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周刊#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论企业社会责任#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展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市民共同参与的多元格局,涵盖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科技创新、公益服务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政府主导:构建民生为本的责任体系
1.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 合肥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近五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超85%,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10万个,新建扩建中小学243所、幼儿园346所,实现适龄儿童100%入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健康合肥”建设,推动三甲医院扩容和三甲医院数增长,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 通过“十大新兴产业”布局和“科里科气”城市精神,合肥将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结合,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大科学装置开放科普,开展“百名博士进校园”等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养。
2. 生态文明建设
· 以巢湖治理为核心,实施“五大工程”(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和“四源同治”,PM2.5浓度实现“九连降”,建成100平方公里环巢湖十大湿地,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 推行河湖长制和“无废城市”试点,2024年合肥水务集团通过智慧水务系统优化水资源配置,降低管网漏损率至6.94%,水质合格率100%。
二、企业担当:创新驱动与绿色实践
1. 国企示范作用
· 合肥水务集团连续六年获评“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服务企业”,通过“原供排净”一体化改革提升供水能力至363万立方米/日,接管乡镇水厂42座,惠及农村居民用水安全。
· 合肥国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推行绿色施工,参与扶贫捐赠和就业培训,2023年帮扶贫困地区物资超500万元,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岗位。
2. 科技企业社会责任
· 皖仪科技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超10%,研发氢能源检漏系统获国家级奖项,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 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及科研机构通过技术转化支持环保产业,如量子通信、核聚变技术等成果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组织与市民:公益力量凝聚
1. 志愿服务与道德建设
· 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70万人,年均开展活动3.2万场,创新“文明行为银行”积分激励机制,形成“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社会氛围。
· 累计涌现194位“中国好人”、6位全国道德模范,如“小巷管家”任玉敏、“好人律师”群体等,通过“榜样力量润人心”巡讲活动传播正能量。
2. 公益慈善与社区服务
· 律师行业设立“52公益基金”,2023年发放救助金17.7万元,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白厦美容美发等企业长期为残障人士、环卫工人免费服务。
· 个体工商户如聚荣山庄、涉甜烘焙坊通过雇佣残疾人、捐赠物资等方式回馈社会,形成“小店大爱”模式。
四、未来方向:深化责任治理
1. 智慧化治理升级
· 推广“城市生命线工程”“交通超脑”等数字化平台,提升城市安全与应急响应能力。
· 水务、环保等领域探索“一屏观全网”智慧管理模式,试点全市场景应用创新。
2.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 推进“千万工程”,接管乡镇水厂并升级设施,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606个,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总结
王连升认为,合肥的社会责任实践体现了“政府引领、企业创新、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特点,通过制度保障、科技赋能和文化浸润,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生态。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数字化治理,推动社会责任从“城市名片”向“全国标杆”迈进。#责任周刊[超话]##社会责任##我是王连升[超话]##原创随笔##央视财经##责任照亮未来##生活手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