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戟,乃十八般兵器之一,上挑日月,下扫千军。
本为战场杀器,却因锻造繁复、驾驭极难,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了,有点成为乱世猛将试金石的意思。
三国烽烟中,唯有真正的猛士,方敢执此兵刃,在尸山血海中杀出赫赫威名、在万军从中所向披靡。
![]()
然戟锋所指,是荣耀,亦是诅咒——有人凭它问鼎天下第一,有人因它命丧黄泉。
今日且随笔者来侃侃,演义中,那些使戟的武将,如何在刀光剑影中书写自己的宿命。
人中吕布:方天画戟下的无双神话
![]()
若论戟之巅峰,必首推吕布。一杆方天画戟,通体鎏金,寒芒摄魂,登场亮相虎牢关,便令十八路诸侯胆寒。
刘关张三英合力围攻,刀光剑影间,吕布戟锋如游龙翻江,战斗陷入略为焦灼的态势。虽以吕布主动撤退告终,却是虽败犹荣,更是将其捧上武力天花板的宝座。
![]()
更耐人寻味者,是曹操两度围剿吕布之策。濮阳城下,许褚单挑二十合便露败相,曹操急呼“吕布非一人可敌”,竟遣六将群起攻之。此战虽胜,却胜得狼狈,更衬出吕布“飞将”之名绝非虚妄。
至下邳城破,曹军见方天画戟坠地,方敢一拥而上,此戟之威,竟如虎符令箭,可号令生死!
![]()
黑白锐评: 吕布之戟,是武力的极致,亦是性格的缩影。刚猛有余而谋略不足,终困于白门楼。
然其戟锋所指,足令后世千年仰叹:“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诚非虚言!
典韦双戟:忠魂烈胆,难逃宿命枷锁
![]()
曹操帐下第一悍将典韦,手持八十斤双铁戟,与虎痴许褚大战一天一夜有余。
罗贯中以“逐虎过涧”写其神力,以“飞戟退吕布”彰其机变——十余短戟脱手,追兵应声落马,戟不虚发,宛如天神。
![]()
然成也双戟,败也双戟。张绣叛军偷戟之夜,典韦竟以腰刀、人尸为兵器,血溅辕门,至死屹立不倒,其勇烈堪称曹营之冠。
此战悲壮至极,却暗藏深意:双戟乃典韦武艺之魂,失戟则如蛟龙离水,猛虎断爪。反观吕布,赤兔马被盗尚能死战,而典韦失戟即溃,足见其武学根基过于依赖外物,终成致命软肋。
![]()
黑白锐评: 典韦之死,非战之罪,实为性格使然。刚直有余,机变不足,恰似其双戟——刚猛无俦,却失之灵动。
若其通晓“兵器乃手足之延”之道,或许宛城之夜,尚有转机。
曹彰太史慈:戟锋下的将星崛起
![]()
曹操之子曹彰,黄须紫面,同样使一杆方天画戟(也许正是吕布的遗物),北征乌桓时“身先士卒,赏罚分明”,颇有古名将之风。汉中之战刺吴兰于马下,三合败刘封,其戟法快如闪电,狠似雷霆。
然细究其战绩,对手皆非超一流猛将,罗贯中以此暗示:曹彰之戟,强在治军统御,而非单挑决胜。
![]()
东吴太史慈则另辟蹊径。长枪为主,短戟为辅,神亭岭恶斗孙策时,短戟贴身搏杀,竟与小霸王撕扯落马,夺盔抢戟,不分伯仲。
此战堪称演义中“技术流”戟法的巅峰——不以力胜,唯快不破。更耐人寻味者,是曹操赠其“当归”之信:一柄短戟,竟成天下枭雄争夺的符号!
黑白锐评:曹彰、太史慈之戟,一重势,一重巧,恰如庙堂与江湖之别。
![]()
然二人皆难入超一流之列,终未能以戟问鼎天下。
龙套戟将:神兵利器下的血色悲歌
鄂焕、钟绅、韩琼之流,虽持戟纵横沙场,却难逃“工具人”宿命。
![]()
南蛮鄂焕中计被擒,钟绅兄弟命丧赵云枪下,韩琼遭箭穿心——罗贯中笔锋冷峻,道尽乱世真相:纵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无气运谋略加持,终是诸侯棋局中的弃子。
最可叹者成济,一戟刺死曹髦,自以为功高,反被司马昭灭族。此戟染的不是君王血,而是替罪羊的悲鸣。
东吴宋谦、贾华更显荒唐:双戟拦乐进,竟被一刀斩断,徒留孙权在高冢上持戟颤栗——仪仗之戟,终究难挡真刀真枪!
![]()
黑白锐评: 这些配角之死,恰似戟之命运的隐喻:当驾驭者实力一般,再锋利的神兵,也终将沦为华而不实的陪葬。
结语
三国之后,戟渐成仪仗摆设,然其魂未灭。
![]()
吕布之傲、典韦之忠、曹彰之势、太史慈之烈,皆随戟锋镌入青史。
今人观之,不禁深思:究竟是猛将成就了戟的传奇,还是戟的锋芒塑造了猛将的宿命?若吕布持刀、典韦用枪,三国演义又当如何书写?
寒夜挑灯读演义,忽闻窗外风雨声,恍惚间似有戟鸣铿锵。
![]()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对于戟这种兵器,你有何看法呢?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