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童赛后自述:这一路,我把自己逼到了极限
“真的像做梦一样。”
站上领奖台时,我的手还在抖。克鲁斯堡的灯光打在奖杯上,晃得我睁不开眼。18-12,这个数字我盯着看了无数遍——从资格赛连闯四关,到半决赛“零封”火箭,再到决赛被老马逼到悬崖边,最后硬生生掰回来。这感觉,现在的我真的难以言喻。
“开局太顺,反而让我捏了把汗”
决赛第一阶段打7-1时,我坐在休息室里直挠头。观众席的欢呼声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但我脑子里全是教练格里菲斯的话:“别让胜利冲昏头脑,威廉姆斯最擅长的就是翻盘。”果然,第二阶段他连追两局,甚至在第17局用一杆63分硬生生把比分咬到11-6。当时我攥着球杆的手心全是汗,心想:“这老头,真没白叫‘磨王’啊。”
第三阶段最煎熬。我打出一杆96分清台,转头他就回敬一杆71分。打到第25局,我领先4局,但观众席的倒计时牌显示“还剩10局”——这就像在马拉松最后10公里,你以为赢了,结果对手突然加速。第四阶段威廉姆斯连扳四局时,我甚至听见后排有观众喊“中国选手要丢冠了”。但你知道吗?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感谢那些骂醒我的人。我告诉自己:“赵心童,你可是从禁赛里爬出来的,这点压力算个屁!”
“威廉姆斯教会我的,比球杆更重要”
很多人说我是“外卡黑马”,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半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禁赛20个月,我摆过地摊、教小孩打球,甚至去工地搬砖攒生活费。复出后打欧洲Q-Tour,32连胜夺冠,有人说我“运气好”,但哪有什么运气?每一杆球背后,都是我跪在地上擦了无数遍的台呢。
威廉姆斯这场打得够硬气。50岁的年纪,连续追分时那股子狠劲,让我想起2016年看丁俊晖打世锦赛的样子。最后一局他打丢黑球那瞬间,我差点冲上去抱住他——不是庆幸自己赢了,而是敬佩这个老对手。赛后我跟他握手时说:“谢谢你让我知道,冠军不是靠嘴上喊出来的。”他拍了拍我肩膀:“小子,你比我有种。”
“中国斯诺克,该有我们的底气了”
小时候在深圳打野球,别人总说“亚洲人打不了斯诺克”,丁俊晖拿了亚军还被叫“千年老二”。现在轮到我们这代人撕掉标签了。记得资格赛打张家玮那场,我单杆140分清台,场边有中国留学生举着手机录像,哭得跟什么似的。当时我鼻子一酸——原来我们等这一天,等了整整18年。
有人说我“地位超过丁俊晖”,这我不认同。没有丁哥在谢菲尔德熬过的那些夜,没有奥沙利文一次次把我当对手打磨,哪有今天的我?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中国斯诺克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看看这次正赛的10个中国选手,肖国栋、斯佳辉、雷佩凡……我们像钉子一样,一颗接一颗往克鲁斯堡的地板里钻。
“下一杆,我要打得比今天更狠”
夺冠后有记者问我:“这算是职业生涯巅峰了吗?”我摇摇头。看看奖杯底座刻着的“1997-2025”,这串数字提醒我:28岁,还早着呢。奥沙利文50岁还能打决赛,我凭什么不能多打十年?
训练计划已经列好了:每天加练两小时防守,把长台准度再提三个百分点。还要学着控制情绪——半决赛打火箭时,我因为急躁丢了三局,这毛病必须改。对了,得给妈妈打个电话,她等这个冠军等白了头。
“最后想说句大实话”
这冠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我在奥地利训练馆凌晨三点对着镜子练走位时流的汗,是禁赛期间被质疑“中国斯诺克药丸”时咬碎的牙,是决赛第30局打丢黑球后硬生生咽回去的泪。如果非要总结秘诀,就八个字:“别怕输,更别怕赢”。
中国斯诺克的未来?放心,有我们在,克鲁斯堡的绿台呢,迟早要被我们踩出更多中国脚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