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对减灾效果的仿真,为制定减灾措施提供直观决策支持
近日,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在海洋数字孪生领域取得突破,首次获得了近岸海洋数字孪生防灾减灾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并研发了近岸海洋动力灾害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业务化运行。该成果在厦门海洋环境科学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专题报告,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
数字孪生:推动海洋防灾减灾的新引擎
数字孪生作为构建真实世界数字映射的有效工具,近年来在海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将海洋数字孪生列为十大挑战之一,旨在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为海洋防灾减灾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北海预报减灾中心面向数字孪生在海洋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前景,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结合青岛市澳门路近岸漫堤灾害的防治需求,提出了“一种近岸漫堤灾害数字孪生系统构建的方法、介质及系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基于该方法,研发了近岸海洋动力灾害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对青岛近岸环境与水动力过程的高精度仿真、海洋环境变化实时感知以及极端条件下海浪漫堤与海水倒灌场景的快速模拟。
这种方法就像构建一个“智慧防潮堤”,不仅能实时感知海洋环境的变化,还能精准预测海浪漫堤风险级别,为防灾减灾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同时,该方法还可模拟防潮堤、沙袋等人为减灾措施的效果,解决了海洋数字孪生中的“假设”问题。
创新技术:融合数字孪生与多维度预警
针对近岸海洋动力灾害的预警需求,北海预报减灾中心提出了融合数字孪生、电子围栏与声光报警的灾害预警方法。借助数字孪生对漫堤灾害的实时感知与模拟预测功能,电子围栏可精准推送预警信息至高风险区域人群,声光报警系统则通过基站广播和灯光警示,将灾害信息进行直观传达,增强了信息的覆盖面与传播效率。
广泛应用:从澳门路到北海区的推广潜力
作为通用技术,澳门路近岸海洋动力灾害数字孪生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未来可推广应用于沿海城市的海洋防灾减灾与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通过开展数字孪生技术研究与实践,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初步形成了适用于海洋防灾减灾的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下一步将持续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并积极与国内外相关院所开展深度合作,致力提升北海区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影响力,为构建更加智能与高效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孪生对海浪动态的模拟能力,可精准捕捉海浪灾害实时场景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官网。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