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划破夜空,伴随着激昂的《东方红》旋律,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腾空而起,成功入轨。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高光时刻,也是在钱学森等一批“两弹一星”元勋的带领下,中国迈向太空的第一步。
而令人惊讶的是,这颗原本设计寿命只有20天的卫星,竟然在太空中默默飞行了五十多年!至今仍在环绕地球运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解锁它背后的“飞行密码”。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说起。
在地球附近,无论是飞机还是火箭,都要克服地心引力。而大多数飞行器在飞行时,需要不断产生升力才能飞行在空中,比如飞机靠的是空气对机翼的压力差来飞。但在太空,空气几乎不存在,空气动力学彻底失效,那卫星是靠什么在空中飞呢?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牛顿大炮,牛顿大炮是牛顿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它并不是现实中真的造了一门大炮,而是牛顿用来说明万有引力与轨道运动关系的一个比喻模型。这个想法最早出现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是他试图解释为什么月球不会掉到地球上、而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原因。
牛顿假设,在一座非常非常高的山顶上,安放了一门超级大炮,它朝着水平方向发射炮弹。接下来,根据炮弹的初速度不同,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速度较慢时,炮弹会在飞出一段距离后落回地面,就像我们日常看到的炮弹轨迹一样。速度增加,炮弹会飞得更远,落地的点也越来越远。
达到临界速度,炮弹会绕着地球转一圈后回到原点!因为此时它的下落速度正好等于地球曲率的变化速度,于是就开始围绕地球不断转圈!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这个速度大约是7.9公里/秒,也就是说,每秒飞7.9公里,就可以进入绕地球运行的轨道。
这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揭示了万有引力和轨道运动的本质联系,而卫星之所以不会掉下来,不是因为没有引力,为此时它处于一个“自由下落,但始终绕不过地球弧度的状态,于是形成环绕轨道。
那么我们回到话题,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能飞这么久?
答案在于这颗卫星被送入一个近地点约441公里、远地点约2368公里的椭圆轨道。在这个高度,虽然不能说是真正的真空”,但气体非常稀薄,几乎不会对卫星造成明显的减速。没有空气阻力 = 没有能量损耗 = 可以一直飞。
根据目前监测数据显示,东方红一号现在在一个近地点432公里、远地点2030公里的轨道中运行,每天绕地球飞13圈左右。虽然相比当年已经有了轻微的轨道下降,但50多年来“只掉了10公里”,可以说非常稳定。
不过“东方红一号”虽然还能飞很久,但它不可能永远留在太空中。当轨道慢慢降低,逐渐接近大气层稠密区域时,它会受到越来越大的空气阻力,速度下降,轨道进一步下坠。直到某一天,它冲入大气层,在巨大的摩擦热中烧毁解体,化作一缕尘埃。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造卫星的最终归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