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雅图开始缺船,美国很多商店又开始缺货。到了这个时候,特朗普团队才是真的着急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全球化受益国!美国本身不生产什么商品,大量商品都是靠进口!说白了,美国对外卖的东西少,而进口的东西多,长期下去,美国对其他国家存在贸易逆差,这就很正常的一件事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已经持续了40年。
美国这个“全球最大欠债户”能连续40年保持贸易逆差,本质上是因为它手握一张全球通行的“空白支票”。美元霸权。就像开赌场的老板自己不用带钱,只要发筹码就能玩转全场,美国靠着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把贸易逆差变成了薅全世界羊毛的超级工具。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通过产业转移完成"去工业化"进程: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4%暴跌至2024年的11.3%,而服务业占比攀升至84%。这种转变使得美国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度激增,2024年商品进口额达4.1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
这一过程中,美国形成了独特的"消费驱动"模式:低储蓄率(2024年仅3.3%)与高消费需求(占GDP 68%)形成巨大缺口,迫使美国通过进口填补供需失衡。正如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所言:"美国贸易逆差是整体支出超过收入的必然结果,这个缺口必须由外国资本填补。"
其他国家辛辛苦苦造衣服、产手机赚美元外汇,转头又得买美债让钱回流美国。2024年各国持有美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地球人背上4800美元债。美国财政部就像开在华尔街的“全球当铺”,各国挣的美元最终又回到这里吃利息。
由此可见,美国本就是全球化的受益国,如今特朗普团队还说其他国家在占美国人的便宜,这也难怪全球开启了去美元化的路线。
从前几年开始,全球进入了去美元化的浪潮,本质原因就是美联储频繁加息,再度随意收割他国的财富。
这直接导致了各国抛售美债规模创纪录,去美元化从暗流变成明潮。俄罗斯印度用卢布卢比买石油,东盟五国启动本币结算系统,连法国都开始用人民币买天然气。更致命的是,美国自己陷入产业空心化,现在特朗普团队就是打着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口号,强行在全球发起了贸易战。
特朗普团队一直在说,美国对华贸易存在很大的逆差!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逆差,特朗普团队心里也清楚。根据中方此前发布的白皮书来看,美国是属于赚了便宜还卖乖的那种。
事实上,特朗普团队的逻辑根本得不到商业数据的支撑。因为美国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至海外(如中国),国内依赖进口满足消费需求。2024年,美国消费品进口额达4.82万亿美元,但出口仅减少8.79亿美元,这种“只买不造”的模式必然导致逆差。
美国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具有优势,却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实施出口管制。例如,中国曾计划采购300架波音客机,但因美国阻挠转向空客;高端医疗设备、精密仪器等也存在类似限制。若放开管制,仅芯片领域每年就能减少800亿美元逆差。
说的直白一点,美方仅强调货物贸易逆差(2024年对华3185亿美元),却刻意忽视服务贸易顺差(2023年对华服务顺差265.7亿美元)。中国是美国金融、教育、旅游等服务出口的最大市场,仅2019年美对华服务出口就占其全球服务出口的16.6%。这种“选择性统计”将逆差政治化,掩盖了美国在服务贸易中的巨额收益。
西雅图局长放出来一组数据,美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口,都已经快没船了!这说明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已经严重反噬到了美国经济,美国现在快严重缺货了。
有资料显示,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两大枢纽的集装箱吞吐量断崖式下跌。作为承担全美40%货运量的超级港口群,其5月船舶到港量同比暴跌50%以上,长滩港本周到港船只从常规17艘骤减至3艘,洛杉矶港取消20%的预定航次,直接导致港口作业量降至历史冰点。
这种传导机制暴露出美国经济的脆弱性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的产业体系在关税冲击下毫无缓冲空间,正如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所言:"我们正目睹一场完美风暴的形成,每个环节都在加速崩溃"。
特朗普团队已然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特朗普又开始说了,美国对华的关税确实过高,未来不排除降低对华的关税。由此可见,特朗普团队可谓是心急如焚了。我之前就说过,特朗普团队过于高估了美国的实力,让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远比美国要有韧性的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