也是只身远渡重洋,父亲在麻省理工学院也听过其他人说过中国人学不好航空工程,但父亲最后用三个月的时间学完了别人一年的课程,拿满分的成绩打了所有人的脸。
钱永真选的教育学专业表面上看起来和父亲的航天领域没有任何关联,但其实她做出来的这个决定深受父亲影响。
因为父亲说过培养人才可比造火箭要更重要,所以她在留学期间,发起“中美教育交流小组”,带着美国同学观看记录中国学校的纪录片,分享自己在中国接受的教育经历。
![]()
2015年,钱永真在加州理工学院举办的“钱学森事迹展览”交流会上,研究科学史的美国教授问她为什么要选择教育领域,而不是像她父亲一样搞航天。
钱永真微笑:我父亲在家时,常常和科研人员讨论到深夜,草稿纸堆满一桌,他总说,教育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所以我选了这条路。
定居美国背后的抉择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钱永真会和她父亲一样,选择毕业之后回国做贡献,可是1988年,钱永真却做了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她放弃了回国,选择留下。
![]()
很多人都不解,为什么钱老当时费尽了心思也要回国,可他的女儿却要在美国定居。
钱永真有自己的想法,她在美国组建了家庭,儿子出生后也加入了美国国籍,对于她来说,留在美国,比回国更能为国家做贡献。
她在家里坚持说中文,让儿子知道当初姥爷钱学森在1950年准备回国的时候是怎么被美国政府无端扣押的,更是给他讲了这5年间,钱学森遭受了怎样的软禁。
她讲这些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儿子记住老钱家家族的根在哪,更是潜移默化的告诉儿子,一定要努力的学习科技,只有学习好科技才能更好的报效自己的祖国。
![]()
同时,钱永真还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促进中美民间交流上,一手建立了“中美教育创新协会”。
2018年,她邀请中国航天专家与美国中小学生对话,活动现场,钱永真安排大屏幕播放钱学森当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求学影像,以及他回国后带领团队发射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珍贵画面。
钱永真亲自现身讲解:我的父亲常说,航天事业就像接力赛,他跑完了自己这一棒,现在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
活动结束后,许多美国孩子给她写信,表达他们对中国航天的兴趣,她也积极的给孩子们回信。
![]()
面对外界对她的“背离父亲道路”的质疑,钱永真用行动回应,她多次促成中美高校合作项目,推动中国学生赴美学习前沿教育理念,同时邀请美国学者到中国乡村学校支教。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不止一次表示:我父亲用火箭来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科技实力,我希望用教育来让更多人更好的了解中国。
在异国他乡延续钱学森精神
步入中年的钱永真,逐渐将更多精力放在家族精神的传承上。
她知道父亲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传奇背后的路有多难走,就更是决定自己要把这份信念传递下去。
![]()
钱永真这么多年多次带着孩子回到中国,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到这份精神的重要,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对祖父的崇敬之情愈发深厚,对中国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2020年,钱永真的儿子在加州大学选择就读能源工程专业,她特意陪着儿子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
面对图书馆里陈列的火箭模型和手稿,她告诉儿子:你祖父当年放弃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国,就是为了让中国不再受欺负,妈妈选择留在美国是为了让美国人更好的了解中国。
现在你学新能源,你要像祖父一样,用科技守护国家,这是你的责任,你一定要做好。
![]()
除了家庭教育,钱永真还通过举办各类社会活动来让更多人了解钱学森精神。
2022年,钱永真在纪念钱学森诞辰111周年的活动上,对外展出了父亲的私人信件和笔记,告诉年轻人:现在未来是你们的,大家在搞科技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创新,绝对不能跟着前任的路一步一步走下去,要弄出我们自己的新东西。
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变化,钱永真也更加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此外,她还推动建立了“钱学森青年奖学金”,资助了很多中美两国在航天、能源等领域的青年学者,让更多人参与到科技创新中。
![]()
她的这种行为不只是延续了钱氏家族的精神,更是成为促进中美民间理解与合作的一股力量。
钱永真从赴美留学到定居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她选择用教育搭建中美文化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风采。
他们父女二人用不同的选择,展示了对祖国不同的爱。
参考资料:
《我校老校友钱学森院士的子女受邀来校参观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