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一天,一位62岁的老妇虚弱地躺在石家庄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她面黄肌瘦,人命危浅。
此时医院门诊大厅里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吵闹声,原来是医生和病人家属吵了起来。
他们究竟有着怎么样的纠纷呢?
原来是病人欠下了巨额医药费,目前无力支付,医院已经给病人下达了停药通知。
医生直接告诉家属,想要继续接受治疗,得先把欠款补齐。
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老妇看病,家里已经欠下了三万块的外债。
这在那个工资只有二三百的年代,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此时,病床上的老妇已经是心如死灰,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了。
但是他的儿子一直在劝妈妈,不想放弃一丝生的希望。
他心急如焚地走出病房,内心充满了希望,找到主治医生说道:“我的母亲解秀梅,是抗美援朝的一等功臣,年轻时曾受到过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听到这样的话,在场的医生和护士们都惊呆了,他们无法相信眼前的这位普普通通的老妇竟然是战斗英雄。
震惊之余,大家纷纷议论起,这能是真的吗?
为了证实母亲的身份,他跑回病房,将母亲日夜戴在身上的勋章拿了过来。
摆在了众人面前,那是一枚光彩夺目的奖章,“一等功臣”这几个字赫然醒目。
看到这样的证据,大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抗美援朝的一等功臣竟然住在我们医院里,我们却停了她的药,这是我们医院的失误。您先回去等着,我这就去向领导汇报”。主治医生对解秀梅的儿子说。
很快,院长和当地的媒体赶到了病房,面对病床上的老妇,深深地鞠了一躬。
随后大家了解到,这位老妇就是当年抗美援朝第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解秀梅。
她更是电影《英雄儿女》王芳的原型。
很快,石家庄政府和第二人民医院给解秀梅安排了手术,解决了医药费,直到她康复出院。
那么,解秀梅作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的女英雄,有着怎样的经历和过往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解秀梅,看看她的传奇经历。
1932年,解秀梅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于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解秀梅从小就是一个爱唱爱跳,乖巧懂事的姑娘。
她的父亲解铁曾经跟随红军闹革命,给孩童时期的解秀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以父亲为傲,也曾下定决心要像父亲那样参加革命。
时值解秀梅的家乡解放,她亲眼目睹和经历了党中央是怎么解救人民于水火中的。
她便暗自下定决心要去参加革命,为国争光。
有一年,于提村成立了业余剧团,由于解秀梅爱唱爱跳,便积极报名,到剧团学习演出。这里的大多数剧本台词都是由真实的革命英雄故事改编的。
解秀梅非常喜欢这些英雄人物。
尤其是面对敌人的刺刀,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女英雄刘胡兰,那是她的偶像。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不安,战争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
此时新一年的征兵开始了,解秀梅早就得到了消息,第一时间报了名。
回到家后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解铁,父亲第一个就不同意。
可是解秀梅却态度坚定地说:“我不会改变主意的,就算是饿死,我也要去当兵”。
父亲害怕的是她这一去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娃了,何况还是一女兵。
当年父亲也曾闹过革命,他深知战争的残酷。
解秀梅整装待发了。父亲纵有万千不舍,也没能阻止解秀梅前行的脚步。
分别的那一刻,解秀梅紧紧地搂着父亲,告诉他:“我要成为像刘胡兰那样的英雄,期待有一天能见到毛主席”。
看着女儿渐行渐远的身影,父亲老泪纵横,他祈祷女儿此去一路平安。
到了部队,解秀梅被正式编入了第68军。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了,中央军委决定带领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保家卫国。
正好解秀梅所在的第68军也被编为志愿军序列,进入朝鲜境内开始了更为艰苦的作战。解秀梅是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主要负责前线的慰问和照顾伤员。
抗战时期,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正值隆冬时节,她的脸上早就被冻伤了,但她根本不在乎。
行军过程中,由于缺少交通工具,各种军用物资都需要人力运输,每个战士身上至少载重四五十斤。
解秀梅的力气一点不比那些男兵们差,跟着大部队的速度行进,跋山涉水,肩负十几斤的东西,她从来不掉队,不抱怨,直到到达目的地。
比起刚来部队那会,解秀梅瘦了许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做事情,她似乎有用不完的力量。
如果遇到身体虚弱,患有疾病的战友,她会果断地去帮助他们。
冬季作战,非常残酷。
解秀梅的主要任务是在后方照顾受伤的士兵,做好他们的体力恢复工作和安置士兵休养。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受伤的战士。
刚抬进来的伤员全身冰冷,需要及时恢复体温,这可怎么办呢?
经过几次实验,她觉得用热水,温水都不是最合适的,只有正常人的体温才能帮助战士们快速恢复体温。
于是遇到这样的伤员,解秀梅会将伤员冰冷的四肢放在自己的厚衣服里,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这些人,并且还安抚了大批伤员的情绪。
解秀梅的所作所为,战地医生们都连连称赞。
作为文工团的团员,解秀梅的主要工作是给前线的战士们带来快乐。
这也是她最擅长的事情。
她将每天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故事改编成贴合当下生活气息的戏曲,舞蹈。
给身负重伤的战士们带来了快乐,缓解了前线作战的巨大压力。
除此之外,解秀梅还在每个营地为大家烧水做饭。她总是想着我虽然不能去上阵杀敌,但这里就是我的战场,我要让战士们衣食无忧。
尽管有时身体疲惫,但是看着被她照顾过,温暖过的每一个伤员,她的内心一点也不觉得累。
短短的18天,上级就授予了解秀梅“行军模范”的称号。
为了能帮助更多伤员,解秀梅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睡觉的。
战士们饿了,渴了,解秀梅都是第一时间把干粮,温水送到他们手上。
有一次,解秀梅在山里捡干柴,突然就看到敌机在天上呼啸盘旋,她赶快放下手中的活,跑到医护所通知军医们转移伤员。
这时敌人正在疯狂地扫射,无数炮弹从空中落下,顿时狼烟四起。
一枚炸弹正好落在了医护所门前,房子瞬间被点燃了。
“不好了,我们的排长李永华身负重伤,还在里面呢”。解秀梅一边大声呼喊一边不顾个人安危冲进了火海。
里面浓烟滚滚,解秀梅根本睁不开眼睛,她顾不了那么多了,顺着自己的记忆,找到了李永华。
还好解秀梅及时赶到,李永华并未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的解秀梅,用尽了全身的力量背起李永华向门口冲去。
快到门口时,一枚炸弹恰巧落在了他们身旁。解秀梅立刻把李永华推到地上,自己整个人扑了上去。
幸运的是炸弹只打中了解秀梅的小腿,腿上都是被石块击中的淤青和小伤,但并不致命。敌机飞走后,解秀梅继续背起李永华前行,直到和大伙会合。
战争结束后,解秀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获得一等功的奖励。这一切对她来说是实至名归的。
1952年,5月23日,解秀梅作为英雄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上,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解秀梅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女战士,受到部队的一致好评,她被选举为代表,负责为毛主席献花。
解秀梅双手捧着鲜花,难掩心中的激动。
当主席接过鲜花后,她情不自禁地拥抱了主席,激动得热泪盈眶。
解秀梅终于实现在父亲面前的承诺。
1956年,解秀梅退伍了,转业到了河北华兴印刷厂。
在车间工作的几十年,解秀梅从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功与名,和受到毛主席接见的事。
她总是在默默地付出,隐藏着自己的秘密。
直到80年初,解秀梅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出脑梗。
在与病魔抗战的日子里,家里的积蓄全部都花完了,还欠下了巨额医药费。
如此艰难的困境,她仍然没有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
直到1994年被医院停药,家人实在不忍心看着老母亲受苦,才说出了真相。
很快,当地政府便免费为解秀梅医治,虽然得到了医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1996年1月30日,解秀梅因病去世,被安葬在了双凤山革命公墓,长眠于此。
今天的幸福生活源于前辈们的牺牲,向女英雄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