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凯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彩绘非遗技艺传承师(国家级),2022年被文旅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01
“现在的作品更美,水平更高,洋洋大观,我看到都吓得一跳。”
“作品一直在进步,利用颜色釉再创作,形式很活泼。”
“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在艺术上兢兢业业几十年分不开。像他评全国大师不成问题,他现在还是省大师。”
“勤奋、谦虚、创新,可以让他走得更高更远。”
不论什么场合,王锡良先生从不吝啬对爱徒潘凯声的夸赞。
跟随先生几十年,潘凯声展现了强大的学习能力,画技突飞猛进。之后他通过不断写生,博览群书,观赏各国名画,实现了自身风格的演变。
“我的画里,可以找到很多画种的元素,版画、漆画、油画、水彩画、国画等等,融入陶瓷创作和写生中,它会给你很多惊喜。”
02
要做到每一件作品都创新,绝非易事。潘凯声颇具这个意识。
潘凯声画瓷,并不囿于某一种范式。进入陶瓷创作之后,就天马行空了。往左,可以画得像国画,水墨淋漓,多点写意,一气呵成。往右,可以画得像版画,厚重古朴,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力量。
他画陶瓷的路子,很宽广。一切都遵循“因地制宜”。景物不同、环境不同、当时的心境不同,采取的技法和形式也不同。
观赏潘凯声的作品,绝不会视觉疲劳,永远让你眼前一亮。山川流水、云雾松石有千百种画法。
艺术就是要“喜新厌旧”。一切都是载体,都是形式,为内容而服务。
通俗地说,他的才能就像是“榨汁机”。把各种水果扔进去,榨出来一杯甘甜可口的果汁。你既看不出水果原来的模样,还保留了丰富的营养,味道别具一格。
03
从“你画得很像王锡良”到做回“潘凯声”,他的艺术道路,是不断将自己打倒的过程。
“多年前,我去河北唐山参加一个画展,外地艺术家看了我的画,纷纷问我与王锡良什么关系。我说我是他学生,他说怪不得。”
潘凯声早期作品和老师画的几乎一模一样,达到可以乱真的境界。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人们总会在他身上隐约看到王锡良的影子。
这对潘凯声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就意味着我还没有完全跳出来。”
老师这座山太高,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很难。“有些人进去了之后一直出不来。这就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要把自己打倒,才能冲得出来。”
李可染说过,用最大的功力钻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攻出来。先要像,要钻得进去。钻进去之后,一定要脱出来。
怎么脱?潘凯声说,写生是通往创新的路。其次,还要精通中西绘画,吸取更多的艺术养分。
“‘打出来’往往比‘打进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潘凯声乐此不疲尝试各种艺术形式,实现了媒介自由、风格自由。
04
“老师曾说,画瓷跟裁缝一样,做出很美的衣裳,就要创新,这些的前提就是有本事有头脑。”
王锡良先生画山水,潘凯声也画。但很明显可以看出他的山水有了自己的绘画符号。
“我骨子里还是老师的那条线,传承很重要。但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修养也不同,作品的风格自然不同。”
就像千年古樟,一年更新一次,让树叶进入新的生长期,始终枝繁叶茂,迸发勃勃生机。潘凯声的艺术亦是如此,永远保持一个新的高度,永远是新的。
本期主笔:万思、徐培珊、赵欣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