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黄酒上市企业古越龙山、金枫酒业陆续发布了首份ESG报告,这也标志着传统酿造企业迈出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关键一步。另一黄酒上市企业会稽山则继续选择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从古越龙山披露报告看,基本涵盖了披露规范要求的内容。其在绿色技术应用、文化传承创新、乡村振兴实践等领域展现了行业标杆性尝试。
但在供应链透明度、治理结构现代化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比如,公司未设立独立ESG委员会,ESG治理职能分散于多个部门,协同效率存疑,对比金枫酒业“董事会-ESG管委会-ESG工作组”三级治理体系,古越龙山的治理架构仍显粗放。此外,科技伦理审查等前沿议题虽已纳入管理框架,但缺乏量化考核指标,执行效果待观察。作为老字号企业的转型样本,这份报告既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也暴露出传统产业在ESG框架下面临的典型挑战。
![]()
01
低碳化进程加速
但绝对排放量仍偏高,披露数据不足
古越龙山在环境治理上展现出较强执行力。通过关停高耗能玻璃瓶厂、投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推广沼气发电等措施(2024年酿酒总厂沼气发电量92000千瓦时)。在用水量披露方面,古越龙山公布了年耗水量为37.23万吨,而其余两家企业并未进行相关披露。
![]()
废水管理方面,古越龙山依托“米浆水回用”“雨水不落地”技术,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浓度控制在46.39毫克/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古越龙山披露了范围一(直接排放)与范围二(间接排放)的碳排放总量,共计34110.23吨二氧化碳当量,相比于会稽山未披露相关数据,古越龙山在该方面取得阶段性领先。
![]()
2024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34,110.23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时,古越龙山未披露范围3排放相关数据(企业供应链及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对于供应链较长的酒业来说,这可能导致物流包装、原料生产等环节的碳足迹无法被追踪,该方面数据收集与披露略显不足。
02
关注科研创新和供应链管理
数据披露颗粒度需进一步加强
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9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重点攻关黄酒“不上头”技术,分离出3种调节脂质代谢的活性小肽。但对于科技研发投入资金、科技研发收入占比以及科技研发获得收入等数据进行披露,相关数据披露略显不足。
![]()
从披露报告上看,供应商的管理培训和资源消耗管理方面拥有不错的进展,建立了《相关方环境影响告知书》制度,要求供应商减少资源消耗并使用环保材料。2024年采购物资总合格率99.10%,本地化采购比例达53.19%。供应商总数141家,全部通过质量、环保双认证,且100%参加了全年多次开展的供应商培训。但未披露供应商碳排放管理数据,绿色采购标准仍需细化,以及缺少供应链风险防控等相关具体措施。
03
对知识产权管理高度重视
部分制度披露不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比较核心的实质性议题,报告中用了多页内容介绍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管理架构和管理制度,但对于权重比较高的实质性议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则披露内容不足,没有详细说明在这方面的成果和措施。此外,对于税收合规管理、举报人保护体系等没有具体的说明。
作为黄酒行业ESG披露先行者,古越龙山参照GRI标准编制报告,披露了关联交易等数据,高管人员构成定量数据披露全面,其董事会构成多元化,女性占比达33.33%,独立董事占比达33.33%,且董事会成员专业背景涵盖法律、经济、工学、会计、管理等多元领域,保证决策全面。
![]()
古越龙山ESG首份答卷的时代意义
作为黄酒行业ESG实践的首份公开答卷,古越龙山2024年ESG报告以坦诚姿态展现了传统酿造企业的转型探索。这份凝结着千年酒香与现代治理理念的报告,既量化披露了环境治理、科研创新等关键数据,也客观呈现了供应链管理、员工结构等现实挑战。作为行业首发,其价值不仅在于构建了覆盖环境、社会、治理的三维框架,更在于以真实数据回应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共性命题,也揭示了传统酿造业与现代ESG标准接轨的必经之路,总体上体现了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黄酒行业呈现榜样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