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安原创 参考【朝鲜战争 美/约瑟夫·古尔登】
“麦克阿瑟将军总把我们当成一群小孩子,他从来都是自行其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说。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半岛爆发了由(朝鲜)金日成发起的半岛统一战。6 月 28 日后,北朝军队攻占南韩政治中心汉城。南韩节节败退,美国为维护在亚洲的地位和权益,递交“组建联合国军”议案并操纵联合国通过该法案出兵朝鲜帮助南韩军队抵御北朝鲜军队。“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麦克阿瑟任总司令,另有 15 个国家小规模参战。
朝鲜战争之初,金日成就已暗访苏联,并和中国进行“碰头”,毛主席和斯大林决议,遣派中国军队驻扎中国东北,苏联提供必要的武器设备。
北朝鲜军队,攻势势如破竹。中国军队静观其变。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中央政府思量是否参战?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工业落后,农业生产滞缓!是否参战,各有利弊。尤其面对综合实力远超中国的美帝主义,实力悬殊。万一打急眼了,美国人投放原子弹······几经思量,党中央做出了一个极具战略性和高格局、大视野的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唇亡齿寒”的道理,老祖宗都懂!
1950 年 10 月,北方大地日渐阴冷,彭德怀总司令率领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着。即使天上有美军侦察机,地面有电子检测设备,都未能发现志愿军行踪。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毛主席已经多次警告中国要出兵,要出兵······骄横跋扈、狂妄自大的杜鲁门、麦克阿瑟等人对此不以为意,认为中国人只是虚晃一枪,制造声势。在他们看来,从中国工业、经济和武器装备来看,完全没有出兵能力,又何必趟这个浑水呢?
兵者,诡道也!毛主席和彭总司令抓住了麦克阿瑟的狂傲和自大的侥幸心理,采取秘密出兵朝鲜,神不知鬼不觉中志愿军战士渡过了鸭绿江。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利用敌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突然性”发动攻击让志愿军获得了朝鲜战场首胜。
随着初战的胜利和落幕。中国志愿军给美军留下了一个谜团:中国撤退是否是出于谨慎?或者是象征性地一探美国介入的反应?又或者伤亡惨重,等到增援后会继续攻击?一连串问号回荡在美方高层脑海!
事实上美军对志愿军了解甚少。直到后来,通过对我国战俘的审讯才得知真相——中国步兵只携带 3-5 天的口粮。一种是米饭,另一种是大米和豆子磨成面混合在一起的主食,可以和水一并就着吃。弹药的携带数量也很少。致使在一线的战士只能坚持 3-5 天后,就不得不撤退换其他部队来顶替。
即使吃了败仗,麦克阿瑟依旧不将志愿军放在眼里,并信誓旦旦称“我已经向24师小伙子们的妻子和母亲打了包票圣诞节就回国,可别让我瞎说话,只要赶到鸭绿江,就放你们走”。
在麦克阿瑟的晚年自传中说:
“在和一些军官谈话中,我需要在圣诞节前将2个师调回国内,如果中国人不参战的话···这句话被外界曲解为我们行动胜利的预言。而且这一错误曲解成了狠狠打击我的一个武器”。
同时,麦克阿瑟的参谋官回忆说,麦克阿瑟的言论是半开玩笑的,但却带有一定的肯定性。这就显得自相矛盾了!
或许是为了掩饰尴尬,多年以后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声称,进攻当天在前线看到的一个场面自己极为担心,韩军战斗力薄弱得令人沮丧。他已经决定,如果中国人参战就会立即放弃攻势。但显然这与事实不符。在麦克阿瑟看来,让一场战争“熄火”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战火引到对方国土。
在经历了第一场和中国军队的交战后,美方军、政以及联合国参战成员国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困惑,并就此展开了讨论。
中国人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麦克阿瑟却始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志愿军。对于志愿军的“撤退式进攻”,联合国军史密斯以为“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敢在朝鲜的冬天打仗”。他这样说。此时,朝鲜迎来极寒天气。
美国军方对于毛泽东的战争哲学以及志愿军情报知之甚少。如果美国人注意到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战争策略,或许会有一些准备和思想指导。在抗日战争、全面内战之后毛主席总结出了一个口号,从此在战争史上名垂千古: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即毛泽东《论持久战》:“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这是战略防御战中弱军对强军最有效的军事政策。”
据悉,毛泽东的译本在全世界的共产党国家发行,唯独没有到达美国军方情报部门手中。除了一些零星册子,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军方图书馆当中都找不到。缺少了对毛泽东战术思想的了解,美军高层只能通过猜测部署。志愿军越是推迟发动攻势,美军方就越相信中国人不会来了。
“麦克阿瑟将军把我们当成一群小孩子,他总是自行其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将军说。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存在,就像是学校男童遇到了社会恶霸那样瑟瑟发抖。杜鲁门总统的智囊团队称:“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判断失误,主要是害怕冒犯麦克阿瑟,从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使得朝鲜走向了灾难的深渊。”
1950 年 11 月 8 日,参谋长联席会议致电麦克阿瑟,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需要麦克阿瑟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意思很明确——“摧毁朝鲜北部武装力量”这个使命是以中国人不参战为前提的。换言之,中国人一旦参战,联合国军就要放弃进攻,驻守阵地。
然而,麦克阿瑟有意“混淆”联合国“摧毁朝鲜武装力量、使其成为一个统一自由的国家”与参谋长联席会议赋予他的军事使命。两种指令、政策揉在一起、混为一谈。中国人已经干预,但麦克阿瑟仍然不愿受其束缚。他信誓旦旦在 11 月 15 日发动攻势,消灭敌军,饮马鸭绿江。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麦克阿瑟狂傲到将自己的作战计划公之于众,新闻一如北朝上空飘落的雪花满世界范围纷飞。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收到麦克阿瑟即将发动攻势的电报后,并未太多理会。反而联席会议在讨论中国人的意图。
联席会议认为,中国参战有如下三种可能:第一,中国力图保护鸭绿江畔的水电设施。联合国可以给出中国水电设施不受损害的保证。建立一条警戒线。第二,中国人“不宣而战”将美军拖进朝鲜战场,但是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显然不利!第三,中国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但没有苏联的海、空军的支援很难做到。如果苏联介入,也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国军、政出现意见不合,麦克阿瑟空前膨胀,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含糊其辞使得他更为激进。骄傲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公开宣称:“中国并非一个不可辱的势力,朝鲜战场不过 6-7 万人而已。”随之,新一轮的“圣诞节攻势”缓缓而至。
11 月 20 日,美军第 7 师进展神速,且无重大战事,一路奔袭到鸭绿江畔。11 月 23 日,全军上下享用了一顿大餐,水果蛋糕、红薯、咖啡、鸡腿······军官半开玩笑地说:“把军队养肥了好宰!”麦克阿瑟对第 7 师的统帅阿尔蒙德褒奖:“衷心祝贺你,第 7 师立了大功”。
同年 11 月 25 日,意外突发,4 架野马战机突袭司令部上空,随着轰隆隆的一片火海燃起,毛岸英英勇牺牲。11 月 27 日,志愿军第九军团在长津湖地区发动第二次战役,隶属之下的华野 20、26、27 三个军是志愿军的王牌部队。面对美军排成的一字长蛇阵,九军团将其切成五段,逐个攻击,使其首尾不能兼顾。
战争打响地猝不及防,事实上“突如其来”的志愿军部队早在 10 月 11 日就运送到北朝鲜,士兵在冰天雪地里静止不动并加以伪装,纵使有不断的侦察机拍摄依旧是捕获不到志愿军的行踪。
志愿军行军很有特色——“白天”开始于夜幕降临,为躲避轰炸、侦察,夜间行军,在破晓的五点半就应该挖好掩体,伪装武器,开始吃饭。
极端恶劣条件,加上食物补充有限,减员的消息一直不断。后来,美军士兵描述天气寒冷时,他说:
“无论穿多少衣服都不能保暖,更谈不上舒适了,身体被手套、大衣、内衣裹得紧紧的,一定会出汗。如果你停止活动就会结冰。我的嘴冻到张不开,唾液和胡子冻在一起。枪支如果冻住了,你可以往上面撒尿!可是见鬼,你能有多少尿呢?”
反观志愿军?他们身着单薄,脚穿帆布鞋,夜色中,隐隐的说话声和脚在雪地上滑动的声音,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
志愿军经过一轮轮艰苦战斗,重创美军步兵七师 32 团。陆战一师的王牌军队伤亡 4300 余人,非战斗减员 7300 人。长津湖一役,彻底将麦克阿瑟打清醒了。
不得不承认失败五星上将,频繁出现各大报刊,一方面为自己的失利寻找出口,一方面还在大肆宣扬自己的成功计划。陆军计划部建议采用比地面攻势更为激烈的行动:由联合国或者美国单方面向中国下发最后通牒——要求中国人离开朝鲜,否则就会对中国的军事设施发动空中袭击、海上攻击。一旦总统下令,确定有能力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一再鼓动严厉打击中国,动用核武。五角大楼对此严厉批评。为了避免扩大战争,将战火烧遍亚洲,杜鲁门严词以拒。若用原子弹,使用核武,不仅美国不会达到目的、获得既得利益,也会无暇顾及欧洲,加上苏联参战,必将点燃新的矛盾和战争火苗。英国、法国等国家在联合国表态,反对使用核弹,美国为之被“孤立”,不得人心。
麦克阿瑟或许难以接受自己败北事实,作为一个军官将领,他所想的是战争和胜利,其余皆无太多考量。1951 年,麦克阿瑟在媒体前抢先代表总统发表声明,大意即是将战火扩大到中国沿海地区,内陆军工制造厂,摧毁中国本就薄弱的工业设施,必能令其瘫痪。
麦克阿瑟的行为和高调言辞,使得总统杜鲁门“有苦难言”。于是麦克阿瑟被遣回国接受“休养”。作为一个战地将领,赢得战争是第一要义,但麦克阿瑟没有政治考量。
原子弹、核弹的威力固然不容小觑,破坏性极大,但是也会成为舆论焦点、被谴责的对象,同时也会使北约同盟凉心、甚至倒戈。美国的目的是阻止北朝的入侵、统一,而最后演变成核战,一场朝鲜半岛的内战演变成世界大战!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美军以原子弹、核弹威胁,但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早在 1950 年出兵朝鲜时,毛主席就早有预言:“原子弹只是纸老虎。看样子可怕是,实际上并不可怕。”决定一场战争是否胜利的从来都不是武器,而是相信掌握这种武器的人的力量。
早在参战朝鲜时,对于美国使用原子弹毛主席就已经做过考量,朝鲜半岛多山地,不同于日本的广岛、长崎地形开阔,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其次,作战的时候尽可能采取近战,敌我混在一起,这样一来敌人也就不敢轻易投放原子弹;此外,志愿军利用地形条件,依照山脉走向大挖坑洞、在洞中挖洞,对于直线隧道,可以挖转折隧道,防止冲击波造成的伤亡······在冲击波薄弱环节,再挖一个出口。根据人员的数量,储存一定的粮食、武器和水和弹药······
一场保家卫国的战役,志愿军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血长城。谈判桌上的筹码是多是少,是重是轻,是战场上的实力决定的。
决定一场战争胜利与否的不是武器,而是掌握这种武器的人的力量。诚然,手中有剑和用或者不用是两码事!我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1964 年的 10 月份,在祖国新疆的罗布泊,随着一声炸天巨响,肥硕的蘑菇云腾空绽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释放威力相当于 300 顿当量TNT。从此,我们说话多了一份勇气,谈判桌上亦多了底气。
中国崛起,世界繁盛、兴隆前奏。
《朝鲜战争》
¥98
-End-
文/ 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