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昆山杜克大学主办的“美国杜克大学本科生来华交流营”在昆山杜克大学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耀林博士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美国杜克大学本科生。他简要介绍了昆杜基本情况、国际化办学特色与卓越成果,强调学校在通识博雅教育和跨学科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他表示,此次交流营不仅是一次深入探寻中国文化、拓展全球视野的探索之旅,更是促进中美青年相互理解与文化互鉴的重要桥梁。
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博士在致辞中表示,昆杜自创校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美教育交流与跨文化理解,而此次杜克大学本科生来华交流营的举办,正是这一使命的生动实践。他指出,本次交流营聚焦城市绿色空间、环境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议题,鼓励学生将自身所学与时代挑战紧密结合,积极思考、勇于行动。
(照片左右滑动显示)
开幕式之后,项目组安排了内容丰富的交流营项目介绍环节。学生事务院长冯凯(Christopher Van Velzer)博士、体育部主任Zarko Krkeljas博士、运营与安全资深总监樊荣军、健康服务主任高慧及国际关系办公室助理主任刘芃杉,分别围绕校园生活与学习资源、体育课程与设施、安全与应急机制、医疗服务以及在华出行与支付方式等主题进行了介绍,帮助杜克大学学生为接下来的文化与学术探索之旅做好充分准备。
(照片左右滑动显示)
在主题演讲环节,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副教授顾传辉博士以“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题进行分享,全球健康教授、全球健康中心联合主任徐福洁博士则带来题为 “中国的健康创新及其对全球健康的潜在价值”的精彩讲座。
(照片左右滑动显示)
在轻松愉快的趣味体育活动中,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在接下来的九天行程里,他们将在昆山、南京、北京等地,围绕绿色城市空间、环境韧性与可持续城市生活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与文化交流活动,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师生展开深入互动,共同促进中美青年跨文化理解。
开幕式由校长助理李晓述博士主持,交流营项目介绍环节由校长办公室主任王威主持。学术事务副校长麦非文(Scott MacEachern)博士,昆山杜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昆山杜克大学发展及校友关系资深总监冯骋等出席开幕式活动。
文章选自杜克昆山大学,2025年5月6日
CCG 图书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苗绿
图书介绍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讲述了苗绿博士作为全球化智库联合创始人,在个人成长、海内外求学、创办智库、国际交流、民间外交、为国家建言献策等过程中的诸多故事与心路历程。作为慕尼黑安全会议青年领袖代表,苗绿博士曾对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开启 2021 慕安会第一问;她是比利时国王会见的七位全球青年领袖之一;她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推动了国际间青年的交流互鉴,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回信;她经常受邀参加国际高端论坛,在巴黎和平论坛、多哈论坛等重要国际场合,参与设置议程,打造国际交流新叙事,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智库人的风采。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编著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编著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