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一书中有提到,“似乎站桩便是站着不动了,附会上佛道入定之说,好像一动不动得越久越好这是误导。
站着一动不动,只能令肌肉苦楚,精神挫折。桩法是活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
薛颠的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
由以上这段话的陈述,我们可以明白“桩法”其实就是慢练法,同时讲求筋骨舒展撑拔,是“筋骨”训练之法,类似于“开弓”的过程。
将弓弦慢慢拉起,同时注重体会“弦”的松紧,使大筋在慢撑拔中练习,使其变得强壮,有韧性。
大筋的训练方法跟肌肉训练差异很大,我们对肌肉的认识超越大筋很多,所以就会有类同感,也是我们的认识出现偏差的根源。
古人懂“劲”,从身体感觉上去找劲力。
而现代人有更好的条件让我们科学认识自己,知道怎么更系统更快捷掌握筋骨劲力。
所以我们练拳不需要一辈子,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认识,系统的训练,快速练出劲力来。
特别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捷,根本没有大把的时间去耗,所以简单、快捷是我们所需要的!
薛颠“修心”法 拳中有桩
实在,做工夫的伊始,“修心”就要脚踏实地贯彻进往。
薛颠在书中说:“修心法者,即道成不二法门,释谓明心见性,道谓修心炼性,儒谓存心养性,其名虽殊,则理是一。
”谈到“修心”,这个题目实在是太庞大了。非指专事于修炼,做人亦是如此。
简单地说。修炼家对世俗的道德标准和人生态度的客观熟悉,都可以称是广义上“修心”的范畴。
至于“三教圆融”,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空”,得靠修行者真实体味,恐怕文字已不能达其意了。
圈里有一句话:命赖师传,性靠自悟!
真实的修炼家是不会把自己禁锢在所依附的门派当中的,而一个四肢发达,大脑贫乏的赳赳武夫也永久不可能到达武学的巅峰。
人之习武就如养虎在身,而这“修心”又恰如“伏虎之术”,薛颠却没有做到。
象形者,会心也。发于外而谓之象,蕴于内而谓之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出,象由性生。
以主旨而论,薛颠的象形拳法并未脱离友谊拳这一主干思想,而内容的精简倒与同为友谊分支的蜀东金家工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拳法大致由桩法、五法、八象、独门器械组成,内容未几,但变化万千!桩法在象形拳法中比重不大,只有八字桩、降龙桩、伏虎桩三种。
其中,八字桩与当下流行的浑元桩类似,手形上略有变化,以养气为主;而龙虎二桩为侧身练法,下势较低。重视撑、搠、按、扭之劲,为武术所设,练起来很吃工夫。
据门内的一些老拳师讲,薛颠的那个时期,真正站桩的人未几,包括被今人追捧为“万法不离”的三体式也不例外。
拳中有桩,这是个很值得使人思考的现象。(映山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