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某事件看教育中的规则认知
董某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有些家长气愤,觉得这孩子博士论文才 30 多页;还有些家长困惑,别人学习要好多年,她怎么 4 年就拿到博士学位了。但我想说,光骂她没什么意义。董某做的所有事,自始至终没有违法,不仅合理,而且合规。她不是钻了空子,而是规则设计下的受益者。
给大家说个扎心的事实,这个社会不会淘汰努力的孩子,淘汰的是那些只知道守规矩,却不明白规矩本质的人。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家孩子特别乖,从不惹事,考试也从不走歪门邪道,家里也不讲关系,全靠实力考上去。”
这当然是好事。但我想问,你有没有教过孩子,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运转的呢?其实,别说孩子,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意识到,社会存在两套规则,一套是明规则,一套是潜规则。
明规则写在制度里,像考试制度、保研流程、论文格式等。潜规则虽写不出来,大家却都在遵循,比如拉关系、进行人脉资源互换、利用默认的操作空间等。那些发展顺利的孩子,往往能同时掌握这两种规则。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错,这是遵循明规则;同时早早和老师搞好关系,汇报得体,积极参与项目,获得老师欣赏,这就是运用潜规则。在这双重规则作用下,这门课的分数自然不低,甚至还可能得到推荐机会。但要是孩子只知道埋头答题,不与老师交流,老师也不会额外给他加分。他这样做没错,但也很难得到最优结果。而要是一个孩子只钻营人际关系,不认真学习,那就踩线了,运气不好就会出事。
教育真正的难点,不是让孩子一味守规矩,而是教他们识别规则、运用规则,甚至懂得规避规则。我理解家长们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靠自己努力,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老实会吃亏。其实这并不矛盾。家长要做的,不是代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在孩子还没意识到规则的时候,帮他们早点看清社会的游戏规则。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必须守住底线,不能踩雷;哪些地方可以通过沟通、铺垫来争取资源;以及哪些时间点、哪些表达方式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再回头看董某这件事,会发现她不是破坏规则的人,反而可能是深谙规则、善于利用规则、踩准节奏且全程合法的高手。这不是简单的走捷径,而是懂得合理利用路径。
所以我想对所有家长说,要帮孩子守住底线,但更要教他们理解规则。只教孩子读书,就像是把孩子推到一个未知的社会去碰运气,教他们读懂规则,才是真正在为他们铺路。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相信家长们听了一定会转变教育方式:所谓规则,是管理者手中的工具,并非对管理者的约束。孩子不仅要学会稳扎稳打,更要学会审时度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