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关税壁垒高筑的背景下,全球航空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继此前曝出多架原定交付中国航司的波音新机“意外”返美后,市场格局似乎正在悄然生变。最新消息显示,马来西亚航空集团(MAG)正抓住这一“窗口期”,与波音公司展开积极磋商,意图接手那些可能因贸易冲突而“空出”的飞机交付机位。这不仅是一次商业谈判,更折射出地缘政治动荡下,全球供应链重塑与企业战略调整的复杂图景。
抓住机遇:MAG的战略意图
马来西亚航空集团(旗下拥有马来西亚国家航空公司——马来西亚航空)董事总经理伊扎姆·伊斯梅尔(Izham Ismail)日前向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Bernama)证实了这一消息。他明确表示,公司正将当前的“关税战”视为一个加速引进新飞机的“机遇”。这些飞机原本是为中国客户生产和准备的,但现在却可能提前向马来西亚航空敞开大门。
“MAG 正在与波音沟通,探讨我们是否能够接管这些(原本属于中国航司的)交付档期,” 伊斯梅尔说道。他指出,在全球供应链持续中断、监管审批挑战以及劳资纠纷等多重因素导致波音飞机交付普遍延迟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够成功获得这些机位,将使MAG能够比原计划更早地接收到急需的新飞机,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背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与中国“暂停接收”指令
MAG的这一举动,其直接诱因正是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争端。据统计,仅这三大航(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在2025年至2027年间原计划接收的波音飞机就多达179架。
作为反制,中国也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包括飞机)征收了高达125%的报复性关税。这使得美国制造的飞机对于中国航空公司而言,经济可行性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交付流程的中断。此前已有至少两架崭新的波音737 MAX飞机被观察到离开波音舟山完工中心返美,而非按计划交付给中国客户,这正是贸易冲突实际影响的有力证据。
MAG的扩张雄心与现实需求
对于由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拥有的MAG而言,此次洽购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与其宏大的机队扩张计划紧密相连。该集团设定了到2030年大幅扩展其窄体机队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MAG近期已向波音公司下达了确定订单,包括18架波音737 MAX 8和12架波音737 MAX 10飞机,并保留了额外增购30架同系列飞机的选择权。此外,MAG还与航空租赁巨头Air Lease Corp达成协议,在2023年至2026年间租赁25架波音737 MAX飞机。
显然,MAG对于更新和扩大其窄体机队有着迫切的需求。然而,当前全球航空制造业普遍面临的交付延迟问题,无疑给其扩张计划带来了挑战。因此,能够“抄近道”接手现成的交付机位,对于急需运力的MAG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波音的考量与行业的连锁反应
从波音公司的角度来看,与MAG的谈判也具有积极意义。面对中国市场订单被冻结的困境,能够迅速找到替代买家,不仅有助于减少库存积压、维持生产线的运转、保障现金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损失,并实现客户基础的多元化。尽管马来西亚市场的体量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但在当前环境下,确保已生产飞机的顺利交付至关重要。
这一事件也凸显了全球航空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对商业决策的深刻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变动,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并为其他区域的竞争者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机会。MAG的案例表明,在动荡时期,具备灵活性和战略眼光的企业,有可能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变阵”
马来西亚航空集团洽购波音“中国弃单”机位的举动,是当前全球贸易格局剧变下的一个生动缩影。它展示了企业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以及国际商业关系如何因政治因素而快速调整。这不仅关乎几家航空公司的机队规划,更预示着全球航空市场力量对比和供应链布局可能正在经历一轮深刻的重塑。未来,类似的“变阵”或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全球商业舞台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