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杨阳 来源 | 顶尖广告
打开小红书,仿佛整个内娱都患上了“撕拉片 PTSD”。
鞠婧祎的发丝在撕拉片的柔光里自带打光师,欧阳娜娜的酒窝被显影液泡得格外清甜。
就连黄子韬的“黄金右脸” 都在撕拉片的朦胧滤镜里找回了偶像巅峰。
![]()
图源:小红书
原来明星们的人生照片不是拍出来的,是靠 300 块一次的撕拉片 “撕” 出来的。
这场由娱乐圈掀起的“撕拉片文艺复兴”,正在把 2008 年就停产的“电子垃圾” 包装成 2025 年的顶流网红。
当打工人还在为CCD 相机涨价 400% 叫苦时,撕拉片早已踩着拍立得的肩膀,把复古摄影变成了 “割韭菜新基建”。
在资本的眼里,明星同款的尽头不是联名款,而是“拍一张少一张” 的绝版焦虑。
![]()
图源:小红书网友
你撕的是照片,资本撕的是你银行卡的安全线。
![]()
1947 年,宝丽来创始人兰德发明撕拉片时,大概想不到这台需要手动 “撕拉显影” 的笨重机器,会在 80 年后成为内娱明星的“美貌核武器”。
这种比拍立得更“反人类” 的操作:
拍完得像拆盲盒一样用力拉出相纸,再像剥虾壳一样撕开保护层,显影过程全靠过期药水碰运气。

@心动的屁桃
本该躺在博物馆吃灰,却被资本包装成“沉浸式复古体验”。
现在的撕拉片门店比奢侈品专柜还拽,300 元拍一张是起步价,不含精修、不送底片、不保证成片,连修图师都省了。
![]()
图源:美团
反正显影失败叫“艺术感”,色彩失真叫“复古滤镜”,过期相纸的斑驳痕迹叫“时光的馈赠”。
更绝的是商家深谙饥饿营销,昨天还是 220 元 / 张,今天就涨到 330 元,理由是“全球只剩 50 万张库存”,合着每按一次快门,都是在给“拍照界的 Labubu”吊唁。
二手平台更是魔幻现场。一盒10 张装的富士 FP-100C 相纸,从停产前的 70 元炒到 6000 元,涨幅比茅台还狠。
![]()
图源:闲鱼app
有人戏称:“以前说‘相机穷三代’,现在是‘撕拉片毁一生’,拍三张够买半台入门微单,拍五张能付房租。”
建议房东直接收撕拉片当押金,反正都是过期硬通货。
![]()
撕拉片的爆红,本质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滤镜骗局”,每层滤镜都精准踩中消费者的心理盲区:
第一层:明星同款“颜值结界”。
当刘诗诗的清冷感、鞠婧祎的精致度在撕拉片里被无限放大,粉丝们突然顿悟:
原来不是姐姐们的颜变了,是高清镜头太诚实!
撕拉片的“天然磨皮” 效果,完美掩盖了法令纹和毛孔,连金靖的“非正统美貌” 都能被夸有生命力,堪比“美图秀秀物理外挂”。

于是打工人咬咬牙:300 元买不了吃亏,买得了朋友圈点赞量碾压。
第二层:“拍一张少一张” 的末日情怀。
“世界上又少了一张撕拉片”, 这句比“钻石恒久远”还狠的 slogan,把过期相纸包装成“时间胶囊”。
![]()
图源:@牛童Tong Niu
资本深谙稀缺即正义,宝丽来2008 年停产、富士 2016 年停产,市面上所有相纸至少过期 5 年,比你前男友的承诺还不可靠,却被包装成 “绝版艺术品”。
就像Labubu 盲盒的“隐藏款焦虑”,撕拉片让每个消费者都觉得自己在参与“拯救老古董”的使命,哪怕显影失败拿到一张“鬼片”,也能安慰自己:
至少我见证了历史,对吧。
第三层:“手工仪式感” 的智商税包装。
在这个AI 修图秒出片的时代,撕拉片的反科技操作成了最大卖点。
手动拉片的工匠精神,显影时的开盲盒期待,甚至连撕相纸的“刺啦” 声都被包装成 “与时光对话的声音”。
![]()
图源:小红书网友
就像网红店的手冲咖啡卖88 元一杯,撕拉片卖的不是照片,是“慢生活体验券”。
哪怕你刚在工位上被老板骂到狗血淋头,只要亲手撕开一张相纸,就能发朋友圈配文:“在快时代抓住慢瞬间”,然后继续回去加班。
![]()
面对这场明目张胆的“割韭菜”,有人算了笔账:
假设全球 50 万张库存全用来拍人像,够 25 万打工人各拍两张。
但按照目前的涨价速度,拍完这些库存,打工人的钱包能堆成珠穆朗玛峰。
更讽刺的是,所谓“绝版” 不过是资本循环炒作的老套路。
十年前就有人喊“撕拉片要绝版”,如今宝丽来都出数码复刻机了,相纸却还在 “绝版进行时”,堪比“江南皮革厂倒闭十年还在清仓”。
聪明的消费者早已发现平替密码,手机下载某图 APP,亮度 + 18、对比度 - 20、叠加复古撕拉片滤镜,300 元的大片秒变 3 分钟 DIY。
![]()
图源:@风尚志杂志
更实在的平替,是与其花300 元赌一张过期相纸,不如把钱砸在健身房,毕竟真实的好皮囊,比任何滤镜都抗打。
事实上,撕拉片的爆红,暴露了当代人的两大焦虑。
一边害怕被“高清镜头” 拆穿生活的狼狈,一边沉迷 “绝版标签” 带来的优越感。
就像中古包、CCD 相机、老唱片,资本总能把过气的“电子垃圾” 包装成 “情怀奢侈品”,利用 “失去恐惧” 让消费者乖乖掏钱。
即使明知买到的是过期商品,也会安慰自己“情怀无价”。
但真正的情怀不该是智商税的遮羞布。
当商家不保证成片推卸责任,用停产稀缺制造焦虑,用明星同款收割流量,这场撕拉片狂欢早已变味。
下次刷到明星晒撕拉片时,不妨关掉滤镜看看真相。
明星的美貌是基因buff + 团队砸钱堆出来的,咱们的钱包却是自己辛辛苦苦干出来的。
撕拉片撕得开相纸,撕不开资本的套路;显影液显得出人像,显不出消费主义的陷阱,“人生照片”理应由我们自己定义。
最后提醒各位,如果想体验撕拉片,记得先问商家三个问题:
相纸哪年生产的?过期了吗?能保证显影成功吗?
毕竟,钱包可以为情怀买单,但没必要为“过期情怀”陪葬。
更多有趣话题 ,尽在【顶尖广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