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越努力越赚不到钱?为什么有的国家越折腾越是倒退?
追本溯源,财富并非对努力和折腾的奖赏,而是对认知的补偿。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而言,错误的认知都是致命的。正如美国顶级未来学家乔治·吉尔德所说:“真正的贫穷与其说是一种收入状态,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状态。”
为了改变人们对资本、财富、经济、市场等重要领域的错误认知,吉尔德专门写了一本新书《后资本主义生活》。书中的观念既通俗易懂,又极具颠覆性,尤其是以下四个,让人茅塞顿开:
▌财富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世界大多数人都以为,财富是物质的,即使最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也未能免俗,由此形成了一种长久的“唯物主义迷信”。
但美国未来学家乔治·吉尔德却认为,这大错特错。他在《后资本主义生活》一书中指出,财富的本质不是稀缺物质,而是知识。
比如:与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比,日本这个岛国的自然资源非常匮乏,但却用知识经济超越了中国,成为了发达国家。
▌增长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许多公司老板认为,只要运营成本足够便宜、足够高效,按照既定的模式加强绩效管理,公司就会继续增长。
但吉尔德却指出,这同样错的离谱。吉尔德在他在《后资本主义生活》中写道:“如果财富就是知识,那么增长就是学习。学习是经济增长的最佳定义。”
说白了,任何一家公司,只有不断学习新技能、获取新知识,才能获得新的财富。
仅仅追求效率的提高,或稍微改进现有的事物,要实现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繁荣是突发的,而非计划的
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政府,对经济的计划性、控制性越强,经济就容易失败。但是大多数政府却又总是倾向于加强计划和管控。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国民经济,而是自己手中的权力。
对此,吉尔德明确指出,确保繁荣的关键就是知识和权力的统一。因为知识是分散的,所以权力也必须分散。繁荣是突发的,而非计划的。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让信息和知识自由流动,才能释放社会的创造力,带来真正的繁荣。
计划经济不可能成功,包括苏联经济试验在内的所有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任何试图重走这条路的国家,必定重蹈覆辙。
▌生命是宝贵的,而非累赘的
最近几十年,有一种观点特别流行,那就是把人类完全当成了地球的累赘。甚至如罗素等著名学者,也将人口视为一种灾难,不惜建议采用灭霸的策略,试图直接让地球人口减半。
但吉尔德证明了这种观点是多么荒谬。他在《后资本主义生活》中用一系列真实数据和理论推导,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积累财富的方式,不是从地球上偷取资源,而是通过再生这些资源,通过增加人类的知识储备,是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增长和财富。
他还进一步证明:人类不是资源的负担,而是最终的资源;唯一有意义的稀缺就是人的生命,唯一有价值的货币就是人的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